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基金 年管理纵横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高校交叉学科发展的路径郭柏林杨连生大连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通信作者,:摘要交叉学科是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通道。而资源是交叉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出发,有助于深入理解高校交叉学科发展的资源依赖及路径。相较于成熟的传统独立学科而言,新兴的交叉学科兼具两个层次的外部环境,且对资源的需求与依赖更为显著。主要表现为对源学科院系和学校层面组成的内层外部环境与政府、社会和企业组成的外层外部环境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依赖。有形资源包括资金、人力、空间、设施设备、生源、就业岗位资源,无形
2、资源包括制度、权力、文化、政策法律、公信力、信息和技术资源。基于此梳理导向,高校交叉学科发展的路径既要坚持凝练特色和内涵式发展、坚持问题解决和需求导向及遵循学科知识发展的逻辑规律;也要创建交叉学科发展的组织、完善交叉学科发展的制度、搭建交叉学科发展的平台及培育交叉学科发展的文化。关键词资源依赖理论;交叉学科;跨学科;外部环境;发展路径交叉学科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也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年,国务院印发 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下文称“基础科学研究意见”)指出:“要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强化原创性和前沿交叉研究”。随后,教育部、财政部等先后印发 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
3、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下文称“指导意见”)、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意见(下文称“意见”)、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下文称“强基计划”)和 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下文称“研究生教改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要打破传统学科专业的壁垒,促进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支持引领新兴学科发展”。年月,教育部进一步提出要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我国第十四个学科门类。同年 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了交叉科学部,负责统筹交叉科学领域整体资助工作和承担交叉科学相关问题的咨询。同年 月,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宣告成立。年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公布了 设置“交
4、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杨连生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发展与管理及思想文化建设创新研究。郭柏林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学学科与课堂研究。一级学科 的通知。同年月,年度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年会在北京召开。这些标志性事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交叉学科的高度重视,以及教育界、科技界在建设交叉学科上的积极作为。然而,相较于国外著名大学而言,我国高校交叉学科建设整体起步较晚,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目标定位不清晰、组织平台不健全、制度机制不完善、文化氛围未形成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DOI:10.16262/
5、ki.1000-8217.2023.01.015第 卷第期郭柏林等: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高校交叉学科发展的路径 些问题无不关涉到交叉学科发展依赖的资源。与发展成熟且自身获取资源能力较强以及资源供给渠道较为稳定的传统独立学科相比,交叉学科作为“新兴学科”,它对资源的依赖更为显著。鉴于此,本研究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来分析高校交叉学科发展的资源问题具有合理性和适切性,通过梳理其具体依赖于哪些资源,以期提高对交叉学科的学理认知,并为其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文献回顾交叉学科的诞生及发展是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受到科学技术界、管理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关注,尤其是学术界的长期研究。有学者提出,交
6、叉学科几乎与近代科学的兴起相伴而生。最早探索并尝试在不同学科间进行交叉研究的学者是法国数学家勒内笛卡尔(),他于 世纪上叶率先将两个独立不相干的研究对象数和形进行交叉融合,在数学科学领域中构造了崭新的交叉学科解析几何,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成了后来科学家学习和实践的典范。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政治和社会问题,并于 年完成了著作 政治算术,这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结合的示范之作。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世纪 年代法国学者莱莫瑞提出“植物化学”和“矿物化学”的概念,这是首次确定交叉学科的具体学科名称。可以看出,交叉学科始于科学研究实践活动。而作为“学理概念”的正式学术表述
7、,其出现的时间较晚。囿于交叉 学科的英文“”或“”亦可翻译成“跨学科”或“跨领域”,故国外研究中经常将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的概念互换使用。虽然这两个概念的学术范畴和逻辑侧重存在细微差异,但其共同点都是两门及以上学科或两个及以上领域的集合。在这层共同意义上来讲,交叉学科亦即跨学科。“跨学科”的书面表述最早出现在 世纪 年代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的会议记录中,到了 年代,该理事会有了“跨学科活动”的正式提法。当然,学界普遍认为首次正式提出“跨学科”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此后,“跨学科”一词被收入相关词典中,“跨学科”的概念也被广泛应用,如出现了“交叉学科特征”“交叉学科理论”等变形术语。同
8、时,英国创办了 交叉科学评论 学术刊物以及创立了国际跨学科科学协会等学术机构。尽管如此,学术界对“跨学科”的内涵界定依然众说纷纭。国外学者如 认为:“跨学科就是多个不同学科专业且具有开放思维的个体结合起来完成共有任务和解决共有问题”;提出:“跨学科就是两个或以上学科的特色元素结合到一起产生新知识”;认为:“跨学科是不同学科在保持本身学科差异性的基础上,混合交叉进行创造性 和 实 质 性 地 解 决 问 题”;,和 认为:“跨学科就是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是不同学科整合的结果”。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在 促 进 交 叉 学 科 研 究()报告中对交叉学科的定义表述为“不同学科的专家为解决共同的问
9、题或困难一起工作,其相互作用可能创造一个新的领域或学科”。我国于 年出现了第一份有关“交叉学科”问题的政府文件,即国务院通过的 关于科学工作六条方针。年,在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等学者的倡导下,由 个学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交叉学科学学术论坛”,并于 年出版了 交叉科学文库 专辑。此后,出现了诸多有关交叉学科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在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后发现,不少学者将“交叉学科”与“交叉科学”当成同义词来互换使用。而且对交叉学科概念的阐释也有诸多说法。如钱学森认为:“交叉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 相 互 交 叉,交 叉 科 学 是 新 兴 起 来 的 学科”。刘仲林认为:“交叉学科是涵盖
10、众多学科的 新兴学科群,包括边缘学科、软学科、比较学科、超学科,它是所有具有交叉特征学科的集合”。解恩泽认为:“交叉学科是不同学科、领域和部门间相互作用,彼此融合而成的学科”。炎冰等认为:“交叉学科是两种或以上单一学科个性和共性、理论和方法、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张明根认为:“交叉学科是在两门或多门学科交叉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群”。然而,王续琨和宋刚对交叉学科和交叉科学进行了区分,他认为:“交叉学科指学科门类以下具有交叉特征的科学知识子系统,其形成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之间交汇区域的跨界学科或边缘学科;而交叉科学是所有交叉学科的集合体,其形成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 科
11、 学、社 会 科 学 之 间 交 汇 区 域 的 科 学 部类”。可以认为,交叉学科既是传统独立学科学术与知识内在逻辑延伸的产物,也是政治与社会外在逻 中国科学基金 年辑拓展的结果,它既有传统独立学科的一般特征,也有超 越 传 统 独 立 学 科 的 个 性 特 征。如 曹 勇()、李红兵()、龙献忠()等认为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抑或称整合性,即多门学科或多个领域的有机融合)、跨学科性(即跨越多门学科或多个领域)、相对独立性(即组成交叉学科的各个子学科不是完全消极被动地依赖原有的母体学科,而是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进程和体系结构)、创新性(即不同学科或领域高度综合创造出新知识)等。概而言之,交叉学
12、科既是内涵和特征丰富的“学理概念”,本质上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科学“实践形态”。本研究认为交叉科学与交叉学科两者在实际使用时虽然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学理考究上还是存在差异。从王续琨对两者的界定来看,交叉科学是交叉学科的上位概念,而交叉学科是交叉科学的下位概念,交叉科学是交叉学科知识体系和相应的认识活动、社会活动,而交叉学科是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的科学知识体系。具体而言,从静态而言交叉学科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即指两门或多门不同学科,两个或多个不同领域的知识、理论、概念和方法体系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逻辑交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的“新兴学科”。而从动态而言交叉学科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且有着不同于传统独立学科的内涵、外延
13、、特征和发展历程。然而,从我国高校交叉学科的建设来看,截止到 年月底,已有 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向教育部完成了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的备案。这些机构设置的交叉学科数量共有 个。如此庞大规模的交叉学科建设势必将塑造我国高校学科发展的“新格局”,我们亟待对交叉学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本研究借鉴资源依赖理论的观点来分析高校交叉学科的资源依赖并探讨其发展路径,期待为高校推动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学理依据和实践参考。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理论基础资源依赖理论是组织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世纪 年代末,塞尔兹尼克()在田纳西流域 管 理 局 的 研 究 是 资 源 依 赖 理 论 产 生 的 萌
14、芽,作为美国最大的公共管理机构,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南部后发现依赖当地的“精英”,如土壤改善协会,管理局就把他们吸引至决策结构中并通过与协会的合作来维持自己在农业项目中的重要地位,塞尔兹尼克将该过程称为“共同抉择”。世纪 年代末,学者们对塞尔兹尼克的研究作了更进一步的理论阐释。如汤普森()、迈克埃文()提出了组织合作的联盟、商议和共同抉择三种关系类型。年,扎尔德()从“政治经济”视角出发,通过关注组织内外的政治结构来研究组织变迁的过程,他认为组织间正式和非正式联盟相互影响并得出与汤普森模式具有一致性的观点,这些都是资源依赖理论 的 重 要 形 成 过 程。年,杰费里 费佛()、
15、萨兰基柯()出版了专门阐述该理论的合著“:”,这意味着资源依赖理论的确立具有了合法性。资源依赖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一是组织,古典组织理论将“组织”视为封闭系统,而资源依赖理论将“组织”视为开放系统,即它需要与周围外部环境维持互动和联系。所以,组织是周围不同利益主体的联合体。各个利益主体以贡献来换取利益,且他们能够付出的贡献和取得的利益并非对等。如组织中有 和两个相互联系的利益主体,以更少的贡献从处获得利益,这样它们付出的贡献和获得的利益就不是对等的。如果 掌握了 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且是稀缺的资源,那么 就对 具有了控制力(权力)。二是环境,资源依赖理论中的环境是由不同相互影响的组织组成的一个
16、集合体,有着不同资源的组织可以自由选择进入或退出集合体,这种流动性影响了环境的稳定性和确定性,所以组织要获得存续也必须和集合体中的其他组织相互交换资源。三是资源,资源依赖理论中的“资源”是组织为完成任务及实现目标的所有投入,这种投入包括有形和无形的。环境中组织的流动性带来了资源的增加或减少,加上各个组织对环境的贡献和从中获得的利益不均衡,如此影响了环境中各个组织资源存量和需求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丰盈或稀缺。四是依赖,有学者把资源依赖理论中的“依赖”释为:“需求程度(关键性或一般性)和可用程度(丰富性或稀缺性)”。所以,资源依赖就是环境中的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程度和可用程度,尤其是对稀缺性、关键性资源需要从与其他组织的交换中获得,如前述中的对具有资源依赖。资源依赖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一是“四大假设”,即组织最重要的是关心生存;组织为了存续需要一些自己无法自给自足的资源;组织必须与环境第 卷第期郭柏林等: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高校交叉学科发展的路径 中的其他组织进行互动交换资源;组织的存续便建立在控制自身及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上。二是“三大因素”,组织对环境中资源的依赖程度取决于资源对组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