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1.54MB ,
资源ID:411637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4116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厄普代克《恐怖分子》国家认同危机及其国民教化思想阐释_朴玉.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厄普代克《恐怖分子》国家认同危机及其国民教化思想阐释_朴玉.pdf

1、13厄普代克 恐怖分子 国家认同危机及其国民教化思想阐释美国文学专辑厄普 代克恐怖分子 国家认同危机及其国民教化思想阐释朴 玉 内容提要:学术界对于厄普代克的 恐怖分子评价不高,并将其视为“911”的应景之作。其实,厄普代克看似围绕一个穆斯林青年的未遂暴力行为展开叙事,实则揭示被边缘群体的身份焦虑与国内恐怖主义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探讨社会转型时期美国国家认同面临的危机,并倡导通过国民教化的方式,强化公民的国族意识,规避政治分裂给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厄普代克对于国家认同问题的审视,体现其新世纪创作的伦理价值取向。关键词:厄普代克 恐怖分子 国家认同国民教化作者简介:朴玉,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2、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英语小说研究。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一流本科建设的美国文学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LPU784720190720071108)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吉林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2021JGZ18;2021SZ1Y05)资助。Title:Approaching National Identity Crisis and National Moralization in Updikes TerroristABSTRACT:Terrorist,John Updikes post-9/11 novel,has been regarded by many cr

3、itics to be a work written upon the occasion of 9/11.This paper argues that by means of narrating a Muslim young mans attempt at terrorist violence,Updike explores the logic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 marginalized groups anxieties surrounding identity and domestic terrorism,examines the nati

4、onal identity crisis of the U.S.,and advocates a mode of national moralization,with the aim of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DOI:10.16077/ki.issn1001-1757.2022.04.00314当代外国文学 No.4,2022of the citizens and avoiding the national security risks brought about by political division.Updikes inve

5、stigation into the issue of American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post-9/11 era reflects his 21st century ethical concerns.Keywords:John Updike,Terrorist,national identity,national moralizationAuthor:Piao Yu is a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China(130

6、012),specializing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s in English.恐怖分子(Terrorist,2006)是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 19322009)于“911”之后创作的小说,该作品虽然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但是学界对它的评价并不高,批评焦点主要集中在主人公艾哈迈德的塑造上。学者们大多认为厄普代克围绕一个穆斯林青年的未遂暴力行为展开叙事意在制造轰动效应,而忽略了他对于“911”受难者的伦理关怀。“厄普代克勇敢地想象他者,但作品根本算不上是讲述一个有意义的故事”(Gray 34)。作品问世之初,人们尚未摆脱恐怖袭击留下的心理阴霾,并且

7、大多数作品主要描摹跨国恐怖主义给美国人带来的精神创伤,为读者提供共情体验。厄普代克创作如此有违主流的“另类”作品,难免引发 争议。近年来,随着美国国内暴力事件不断涌现,人们意识到,相较于西方媒体大肆渲染的国际恐怖主义,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触发社会秩序混乱的危险元素,而 恐怖分子早就参与到这个话题的讨论。由此可见,恐怖分子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作品”(Hartnell 477;Herman 691)。作品关注现实,侧重于美国国内不同文明基于历史、语言、文化和传统差异产生的冲突(Hartnell 478)。其实,作品不只是对于美国国内文明冲突的探讨,而是以一个少数族裔青年的暴力行动为线索,透视身份政治

8、在美国这样一个种族和民族多样化国家中的表征问题,进而参与到国家认同问题的讨论中。国家认同,是一个人形成对于国家身份的归属意识,对于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主体意识以及对于国家身份的集体文化想象。正是在自己与国家关系的确认中,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分享亲近感和稳定感,并依据被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朴玉 47)。国家认同不仅涉及个人对于群体身份的认知,与群体成员的关系,还涉及如何与国家意志的互动等议题。厄普代克将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巧妙地引入“恐怖分子”的叙事中。作品通过对于恐怖分子的他者想象,挖掘少数族裔群体身份的形成机制,揭示其身份焦虑与恐怖主义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社会转型时期美国国家特性危机,以及

9、如何从公民身份认同与多元文化的辩证关系重构美国国家特性,对国民进行教化等重要议题。一在后“911”语境中,厄普代克以“恐怖分子”命名作品,无疑明确了主人公与“911”袭击者的同类属性,即“在公众面前戏剧化地展演暴力和制造恐慌”(Alan xiv)。这种暴力景观的背后隐藏着施暴者什么心理呢?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不再从先天遗传角度展开研究,而是从人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角度揭示恐怖分子的建构性特征。正如论者所言:世间没有暴力的个体,唯有暴力的情境,塑造了人的情绪和行为(Collins,Violence 1)。同样地,厄普代克从社会身份建构角度,“深入一个穆斯林的内心,观照被忽略的边缘群体”(Kakuta

10、ni)。小说中,鉴15厄普代克 恐怖分子 国家认同危机及其国民教化思想阐释于艾哈迈德成为恐怖分子的原因始于他加入恐怖组织,所以,对于他身份归属问题的解读就成了破解疑问的关键。艾哈迈德既是“被边缘化的美国人”,也是“阿拉伯社区的外来人”,双重局外人状态引发其身份焦虑,他自愿加入恐怖组织以“去个体化”的方式确认自己的存在感(柳恒超 66)。艾哈迈德的身份焦虑主要源于他的族群归属困境。所谓族群身份,指的是对某一个特定群体的认同,其中牵涉种族、国籍、语言和文化等因素。他父亲是来自埃及的国际学生,妈妈是爱尔兰裔美国人。父亲在他3岁时离家出走,艾哈迈德从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但在他成年之际“决定将母亲名字从

11、自己名字中划掉,仅保留父姓”(34)。其实,对于艾哈迈德这样的混血儿来讲,他对族群身份的确认,受到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从下原则”和“一滴血规则”的影响。所谓“从下原则”,即当父母属于不同种族时,其后代的身份依随父母中地位较低的一方;“一滴血原则”,即一个人只要有任何一点点黑人特征,就被界定为黑人(黄卫峰11)。上述对于身份的界定强化了白人的优越性,而“父亲那黄褐色里带了点灯灰的黑色肌肤”显然属于“较低一方”,艾哈迈德也只能被动地选择族群身份。在被注视的目光中,杂糅肤色成为艾哈迈德被边缘化的依据,并使他下意识地将这种他者身份内化反向凝视母亲,并给予“污名化”表述:“她混杂着块块粉红色斑与点点雀斑

12、,白得不自然,像是麻风病人”(177)。由此可见,即便是在最亲近的家庭成员之间,也因为种族话语的介入而产生对立。艾哈迈德的身份焦虑还源于他无法融入族裔社区。族裔文化是确认族裔身份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可以帮助一个人建构对群体的归属感和依附感。如果我们将文化视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日常生活实践可以帮助群体成员建构“可知共同体”(Hall 2)。至于艾哈迈德,他自幼与母亲生活在一起,远离阿拉伯社区习俗,这都表现在服饰、饮食和言语等方面。“肥大跑鞋,松垮特大号牛仔裤”(257)表征着阿拉伯裔青年们的审美志趣,艾哈迈德却穿着“洁白的衬衫,细长的裤腿”,当他途经社区时,觉得自己“格格不入”(257);在阿拉伯

13、社区的杂货店里,干扁豆、鹰嘴豆泥和哈尔瓦芝麻糖等食物承载着人们的流散记忆,然而它们在艾哈迈德眼里“显得很古怪”(102);日常闲谈看似随意,却具有缔结交际关系的功能。积极的谈话是互动仪式,其中蕴含着“节奏合作”和“情感连带”,这有助于交谈者形成共识(Collins,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 7677)。然而,艾哈迈德由于缺少作为谈资的社区生活,“觉得和他们无话可说”(257)。由此,无论是“格格不入”还是“无话可说”,揭示出主人公基于错置身份的心理感受,俨然“一个外来人中的外来人”(257)。“外来人中的外来人”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即艾哈迈德外化于阿拉伯社区的同时,他

14、的美国国民身份也被重估。由于“911”恐怖分子的影响,阿拉伯裔也受到株连并被“内部他者化”,艾哈迈德虽然强调“我生于美国,我不是外国人”(35)。但是,由于外部特征和穆斯林信仰的影响,他竟被称为阿拉伯人。因此,艾哈迈德的族裔身份和国民身份都受到质疑,是一个身份悬置者。然而,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们需要将自己纳入群体,在被他人承认的过程中确认自我价值。所以,艾哈迈德加入极端组织,甚至在接受行动指令的时候感到“极度兴奋”(262),参与集体行为既化解了他的身份焦虑,又让他获得肯定性评价。在复杂的伦理关系中,被他者化的个人或者群体一旦被置于权力关系运作中,他们展现的可能就是“报复的政治”。二其实,厄普代

15、克关于艾哈迈德的心理叙事,既是对于边缘群体身份错位问题的探讨,也16当代外国文学 No.4,2022是对于美国国家特性的审视。国家特性,即一个国家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特质(Huntington XVI)。在艾哈迈德看来,“美国不是自己的国家,而是一个浅色皮肤,说英语并信仰基督教的国家”(257)。由此,作品自然转向对于美国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探讨。鉴于内陆城市更适合展现全球化给传统价值观带来的冲击,厄普代克以帕特森市(Paterson)为蓝本,虚构了新普罗斯佩克特这一“铁锈城市”。帕特森市位于美国东北部瀑布线上,它曾利用水能发展棉织工业成为全美丝织工业中心。同样地,新普罗斯佩克特也有过

16、辉煌,“这里发展过编织厂、丝绸印染厂及生产火车头、车厢和绳索的工厂”(10)。作品在虚构与现实及历史与当下之间穿梭,多角度地呈现城市变迁历程,演绎普通人空虚的精神样态、淡漠的集体意识和疏离的人际关系,这些直指国家特性危机。厄普代克将基督教兴衰与经济变迁结合起来加以审视,揭示人们信仰缺失问题。作品开篇不久即展现昔日教堂的景观:“虔诚的白人市民曾按照等级坐在一排排长椅上,那个令教堂尤显高贵与光荣的年代也成为历史”(13)。寥寥数语,勾勒出基督教不仅是精神信仰,还有规约社会秩序的功能。而追忆过去是在反观当下:去工业化进程带来大规模人员流动,教堂经年失修,“窗子已被烟尘熏黑,门口挂着破旧的布告牌”(13);“一个黑人传教士身体前倾凑到麦克风前,像摇滚歌星一样”(60),他喧哗道“人们还有酒要喝,有可卡因要吸,有未成年女友也吸可卡因,还怀着我们的私生子”(60)。这些都暗示新兴宗教与消费文化达成妥协。商品拜物大行其道,盲目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美国人都变得自私自利,为消费主义出力”(74)。为了说明消费文化对于精神信仰的侵蚀,厄普代克塑造了艾哈迈德的同学泰诺这一人物形象,“泰诺”源自母亲怀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