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亭玉,李凤(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重庆 401520)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推动城乡一体化。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的生产力、生活与文化发展都备受关注。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保护利用,是推动乡村
2、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是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也是激活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是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民间传统知识与实践技能等方面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设计的“源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则是指通过设计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的过程。其旨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相结
3、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产品、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阵地开始向乡村延伸,实现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浓缩,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现代的延续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繁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是非遗活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的角度出发,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对助推乡村振兴的意义,理清其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旨在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关键词非物
4、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乡村振兴;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959(2023)14-0063-03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研究基金项目: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2022-2023 年度科学研究项目设计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策略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KYSK202236;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2022-2023 年度科学研究项目 数字媒介语境下非遗 IP 资源开发与非遗传承的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KYSY202211。作者简介:许亭玉(199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服装数字化设计、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李凤(1995-),女,
5、汉族,四川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服装设计。新文化632023 年第 14 期新工艺和新服务,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与乡村振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有助于合理开发利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这种结合不仅有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有利于推动乡村经济持续发展。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对文化的需求逐
6、渐增大。尤其是乡村蕴藏着数量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进行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营造乡村的文化氛围,还能推动乡村发展。其对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提升乡村风貌,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传统村落是在长期农耕文明传承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厚的地方。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传统村落受到了巨大冲击,大量传统村落逐渐消失。与此同时,依附于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难以传承,甚至消亡的问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打造宜居乡村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利用,不仅可以优
7、化乡村环境,为美丽乡村建设作贡献,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使乡村居民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唤醒他们的非遗传承意识。(二)提升乡村产品的竞争力,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如今,在一些乡村地区,以传统的手工艺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衰落。对于以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谋生的乡村居民来说,单一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需要与时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有助于挖掘产业优势,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力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在乡村建设非遗传承基地,从而吸引更多人来学习和创业,为乡村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三)激活乡村资源,推动文旅
8、产业发展在乡村产业发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时尚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乡村文化产品,呈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不仅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还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特色乡村文化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还会引发更多人关注当地的风土人情,促使他们来当地旅游,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也为乡村经济提供重要支撑。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可以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动城乡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助力乡村振兴。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一)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9、擦亮乡村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极高,在乡村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的基础上,政府可以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以满足使用功能为基础,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融入设计之中,打造乡村文化广场、文化馆等,培育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从而实现乡村空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此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打造乡村旅游地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的基础,擦亮乡村名片。在这一方面,已有地区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舟山市定海区新螺头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的方式,打造出传
10、承非遗的乡村非遗馆,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平台,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二)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元素,拓展相关新业态为了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政府可以将现代设计思想和现代技术融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中,以便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可以探索通过“非遗+文创”“非遗+旅游”等方法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当前,在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创作的产品中,提炼图案制作产品为普遍做法。具体来说,64就是设计师从苗绣、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炼出具有民族代表性的、视觉效果较强的图案运用到家居摆件、日用品等产品上,提升竞争力。在继承传统图案的基础上,有
11、的设计师对材料和技艺有更进一步研究。例如,有的设计师以苗族蝴蝶妈妈与 12个蛋的古老传说为原型,运用了蜡染相关工艺和材料,基于此设计出的现代家居生活的装饰品颇具民族特色,也非常切合实际应用场景。与此同时,政府要拓展相关新业态。以常州市为例,当地的麦秆画是有着千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常州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支持下,当地成立了麦秆画工作室,并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创新传统麦秆画的艺术形式,成功将其带入产业化,实现了超200 万的年销售额。同时,其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带动周边农村居民实现就业创业 1000余人次,参与和配合麦秆画制作的农民人均年收入持续增长。(三)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
12、策,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应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确保非遗项目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应加强保护措施,保护非遗传承人的权益,并对危害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行为追责。这样不仅可以确保非遗项目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还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活力。与此同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的专业人士与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例如,近年来,潍坊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施了非遗人才培养计划,破解了后继无人的难题。通过评先树优和经费扶持,鼓励乡村非遗项目带头人进行技艺传承、技术
13、培训。同时,当地建立各级规范化非遗传习所 110 余个,实施“百乡千人培训计划”,培养生产经营人才和技术骨干 6000 余人。(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优化融入乡村的实践路径在乡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吸引了众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在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基础上,加强对其的宣传和推广,优化了融入乡村的实践路径。一方面,打造乡村特色文旅项目,能推动乡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巧妙融入到当地产业中。由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全新的方式走入了乡村居民的生活中,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另外,研学近年来热度颇高。政府应抓住契机,发掘乡村的非遗特色,打造独特的研学项目
14、,通过与多方进行合作推广,不断提升乡村非遗文化品牌形象,从而拉动乡村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助推乡村现代化建设。综上,政府通过多维度和多渠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和推广,不仅加强了大众对其的了解和认知,还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参与进来,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四、结语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 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 提出,到 2025 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推动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品牌。聚非遗文化之力,铸乡村振兴之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15、,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的有效运用十分必要。政府需要制定长期发展措施,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生设计,充分挖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为乡村发展提供助力,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参考文献1李俊,郑倾城.非遗捏塑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2021(35).2李洋,袁兰兰.非遗再生:荣昌夏布新产品开发策略与设计实践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2(03).3彭莉,何姗姗,谢静.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的开发与发展以池州市为例J.炎黄地理,2023(05).4方彩林,郭春发.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振兴路径探析J.山西农经,2022(06).5冯娟.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保护与开发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6赵蕾.基于活态传承模式的苗族非遗手工艺产品的“再设计”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22(05).(责任编辑魏乐姜巧玲)新文化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