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媒研究91研究走廊“门廊交际”:人际传播在农村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与困境 一项基于民族志的研究 胡康【摘要】作为人际传播独有的一种形式,“门廊交际”(Stoop-sitting)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门廊交际”在国内外都较为常见。在国内,“门廊交际”多见于乡村,具体以邻里之间在门廊前进行交互的形式展开,承载着中华悠久的乡村历史文化与传统交往方式,塑造了乡民之间紧密的人际关系,寄托着人类对于交流的渴望。【关键词】门廊交际 人际传播 农村 民族志 互动一、引言人际传播在各式传播中独树一帜,有关其知识的本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所关注的西方经典修辞。人际传播是个体借助语言和
2、非语言符号进行观点、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活动,并据此建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人际关系。1作为人际传播中的一大“奇葩”,“门廊交际”是个体彼此交流互动类型中经常被他人忽视的一种。尤其在农村,无论是饭点,又或是午后、傍晚,家门前的石阶(阶梯)成为邻里之间展开交际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此语境下,“门廊”成为人际传播活动得以展开的特殊介质。因而,可将“门廊交际”定义为“借助门廊,以有声语言与副语言所展开的人际传播活动”。作家特鲁德哈里斯(Trude Harris)在门廊的力量中指出:“因为没有电视和空调,我的亲戚和邻居都喜欢集中在门廊上。因而,门廊成为彼此互动、讲述故事的基本舞台,并成为沿袭口语传统
3、至关重要的舞台。”2“门廊交际”在农村社会结构中发挥着何种作用?随着媒介技术的演进,城镇化车轮的滚滚向前,其又面临着怎样的现实困境?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不仅能够在理论层面厘清农村“门廊交际”的脉络及未来发展趋势,而且可以在农村人际传播效果的改善层面提出现实的实践经验启示。为了更好地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本文以江苏省兴化市C村为研究样本,采用民族志方法,通过蹲点观察、抽样访谈,展开相关研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首先,笔者展开了为期4个月的田野调查。其间,笔者主要通过蹲点观察(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收集资料,进行“深描”。在蹲点观察方面,为了避免观察视野受限,笔者扩大了观察范围,在4个月内分别观察了
4、C村一组、二组、三组中存在门廊交际活动的点位(观察前已交代研究目92研究走廊传媒研究的)。其次,为了获取更为详细及针对性的资料,笔者在不同观察点位中用目的抽样法共抽取了50位村民(年龄跨度为2872岁;其中,女性41人,男性9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每次访谈时间在4060分钟之间,直至“饱和”后停止。在获得受访对象许可的条件下,笔者对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需要说明的是,在访谈过程中,为更好与受访者进行交流,笔者使用了C村方言。后期进行了转译、整理、归纳、提炼、分析。为了更好地保护隐私,笔者对50位受访对象进行了编号。此外,在访谈大纲设计方面。笔者以“门廊交际”为主题,围绕“交际的动力机制”“交际
5、的内容”“交际的作用”“交际的困境”等维度展开访谈问题的设计,并在访谈过程中,根据不同受访对象与访谈语境进行访谈策略与问题的调整。二、“门廊交际”的特点与效用学者舒恩(H Wayne Schuth)在所撰写的文章“View from the Stoop.”(Prod.and ed.,Karen Snyder.New Orleans Video Access Center and New Orleans Council on Aging)中通过介绍导演Karen Snyder及其拍摄的纪录片“View from the Stoop”,强调了“门廊交际”的价值。“Snyder用相机聚焦那些坐在门廊
6、上的中年或老年人,记录下这些人所分享的故事,以此观察这个独特却在不断消失的习俗当她追问这些人为什么要在门廊上交谈时,他们表示自己分享故事能够得到倾听并获得别人的理解;不会感到孤单;不会感觉被关在屋子里;感觉自己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3除了基础效能的发挥,“门廊交际”同样在信息传播、群体意识、情感交互、政务参与、民俗文化传播等方面产生作用。(一)打发空闲时间,实现信息共享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祖先便开始以某些声音进行彼此沟通以实现传达信息、下达指令等目的。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交际时所使用的“介具”也从最初简单、特殊化、碎片化的声音逐渐升级成规范的言语。马丁 海德格尔曾表示,人类正因为言说而得
7、以为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口头言说,其中,闲谈是最为常见的人际沟通形式之一。“门廊交际”基本都以闲谈的方式展开,所涉及的话题宽泛,内容跨度较大,既包括生活琐事(如谈婚论嫁、后代培育等问题),又囊括国际新闻、政务时事。交流场域较为和谐、自然。以门廊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微小领域,成为“听天下”“说天下”的公共空间。根据访谈结果,绝大多数村民认可“门廊交际”,认为在门廊上互动闲谈能够打发时间,并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资讯。“我眼睛不是很好,平时只能通过收音机来听听新闻。但是,有时候又听不懂。跟他们(乡民)聚在一起,一起交谈既能够方便我获取信息,不懂的地方还能请教请教。”(受访者9号)“我比较
8、忙啊!一个人要带2个孩子(孙子和孙女),还要下田干农活、去小学烧饭(工作)。我只能趁吃饭时间跟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找找乐子。”(受访者32号)此外,通过蹲点观察,笔者发现,“门廊交际”的展开集中在三个时段,即上午810点,下午35点,傍晚67点。“门廊交际”在其他时段鲜有发生的原因一般为要接送孩子上学、上班、干农活、买菜烧饭、午休等。(二)增强群体意识,助力情感互动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的互动仪式链理念表明,聚合在某一场所的人群彼此在场,设置参与限制,通过关注某活动或内容,相互交流分享,并提升群体意识,增强共同体验与情感。4根据笔者观察结果,“门廊交际”的展开需要
9、具备一些必要条件。其强调交流互动对象的“亲身在场”与“面对面”,这也契合了苏格拉底的观传媒研究93研究走廊念:“交流必须发生在灵魂与灵魂之间,交流双方必须同时亲身在场。”5此外,参与“门廊交际”的人数在2人及2人以上。但是,人数也有一定的限制。在观察中,笔者发现,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门廊交际”为9人,其钳制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空间有限、作息有别、关系阻隔。其中,参与访谈的所有对象都认为,在“门廊交际”过程中,烦恼、痛苦等负向情感的吐露能够得到多方的倾听、安慰,增强群体意识。趣闻、笑话等正向内容的分享可以帮助彼此增强联系与友情。“上次我一个人坐在台阶上,在那流泪,因为亲戚走了(去世)。后来邻居们看见
10、我,大家就走过来跟我一起坐着。问发生了什么事。我跟她们哭诉,她们就抓着我的手安慰我。”(受访者12号)“大家基本每天都会聚在一起,下雨也不怕,天气不好就选一家门口有屋檐的。大家一起说说笑笑,谁听说了什么趣事,谁看电视看到了好玩的(剧情),都会一起分享。”(受访者7号)在情感交互方面,“门廊交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家庭代际”问题。虽然主动参与“门廊交际”的主体基本为成年人,但孩童亦是交流互动过程中频繁出现的一类。相较于成年人,孩童在“门廊”上的表现多为陪伴、嬉闹、沉默,时刻调节、影响着交际气氛。如果成人探讨到关于孩子成长、生活、教育等问题,会主动邀请孩童加入对话,触发彼此之间的交互。以一次观
11、察为例,当乡邻们谈到教育问题,一位农妇拉着孩子问:“你跟我们说说,你们老师现在是怎么给你们上课的?用粉笔,还是用电脑?”孩子说:“老师现在不怎么用粉笔,基本都是用投影。”农妇问:“你觉得效果怎么样?”孩子说:“用电脑更好玩,但大家上课好像更容易走神了。”(田野笔记)此种交互既可以引起情感的增强,又可能会因为对立冲突影响长辈与后辈的关系。在受访的对象中,有7位年纪较轻的村民回忆,幼时经常会在“门廊交际”中出现,但一般不会主动加入谈话,避免陷入“大人的事,小孩别管”的境况。当然,话题的陌生亦是形成彼此交际的障碍。此外,这7位受访者表示,虽然“沉默寡言”,但能够借助“门廊交际”来增加与长辈之间的肢体
12、互动(拥抱、亲吻、拉手等),通过非语言符号形成情感交互场域。“那个时候(小时候)我插不上话,更多像个看客 吧!一是因为也不懂大人说的是什么,二是因为不敢。”(受访者25号)“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跟我奶奶还有很多邻居坐在门廊上。不知道说了我什么,反正我听了很不开心,就在其他人面前顶撞了我奶奶一下,回去我就挨了顿打,说我在邻居面前黄了她的脸(使她丢脸)。”(受访者3号)当然,“门廊交际”主要发挥的是增强情感的催化剂的作用。在关系交互的过程中,无论是家庭成员,还是邻里乡亲亦不可避免因沟通不当而造成的矛盾或冲突。也正是因为矛盾冲突的存在,门廊交际才更具备存在的价值。在此语境中,“门廊”成为尤尔根哈贝马
13、斯(Jrgen Habermas)眼中的“公共场域”,供乡民之间交流对话、共同商议、解决问题。(三)提升政务参与,凝聚民间力量“农村公共空间人际传播有利于达成共识和形成统一意见,从而整合村里各种力量或民间组织。”6在地缘、亲缘、血缘性极强的农村,村民之间的交互形成特定的农村结构,并进一步影响各项事务的落实。相较于过去被动、消极式的参与特征,当前农村村民的政务参与性得到空前提升。根据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的“政治既有倾向假说”,村民会基于自身的政治立场、态度,以及对于村干部等相关人员的喜爱程度进行政务决策。而村民之间的相互影响亦会激活乃至扭转他人既有的观念想法。其中,
14、“门廊交际”便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此种作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门94研究走廊传媒研究廊”成为集聚村民的重要“公共空间”。虽然其参与门槛极低,但是却能“微言大义”。微型交流场域经过再传播的不断裂变起到强大的召唤与凝聚作用。在受访的50名村民中,42人均表示曾在“门廊交际”中参与过政务讨论,如村干部投票事宜。并且,个体在讨论中会受到他人干扰或干扰其他人的态度、想法。值得一提的是,在政务参与中存在“意见领袖”的角色。在笔者展开田野调查的进程中,正值C村新农村改造时期,村中房屋需要大范围拆除以扩充道路。对于房屋拆除方案,许多村民表示不满,出于共同利益,会以“门廊交际”的方式召集各方展开讨论,形成小型舆论
15、场。如讨论结果一致,往往会推选其中一人作为“意见领袖”展开下一步行动,如提议、举报。“很多人对拆迁分房都不满意。本来XXX家是拆不到的,但他通过走关系就拆到了。这不公正嘛!那其他拆不到的人家心里也会有怨言啊!人家也想分到新房子。我当时就去跟村干部反映了。”(受访者45号)(四)接续民俗文化,传播民间故事学者查尔斯麦凯(Charles Mckay)认为:“门廊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族群记忆、语言和文化的宝库。”7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体现,乡土时期所产生的“门廊交际”蕴藏着丰富的审美意义与文化内涵,其在传播民间故事、接续民俗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参与式观察,笔者发现,在含纳孩童参与的“门廊交际”中
16、,长辈经常会以“讲故事”的方式口述经典民间故事、如白蛇传、阿凡提、女娲补天等。除此之外,对于民俗文化的介绍亦是“门廊交际”中重要的传播内容。在展开实地调查的日子里,正值C村一年一度“庙会”的开办。在庙会期间,“门廊交际”所关注的话题主要集中于此,村民们主要对庙会历史的回顾、庙会表演类别、庙会筹办事宜等内容进行探讨,并鼓励晚辈积极参与庙会的表演活动。以庙会时期的一次观察为例,乡民们针对庙会班子“后继无人”的担忧展开了对话。一乡民说:“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小孩都去市里上学了。这次庙会的表演,基本都是老人。”另一乡民接道:“撑不起来了,人太少了!”(田野笔记)三、“门廊交际”的现实困境技术控股的时代赋予村民诸多便利与自由,农村城镇化的推演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在媒介技术与城镇化的“混合双打”下,以往独具魅力的“门廊交际”开始面临现实困境。(一)媒介技术迭代削弱“门廊交际”在媒介技术红利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获得了接入“赛博空间”的权利,“接入沟”“使用沟”“知识沟”等过往断层开始得到弥合,取而代之的问题是不同年龄人群的“媒介依存”,沉溺于虚拟世界已不再是未成年人的专属问题。以往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