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5 “灰色空间”改造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 汪 奎 摘 要 为缓解公用房使用矛盾,通过“挖潜增效”提升公用房资源供给,华东师范大学于 2019 年至 2020 年实施了“灰色空间”改造工程。两年内,学校共实施了灰色空间改造项目 115 个,合计使用面积约 16300 平方米。改造后的灰色空间主要用于教师科研实验室、教师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图书室、接待室、公共教室、学生研讨室、书库等,满足了师生的多种功能使用,增加了学校公用房资源供给,缓解了学校公用房使用矛盾,为学校教学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支撑。在灰色空间改造项目实施中,学校注意将灰色空间改造和校园形象提升结合起来,既重
2、视灰色空间改造的安全性、实用性,又关注灰色空间改造的美观性和使用舒适性,做到“安全可靠,功能多样,美观实用,经济实惠”。相比公用房的新建和对外租借,灰色空间的改造成本可控,改造周期短,施工具有安全保障,使用性价比高,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财政支出,是为高校公用房“挖潜增效”的样板之一,可为其他高校的公用房使用和管理提供借鉴。关键词 公用房;灰色空间;改造;管理 一、“灰色空间”改造背景 公用房资源是学校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用房的配置和管理工作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效益和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公用房资源的有限供
3、给和日益突出的使用矛盾对高校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加强公用房资源管理,挖掘公用房使用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用房使用效率,提升高校内涵建设,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创新高水平知识成果和实施高效益社会服务等方面营造良好的支撑保障,是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 21 世纪初,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各高校纷纷开启新校区建设。根据最新国家建筑设计和建筑标准,新校区的校园建筑大多呈现出规模大、挑空高、公共部位多等特点,因此高校校园新建筑出现了大量的“灰色空间”。对灰色空间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盘活有限的房产资源,大大提升公用房资源总体供给,缓解公用房供给不足等矛盾,还可以营造个性化、特色化的
4、校园建筑环境,进而提升校园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活力。为盘活有限的房产资源,缓解公用房供给不足等矛盾,提高房产使用效益,华东师范大学于2019-2020 年实施了“灰色空间改造”工程,取得了累累硕果。二、“灰色空间”概念“灰色空间”由被日本誉为“建筑三杰”之一的黑川纪章提出。黑川纪章认为,从空间划分角度来讲,灰色空间是限定不确定的空间,介于传统意义的“室内”和“室外”、“封闭”与“半封闭”之间;从空间功能角度来讲,灰色空间的功能性具有不确定性,可将并非孤立存在的各建筑景观要素,通过相互穿插、渗透、联系、模糊、连续等微妙的手法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室内外空间的满足舒适度及空间整体协调性。2由此可
5、见,灰色空间即功能不确定、空间限定并不明确的空间,其本意是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建筑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消除隔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3 借鉴黑川纪章对灰色空间的界定,并结合高校校园建筑特点,华东师范大学将灰色空间定义为:26“校内楼宇内因设计、结构不科学等原因形成的功能不确定、限定不明确的空间或室内外过渡空间,通常包括适于改造的走廊、门厅、天井、夹层、平台、阳台等。”根据这一定义,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和闵行校区存在着大量的“灰色空间”,如大楼门厅、平台、阳台、地下室,两幢楼宇连接处的走廊等。为此,学校组织职能部门对两校区楼宇进行了实地勘察,对
6、“灰色空间”的位置、面积等进行了汇总。三、“灰色空间”改造方案及其流程 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2017 年修订)财政部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直属高校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和上海市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和监督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华东师范大学于 2019 年 5 月颁发了华东师范大学楼宇灰色空间改造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灰色空间改造办法”),对灰色空间改造的原则、流程以及改造后面积的核定等进行了规定。结合办法规定和实践操作,华东师范大学“灰色空间”改造工程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环节。(一)明确灰色空间改造的组织分工 灰色空间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
7、方案论证、资金筹措、改造实施、验收管理等诸多环节,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既明确分工又紧密配合,并突破现有相关管理规定的约束。学校对灰色空间改造进行了明确分工:整个工程由校庆筹备办公室总体负责;项目勘察和遴选由校庆筹备办公室组织国有资产管理处(房产管理办公室)、基建处、后勤保障部实施;项目论证和立项由校庆筹备办公室组织国有资产管理处、基建处、后勤保障部、保卫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等相关职能共同实施;预算 30万元及以上的改造项目由基建处负责,预算 30 万元以内的改造项目由后勤保障部负责;验收管理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组织实施。(二)公开灰色空间改造项目勘察和遴选 在前期灰色空间改造项目勘察的基础上,
8、校庆筹备办公室将灰色空间位置、面积汇总后,组织国有资产管理处、保卫处、后勤保障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等职能部门,结合全校公用房使用情况,初步对灰色空间改造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包括灰色空间改造的水电工程条件是否具备,改造的资金预算支出与改造后的使用面积是否具有“性价比”,改造后的使用用途(如科研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等)是否优先适用于科研实验室和办公室,改造是否符合消防规定和上级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等。其后,由校庆筹备办公室将通过初步论证后的灰色空间改造位置、面积遴选、汇总,向全校实体院系和机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公示。实体院系对本单位所在楼宇的灰色空间有改造意向的,需将灰色空间改造列入本
9、单位“三重一大”事项清单,由党政联席会集体研究后,向学校提出改造申请;申请时需提交请示文件、学院党政联席会会议纪要、项目初步建议书(主要包括项目概况、建设依据和必要性、投入估算、效益分析、风险分析、可行性分析)等相关材料。机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可直接向学校提出灰色空间改造位置建议。(三)严格灰色空间改造项目审批 按照预算管理要求以及施工条件,学校于每年6 月底、12 月底两次启动灰色空间审批工作。符合条件的实体院系需结合本单位的空间使用情况、人才引进和空间需求规划、资金预算情况等,按照申请要求备齐申请材料,向学校提出灰色空间改造项目申请。收到申请后,校庆筹备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专家
10、咨询和现场办公等方式,对申请项目进行必要性、可行性、技术性论证,编制改造项目计划,提交校领导专题会审议并经校长办公会审批通过后实施。有关改造方案需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稳定性,且一旦立项后不得随意变更。(四)规范灰色空间改造项目实施和验收 楼宇灰色空间改造项目属于学校基建和修缮工程类项目,由学校基建处、后勤保障部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包括项目报批、项目设计、施工单位招投标等。项目改造实施特别强调以下几点:1.项目改造不得改动原建筑结构,不得影响消防等安全;2.灰色空间改造项目实施改造过程中需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确保施工现场和校园安全;3.改造后的空间应符合建筑规范,保障安全出口
11、数目、疏散走道畅通、疏散标志醒目和消防设施齐全。项目改造竣工后,国有资产管理处组织校庆筹备办公室、基建处、后勤保障部、保卫处等职能部门对项目进行联合验收;验收通过后,将改造后的空间交付使用单位,并完成办理移交手续。27(五)加强灰色空间改造项目使用管理 在面积认定上,鼓励实体院系积极参与灰色空间改造工作,对于楼宇灰色空间改造释放出的封闭空间总量不足 100 平方米的,在公用房成本分担时,不纳入使用单位用房总面积;超过 100 平方米部分以使用面积 50%比例标准纳入使用单位用房总面积。为了鼓励各院系通过校友募集、社会捐赠等自筹资金方式开展灰色空间改造工作,借助自筹资金改造释放出的封闭空间都不纳
12、入使用单位用房总面积。上述灰色空间改造利用的优惠政策期限为 10年。在使用用途上,学校要求改造后新增的面积应用于教学、科研、办公等用途,或置换为教学、科研、办公的空间。在奖惩措施上,将灰色空间改造工作纳入教学科研实体单位考核。对于在灰色空间改造中积极主动、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对在改造灰色空间中贡献较大的个人予以奖励。对违反本办法要求,不报告、不落实、不推进灰色空间改造,造成空间资源长期闲置浪费的,改造施工工作不认真,产生安全事故的,将追究有关责任。鉴于灰色空间改造属于探索性工作,学校建立容错机制,鼓励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四、灰色空间改造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从颁发灰色空间改造办法,到项目遴选、可
13、行性论证、立项、设计、改造施工、验收使用,总时长约 2 年。灰色空间改造工程取得了累累硕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进一步摸清家底,拓展了楼宇空间资源 借灰色空间改造之机,学校对两校区楼宇的灰色空间进行了实地勘察,进一步摸清了家底,拓展了空间资源。经勘查和统计,学校普陀校区和闵行校区的地上灰色空间约 13000 平方米,地下室灰色空间 28000 余平方米,合计约 41000 平方米(以下均为使用面积)。图 1 中北校区楼宇灰色空间面积汇总 图 2 闵行校区楼宇灰色空间面积汇总(二)大大增加了学校公用房资源供给,缓解了学校公用房使用矛盾 经项目遴选和论证后实际改造的灰色空间共115 个,合计
14、使用面积约 16300 平方米。其中,地上灰色空间改造项目 96 个,合计使用面积 10550平方米;地下灰色空间改造项目 19 个,合计使用面积 5740 平方米。上述灰色空间改造项目的使用用途包括教师科研实验室、教师办公室、教师工作站、教师共享空间、会议室、档案室、图书室、接待室、公共教室、学生研讨室、学生自习室、学生活动室、舞蹈房、书库、仓库等,满足了师生的多种功能使用。新增的 1.6 万余平方米灰色空间使用面积,极大地增加了学校公用房资源供给,缓解了学校公用房使用矛盾,为学校教学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支撑。如中北校区田家炳教育书院一楼风雨大厅改造为教师工作站,供教师共享
15、使用。通过物理空间重构,风雨大厅成为教师备课、办公、交流、短会、休憩的新场所。图 3 改造后的田家炳一楼风雨大厅教师工作站(三)提升了学校楼宇建筑品位,优化了校园环境 28 在灰色空间改造项目实施中,学校注重将灰色空间改造和校园形象提升结合起来,既重视灰色空间改造的安全性、实用性,又关注灰色空间改造的美观性和使用舒适性,做到“安全可靠,功能多样,美观实用,经济实惠”。如,经过灰色空间改造,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一楼大厅多功能“魔方”空间已焕然一新:设工会活动区、图书阅览区、小型学术讨论区、学院风采展示区等。工会活动区是教工舒适的温馨家园,配备咖啡机、按摩椅等休闲放松器械;整个空间也可作大型会场使用
16、。图 4 改造后的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一楼大厅多功能“魔方”空间 又如改造后的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大厅,玻璃幕墙隔出 600 平米的多功能空间,全面改造出集休息、自习、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空间。在这个灰色空间里,学生可以自由地研讨、轻松地阅读,也可以休憩。图 5 改造后的第一教学楼大厅学生公共空间 又如设计学院将原老旧的户外阳台空间改造成为学院图书资料室的延伸拓展空间阳光房。相对独立的区域可促膝而谈,还可以举办小型沙龙研讨。“好的居室,应有一部分是能与室外的自然环境直接相通的。阳台的设置,便是这种灰空间最惯常的存在方式。”4柔性的空间设计、自然的空间过渡使得使用者从“绝对空间”到达“灰空间”感到便捷而愉快,“可以在那里呼吸到室外的气息,听到市声、晒到阳光或沐于微雨;还可以近观远眺,与星月对话,朝天际轮廓线浅吟低唱”。5 图 6 改造后的设计学院一楼阳台阳光房(四)改造成本可控,性价比高 相比公用房的新建和对外租借,灰色空间的改造周期短,改造成本可控,施工具有安全保障,使用性价比高,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财政支出,是为高校公用房“挖潜增效”的样板之一,可为其他高校的公用房使用和管理提供借鉴。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