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1.89MB ,
资源ID:3594201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35942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非遗视域下围棋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之探究.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非遗视域下围棋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之探究.pdf

1、90非遗视域下围棋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之探究马 旎(青岛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展现出一个民族的生活、情感、知识、信仰等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魅力。围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并未受到足够重视。首先阐述围棋丰厚的文化内涵及其体现出的非遗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围棋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必要性。同时,在非遗视域下,就围棋融入国际中文教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通过围棋这一文化载体与以棋会友的交流方式,不仅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可以提高

2、国际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围棋;非遗价值;国际中文教育2024年第2期总第740期MODERN CHINESENo2General No.740现 代 语 文作者简介:马旎,女,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碰撞、交融,学习中文在海外已蔚然成风,中国文化也以其独有魅力而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一个国家最具民族代表性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于维系社区传统、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生动体

3、现1(P26-27)。近些年来,非遗在国内课堂的探索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走进对外汉语课堂的力度还不够。同时,很少从非遗视域的角度来讲授相关课程,学生很难体悟出隐藏在物质载体背后的知识、技艺、信仰等精神内涵。围棋文化不仅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精神、智慧与品格。同时,具有典型非遗价值的围棋,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引领作用,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本文结合非遗的具体特征,阐述了围棋丰厚的文化内涵及其体现出的非遗价值;并在非遗视域下,探讨围棋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必要性。通过这一个案研究,使“看不到的文化”(主观文化)与“看得

4、到的文化”(客观文化)相结合,探究物质载体背后的精神文化,消除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增强文化认同,并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的继承与传播,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一、围棋的文化内涵与非遗价值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经过千百年来发展与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传承与发展关乎文化血脉赓续和民族复兴伟业。围棋作为具有典型特征的非遗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着中国古典哲学智慧,长期以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人格形态和价值观念等,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联。(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周耀林等学者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记

5、录着91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征,蕴藏着所属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各民族的宝贵财富。”2(P247)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所强调的是物质载体背后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它是一个国家文化身份的象征,反映了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作为最具文化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魅力,它所体现的活态性、传承性、民族性、共通性等特征,被赋予了历史感、认同感,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呈现出一个真实、完整、立体、鲜活的中国,并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

6、观念与精神内涵。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和谐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承载着历史见证、文化传承、教化育人、社会聚合等功能,对传承千年技艺、延续历史血脉、提高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产。(二)围棋与中国文化围棋,在古代称为“弈”,相传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琴、棋、书、画”中的“棋”,指的便是诞生在中国的围棋。围棋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宝贵的财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积淀。1.围棋与思想文化围棋的发展和华夏文明紧密相连,与周易、儒家、道家、兵家等都有着千丝万缕

7、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完美体现。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它最根本的哲学理念便是平衡观。由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则倡导“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他认为,任何事物都讲究度,既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理想的“中和”状态即“和谐”。而围棋的本质就是“和谐”,双方在对弈时,为力求每一步棋都达到最佳状态,就要考虑到大小、高低、虚实、缓急、攻守、死活;如果只考虑眼前利益,不顾及全局局势,平衡便会遭到破坏,也就无法达到“和谐”状态。同时,围棋的棋子数目相同,地位平等,可以下在任意位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和“仁爱精神”3(P87)。相对而言,

8、棋道的“道”更多地是指道家之“道”,围棋的黑白二子象征着阴阳两极,而只差一子则象征着阴阳转化。围棋的中心点称为“天元”,其位置和意义与太极八卦图中的“太极”完全相同。先手与后手、急所与缓手、俗手与妙手、局部与全局等,无不体现着辩证法的魅力。还需指出的是,围棋与古代军事思想也密切相关,不少军事家都是围棋高手,棋盘相当于战场,两方对弈就是排兵布阵,古代兵法中的“围魏救赵”“欲擒故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计谋,在围棋中都是屡见不鲜的着数。2.围棋与书画文化在古代,“琴、棋、书、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衡量风流儒雅的文化艺术修养标准,因此,中国的围棋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围棋自然也成为文人墨客在诗、词、歌

9、、赋和小说、绘画中吟咏、描写的题材。在中国文艺百花园中,亦保存着大量与围棋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诗词歌赋等。比如,唐代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宋代王安石棋 莫将戏事扰:“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这些诗句或写观棋情境,绘声绘色,或以棋为喻,抒发人生哲理。又如,古代名画东晋顾恺之的水阁会棋图、唐代周昉的围棋绣女图等,也以围棋为题材3(P86)。同时,还产生了许多与围棋相关的成语,如“观棋烂柯”“举棋不定”“棋逢对手”“人生如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古代不少棋手都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们以棋会友,以棋入文,在对弈过程中往往会配上一盏清茶,与自然

10、融为一体,这也是围棋被称为“手谈”“忘忧”的一个主要原因。3.围棋与礼仪文化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围棋与礼仪文化自然密不可分。“棋道虽小,品德最尊。”手谈自古就是雅事,必须遵守相应的礼仪和规则。入座礼、猜先礼、开局礼、执子礼、落子礼、收子礼、认输礼等,都是对中国礼仪的完美诠释。可以说,礼仪贯穿了一盘围棋的始终。对弈之前,双方握手以表尊重;年幼者请年长者抓子,年幼者猜子;男士请女士抓子,男士猜子。对弈之时,保持安静,坐姿端正,轻拿轻放,落子无悔。对弈结束,双方友好复盘,互道感谢,握手再见。这些礼仪都充分体现了尊敬师长、谦逊有礼、诚实守信的中华文化传统。4.围棋与哲理人生中国传统文化素来以大

11、局为重、以集体为重,注重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反应在围棋上就是“气92眼”。围棋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一颗孤立的棋子,作用极为有限,易被吃掉,但联系在一起便势不可挡。这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重视全局的体现。如前所述,围棋还体现出深刻的辩证思维,如中腹与边角、厚棋与薄棋、虚势与实地、进

12、攻与防守、舍弃与取得等。这就要求棋手应运用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对弈中的各种矛盾,特别是要抓住关键矛盾和具有大局观念。作为一种高级智力游戏,围棋的竞技性很容易形成胜负心。如果我们持一种享受比赛的态度,就能在棋艺的争夺之中看淡得失、超脱输赢,就像苏轼观棋所说的“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就此而言,我们应以平常心看待世事纷纭,胜负都付欣然,围棋如此,人生亦然。(三)围棋的非遗价值体现王文章指出:“多种多样的功能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和谐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多方面的价值。”4(P70)这里主要对围棋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进行阐

13、述。围棋是伴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而来的,上古时代尧造围棋,春秋战国已广为流传,两汉时期是围棋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唐宋时期是第二个高峰。围棋就是在这时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家,翻开了围棋交流史上的重要一页。这是围棋所具有的历史价值之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见证,蕴藏着所属民族的精神特质、文化心理、情感智慧等。而围棋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联,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这是围棋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之体现。围棋是一种益智类游戏,能够增强棋手的逻辑能力、大局意识、专注力、意志力等,培养他们沉稳平和的品格与谦恭有礼的品德,孟子 告子上中的“弈秋教棋”,已很好地说明了围棋的教

14、育价值。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围棋课程,将技艺与文化相结合,围棋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价值愈加彰显。与此同时,非遗所具有的活态性、传承性、民族性、共通性、多样性等文化特性,在围棋上的体现也尤为突出。其中,活态性是非遗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所谓“活态”,可以理解为它的文化内涵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并传达给受众,而且会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创新。围棋就是通过棋手之间的对弈,展现出中国古典哲学的和谐、辩证等观念,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在传播过程中,一些国家或地区接受了围棋,并且对它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创新。这都充分说明了围棋是一种活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是指它具有被人类集体、群体

15、或个体一代接一代享用、继承或发展的性质5(P33)。围棋从上古时代流传至今,技艺传承是支点,文化传承是核心,通过棋手之间的对弈尽显中国智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它是以一种变动的、抽象的和依赖于人的观念、精神的存在,是一种抽象的文化思维5(P35)。围棋也是通过棋盘棋子和棋手对弈等有形的物质载体,来展现出高超棋技中的哲学观念、思维方式、人生理念以及特有的民族精神和心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是指某项非遗是该民族所独有的,并被打上了该民族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民族的思维、情感、审美、智慧、技艺、创造力等。围棋就鲜明地表达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哲学思维方式,以及“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人生

16、态度等。不仅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文化多样性,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其形态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比如,围棋传入日本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日本在近现代逐渐创立了一套完备的竞技制度,并在二十世纪初对当时发展缓慢的中国围棋予以反哺。再如,围棋传入欧洲之后,现在每年都会举办围棋大会,棋手来自全球各地,与传统比赛不同的是,它包括计时赛、双人赛、超快棋赛等一些趣味性比赛,被称为“欧洲围棋嘉年华”。总之,围棋文化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具有文化多样性,它不仅是中国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的珍贵遗产。二、非遗视域下围棋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必要性目前来看,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比较注重文化技能的培养,以满足学生的好

17、奇心和新鲜感,相对而言,对中国民俗风情、人文精神的介绍则缺乏全面的文化关照。当然,技能的培养也是不可偏废的,不过,仅仅依赖于技能学习的话,学生则很难领悟到中华深层文化的精髓,会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从而产生交际障碍。而立足非遗理念的文化教学,是93将其活态性、传承性、民族性、多样性等特征,作为动态文化向学生讲授,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呈现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面貌。围棋作为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非遗价值,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联。将它融入国际中文教育之中,有利于国际学生消解刻板印象、消除交际障碍,增强文化认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在当今全球化浪潮的

18、冲击下,一些西方人士先入为主地形成围棋起源于日本或韩国的认识。因此,借助于国际中文教育这一平台,还可以促进非遗的传播,使围棋这一文化瑰宝逐步走进国际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他们对中国文化保持浓厚兴趣,并愿意为之进行积极主动的宣传。(一)融入围棋活态性特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国际中文教学以语言技能学习为主,即使是文化教学,也大多集中于理论阐述或技能传授。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未能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活态的文化,也未能将技能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相结合,以致于学生在一时新鲜之后便失去学习动力,丧失学习热情。非遗的活态性理念强调的是精神的传递,通过人的活动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并要与时俱进,以创新驱动发展。就此

19、而言,将围棋文化融入国际中文教学时,必须要有师生、生生互动。比如,在讲解棋盘棋子的时候,学生要紧紧跟着老师的行动走,眼睛盯着棋盘,手拿着棋子,轻声落下,学会行棋方法,认真体会对弈感受。同时,教师还要将棋盘设计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概念解释给学生,并告诉他们这副棋盘就相当于一个小世界,每一个棋子相当于一个士兵,由对弈者统领士兵来打赢这场战争。这就把技能与精神结合起来,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他们继续探索的欲望。(二)融入围棋民族性特征,掌握中国深层文化在文化学习中,国际学生首先感知到的是表层文化,如街道、建筑物等物质文化遗产;在学生进入到高级阶段之后,之前所接触到的表层文化,已不能满足

20、他们的精神需求。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要引导他们理解中国的深层文化,即在民族文化中起主导和定型作用的那部分文化,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种抽象的文化思维,围棋则是“看不到的文化”(主观文化)与“看得到的文化”(客观文化)形式的完美结合,通过人们的现实创造与表现,向世人展示和传递出中华民族胸怀天下、宽厚包容、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勤劳智慧、情趣高雅、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6(P178)。无论是物质层面棋盘棋子的设计,还是精神层面的思维方式、礼仪规则,围棋都彰显出鲜明的民族性。高级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行棋技巧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理解中庸

21、之道、礼仪之道、君子之道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这将有助于学生消除文化障碍,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融入围棋多样性特征,构建文化交流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根基、源泉和生态场。有些非遗项目在动态传承的过程中,还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跨越了民族的界限,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引起强烈共鸣甚至是改革创新。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弘扬非遗保护理念,有利于构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传递世界多元共存的文化价值观,让中国民族特色文化成为世界共享的文明,不仅能促进中国文化的新生与繁荣,也会为人类文化的多元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7(P53)。比如,围棋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22、在唐代传到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逐渐形成了中、日、韩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作为中国文化精粹的围棋文化不仅在亚洲国家广为传播,在当代世界也逐步普及开来,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沟通的桥梁,围棋更容易被国际学生理解与认同,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国非遗的传播与发展。三、围棋融入国际中文教育的思路和策略围棋体现出典型的非遗特征和价值,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理应成为国际中文文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就结合目前的文化教学现状,对如何将围棋融入到国际中文文化教学中,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一)加大围棋文化教学研究力度目前,在国际教育文化教学中,关于茶文化、书法文化、剪纸文化的课程

23、设置较为丰富,教材也层出不穷。相对而言,围棋文化的课程设置就比较简单,有的只是文化体验活动中的一个环节,适用于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围棋教材更是寥寥无几。如果有系统的围棋文化教材作为支撑,有健全的围棋文化课程体系作为保障,伴随着从棋盘棋子物质层面的讲解到对弈环节精神层面的传授,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学生的棋技会不断提高,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组织编写教材时,还可以从非遗角度切入,94阐述围棋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使学生通过围棋这一载体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增强文化认同。因此,应加强围棋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研究力度,从非遗角度编撰围棋文化教学教材,增设与之相应的围棋文化课程,为

24、围棋教学奠定扎实的文化根基和理论根基。(二)利用围棋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教学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文化内容所占的比重是有所差异的。就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汉语水平较为薄弱,这时,应以围棋体验为主,可以在语言课程中适当穿插浅层围棋文化知识的讲解。到了中高级阶段,学生的汉语水平有所提高,这时,可以开设围棋选修课程,对围棋文化进行系统讲解。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满足深层交流的需要,也可以利用围棋丰富的文化资源,在语言课程中融入有关围棋文化知识的传授,如“举棋不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将它们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人生哲理讲授给学生。特别是在高级阶段的文化课上,可利用学

25、生的好胜心以及提高棋技的愿望,通过讲授行棋的具体技巧,来着重阐述棋艺运用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如攻与守、进与退、弃与取等辩证思想。亦可以与茶文化相结合,学生一边下棋一边品茶,通过这种方式,来真切体会“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这种旷达超脱的人生姿态,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在教学方法上,围棋课程要注意运用综合互动教学模式。在面对不同民族/国家背景的学生时,彼此之间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应以多元文化互动的方法、平等交流对话的方式,使学生主动亲近中国文化、积极理解中国文化。比如,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问:其母语国度有哪些非遗文化项目,并请他们谈谈对某一项非遗文化的了解;接着,

26、请日、韩学生阐述围棋在他们国家所代表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老师逐步引导对比与中国有什么异同。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角度出发,愿意去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二是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构建平等交流的文化平台。(三)利用非遗数字化丰富教学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非遗数字化逐步成为一种普遍的非遗传承手段,非遗数字化教学也将成为未来常见的教学模态,将这些无形的文化较为直观地、全面地展现出来8(P1)。比如,可以利用视频来导入围棋起源故事“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借助专业围棋软件“丹朱课堂”来进行围棋规则的讲解。这时,屏幕上会显示出棋盘等,触碰点击,便会出现

27、黑、白二子对弈的场景。同时,面对高级阶段的同学,可以结合PPT 讲解有关围棋的成语、诗词等,以贴合生活的图片动画为主。课下,同学们也可以通过围棋软件进行PK,或者是人机对弈,或者是定期举办文化沙龙、围棋比赛。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围棋文化活动,将非遗内容以灵活的形态展现出来,从而降低留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难度,帮助学生了解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为非遗的海外传播拓宽道路。(四)加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围棋教师的培养从非遗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代流传的,并且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有效传承。也就是说,技艺传承是支点,文化传承是核心,而非遗传承人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国际中文领域内的围棋教师来

28、说,并不是要把老师培养成专业选手,而是通过培养围棋教师来丰富文化教学内容,使更多国际学生了解围棋、热爱围棋,提升围棋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关注度。一方面,可以依托围棋这一载体,增强学生对深层文化的理解,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国际中文教育这一平台,扩大围棋的国际话语权、影响力,秉持“以棋会友、以棋养德、以棋启智、以棋怡情”的原则,在“对弈、对话、对接”中讲好围棋故事,讲好非遗故事,讲好中国故事。综上所述,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并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与精神内涵,是全人类各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非遗的重要组成

29、部分,围棋身上亦体现出典型的非遗价值,凝聚着中国古典哲学智慧,长期以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心理等,是国际学生了解、理解进而认同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非遗视域下,将围棋文化融入到国际中文教育中,挖掘隐藏在物质载体背后的知识、技艺、信仰等文化观念,有利于消除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输出的刻板印象,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同绘就一幅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我们坚信,从长远来看,中国围棋文化必然会凭借自身的独特魅力而获得更多国际学生的关注,中国围棋文化也必然会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95参考文献:1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30、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1).2 周耀林,王三山,倪婉.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3 张孝平,毕亚旭.围棋文化的启迪 J.体育文化导刊,2006,(3).4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5 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 J.江西社会科学,2006,(1).6 阮静.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对外汉语教育 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7 常峻,黄景春.“非遗”保护理念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传播与应用 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李雨航.非遗数字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

31、用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Go into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Ma Ni(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China)Abstract: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vividly shows the spiritual conn

32、otation of a nations life,emotion,knowledge,belief and so on,which has uniquecharm.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hinese Go embodies Chinese classical philosophy and accumulat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It has rich cultural resources,bu

33、t has not received due attention.In view of this,by studying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Go and i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value,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Go into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from

34、 three aspects,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trategies on integrating Go into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identity,reduce cultural suspicion and dispel cultural prejudice.Through Go,Chinese culture can be spread naturally and effectively,and friends can use Go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well.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Go;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value;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