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8 ,大小:5.11MB ,
资源ID:421406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4214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丰神流动_冯宝麟.pdf)为本站会员(哎呦****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丰神流动_冯宝麟.pdf

1、152022 年第 12 期书坛精英冯宝麟,字逸天,号鉴斋,别署慧观书屋主人、万殊一相斋主人等。1964 年生,河北黄骅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理论部主任、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兼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书画协会篆刻艺术分会副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书画院副院长兼篆刻委员会主任。书法篆刻作品入展全国第八、九、十届书法篆刻展,第一、二、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第二、四、五、六届篆刻艺术展,第一、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等;获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九

2、届书法篆刻展提名奖、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三等奖、河北省第十一届“文艺振兴奖”,荣膺“首批燕赵文化英才”。学术论文入选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征文(一类论文)、全国第五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丰神 流 动篆字的重生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是艺术家在真实的、现实的世界之中,再造一个虚拟的虚幻的世界。这个虚拟的、虚幻的世界,应该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投影,集中呈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审美诉求。艺术家手中的创作材料是客观的、实实在在的,或许就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但这些原材料经过了艺术家的匠心加工,就有了别样的意义和价值,有了与原材料不一样的属性:审美属性。篆刻

3、创作也是一样:印石是大自然的创造,无论是寿山石还是青田石,都是自然世界里的存在。当它们被艺术家拿来进行艺术创作,它的属性就发生了质的转变:石头变成了艺术品,变成了艺术家才华与情思的载体。它改变了自然存在的状态,按照艺术家的冯宝麟主观愿望实现“华丽的转身”,也因此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几十亿年前就存在的自然精灵,开始反映艺术家的精神世界。冰冷的石面上,艺术家“耕耘播种”的结果,是生长出篆字,并长成一片篆字的园林。欣赏者看到的,不再是自然属性的石头,而是艺术园林里的美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美景。线条的升华印章实体上的线条,也就是篆刻家刻画出的印面线条,是固态的,是冰冷的。然而,优秀的篆刻作品在欣赏者的眼

4、里却是有感情、有温度的,而且是生动活泼的,是极具动感的。不仅如此,还能让欣赏者体悟到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浩荡,或者是风摆杨柳、美人歌舞16 2022 年第 12 期书坛精英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它能通过线条这一最为抽象的艺术语言,将艺术家想要描绘的事物、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很个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正是因为这些线条不仅仅具有物理性状而且承载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所以它便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信息,它便拥有了感情色彩和情感温度,它便不再是简单的凝固的线条,而是能够活泼泼地(佛家语)表达审美愿望的线条。正是艺术家的才思、艺术家的技法功力让线条有了生命,让线条组合成的艺术作品有了打动人心灵的无穷魅力。明镜亦非台“菩提本

5、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一首禅偈,广为流传,因为它诠释了一种修行的境界、修行的态度、修行的方法。而正是这种修行的境界、修行的态度、修行的方法与东方的文化精神、文化追求是高度契合的,所以让佛教这样一个发端于西域(印度、尼泊尔)的宗教,能够在“东土”得以广泛传播且经久不衰。虽然历经了“武宗灭佛”之类的重大变故,但是总能在适当的时机“复活”,实现涅槃后的重生,这恰恰是禅宗六祖慧能宗教改革赋予佛教的旺盛生命力。当然,禅宗五祖传其衣钵以及围绕这一事件的禅宗公案,真相究竟如何已经不是我们能够解析清楚的了。坛经里的“故事”也都是后人撰写,可能早已失去原来的模样。我所佩服不已的是:佛门

6、传人能够用两首小诗,便把两种不同的禅修宗旨诠释得透彻明白,实在值得赞叹景仰!在人生的修炼过程中,如果真正能够抛弃“旧我”,实现精神层面的“脱胎换骨”,达到顿悟的理想境界,必是高明之士,必是通达之人。有此境界,无论为人还是为艺,都能实现升华,一种全方位的升华。心无尘“心无尘”是一种境界,一种难以企及的人生境界。之所以说难以企及,是因为人作为大千世界的一员,生活在熙熙攘攘、纷纷扰扰可谓“红尘万丈”的现实世界里,各种诱惑、各种污染如何能够彻底避开?正因如此,人才需要修行,以一种虔诚的态度修正自己的错误、寻求人生的正念、达到内心的光明。修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灵魂的自我救赎,是让篆书苏东坡后赤壁赋六条屏

7、172022 年第 12 期书坛精英自己能够避开尘世的干扰,拂去心头的蒙尘,让灵魂得以净化、纯化,让自己的人生境界得以提升。而这样的修行,又是艰辛的、令人痛苦的,因为这是对“旧我”的一次次修正,所谓“洗心革面”是也。“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对于凡尘中人,禅宗北六祖神秀这样的修行主张并没有错,而且是最应该秉持的。不断地拂去心头的世俗尘垢,是难能可贵的,有时远比“本来无一物”的神圣、洒脱更具现实意义。人生的修行如此,艺术的修行又何尝不是如此!思无邪“思无邪,思马斯徂。”出自诗经鲁颂駉。孔子借用“思无邪”来评价诗经,故儒家经典论语为政第二中载,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8、曰思无邪。”“思无邪”者,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之意。艺术家的“思无邪”,当是在作品中表现一种真性情、真见识,在心无杂念、不染尘俗的状态下,将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认知、对个性美的追求与向往,“艺术地”表达出来。在这样的情境中,在这样的状态下,艺术作品的美是“真”的美、是“善”的美、是没有多少“功利主义追求”的美,因而是纯洁的美、是令人向往的美。纯粹,是美的一种境界,也是美的一种表达方式。艺术家只有在灵魂深处清理掉“杂质”,清理掉所有遮蔽“美的本质”的东西,达到“思无邪”的状态,才能创作出纯粹的美,才能让作品成为艺术家心灵世界真实而美好的映象。气象气势气韵作品的气象反映的是艺术家主观世界赋予作品的气度、

9、神态、格局、风貌,往往与艺术家的先天禀赋、审美追求、表达方式密切相关,也与艺术家选择的风格语言密切相关,是艺术家胸襟气度的映象。一提气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天地洪荒、高山大川、漫天霞影。其实,那只是气象的一种,而小桥流水、幽谷深巷、窗前明月也有一种气象,一种悠远平和的气象。气势多出自章法安排,是艺术家创作匠心的一种显性表现。就圆朱文印而言,线条在印面上盘桓萦绕,若风流云转,这便是作品的“气”;而“气”之所聚、“气”之运行便成为“势”。气韵则是作品内在品质传递给欣赏者的气息和韵致,它是艺术家文化修养、艺术涵养赋予作品的感人魅力。“气韵生动”是艺术家匠心经营的结果。线条与印面圆朱文印的线条分布,在很

10、大程度上受到篆字原生形态、原始结构的限制。篆刻家要在比较严格的限制中充分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充分施展自己对线条、对篆字字形的驾驭能力;要在细心而巧妙的改造中,让这一条一条的曲线生动起来、丰满起来;也让曲线构成的篆字变得鲜活、变得富有,具有或儒雅或浪漫的艺术气质。当然,篆刻家要做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因为再美的篆字之形,也要能够融入印面的整体环境,要能够与其他入印篆字以及边框等元素和谐相处、互相映衬,实现从字法到结构、从局部到整体的圆通无碍。在这样的一个创作过程中,处理各种印面矛盾是最令篆刻家棘手的事情。但也正是对这些棘手问题的巧妙化解,宣示了艺术家的创作才华、艺术成就。艺术都是戴着镣铐的舞蹈,优秀作

11、品的特质就是借助难度以升华美感,让艺术语言更富有感人的魅力。线条与印章的风格篆字,尤其是经典的小篆,是由几乎粗细均匀的线条构成。这条线,在“六书”原则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造字”规律,或简或繁,排叠穿插,蜿蜒曲折,组合成一个又一个既能表情达意又能承载审美功能的古老篆字。篆刻,顾名思义,是离不开篆字的,而篆字也赋予了篆刻以灵人文内涵、精神高度。让每一根看似简单的线条都能够富有情感色彩,都能富有艺术创作者的精神气质,并让线条拥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造型能力,真正成为塑造独特艺术风格的利器,是篆刻家们终身奋斗的目标。好的圆朱文印线条是纯粹的,是被艺术家反复锻造而成,已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而且,这些

12、线条与艺术家的心灵相通,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审美追求,最终构成了作品的个性面目,才有了圆朱文印的风格特色及其艺术魅力。黄宾虹谈中国艺术的特色一代绘画巨擘黄宾虹先生发表在 1940 年出版的中国文艺第一卷第五期上的一篇短文,论述了他18 2022 年第 12 期书坛精英对中国传统艺术特点的认识:“我国民情,平素安居乐业,言文艺者,故多喜静,语云非静无以成学。又曰静者心多妙,而于浮躁率易之行为,尤所切戒。是以息心静气,涵养深醇,造就高深之文艺,否则氛嚣之习,中于人心,轻举妄动,无不颠覆,虽有聪敏之才质,不足恃也。文艺之法,本于自然,老子言圣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伦常日用之事,各有秩序,循理而行,

13、至为平易,不待矫揉造作,虚假伪饰也。中国文艺,贵于舒和,不尚激烈,宜于委曲,非重刚强,有蔼然可亲之容,无望而生畏之意。自然四方响应,道一风同矣。”诚哉斯言!书画如此,篆刻亦如此!印面秩序与篆字的改造工稳印的“工稳”,大都仰仗于印面的秩序性,是秩序性的存在,是印人们殚精竭虑地改造篆字的原生形态,令其更适配于印面环境和印面形式,让篆字天性中的活跃成分服从于印面的风格诉求,是以消灭(或曰泯灭)篆字的部分个性为代价而实现印面诸元素之间的和谐。汉印中摹印篆的大量使用,就是通过改造篆字以求印面平稳、庄重的,这在后世浙派印人的创作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作为新浙派的代表性篆刻家之一,同时又是工稳印创作的一代宗

14、师,王福庵先生的很多印作,特别是多字印,都对入印篆字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造,令印面实现了一种和谐,而且是一种具有典雅、圆融之美的和谐。当然,王福庵先生的经典之作,是能够在改造篆字原生形态时保留或是随机制造很多妙趣;而在处理印面结构时,又能因印而异地使用篆字,所以能够确保平稳的印面并无呆板僵化之弊。江流有声邓石如刻有一方“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印章,流传甚广、影响甚巨,被评论家奉为“以书入印,印从书出”的优秀成果,也成为“邓派”篆刻的经典作品,极具标志性。“以书入印”的学术主张,其核心要旨,是以书法的文化意蕴赋予印章作品更丰富、更高雅的文化内涵,让印章创作不至于堕入工艺的泥淖之中。再者,书法承载了艺

15、术家独有的审美追求以及风格特征、文化品质,“以书入印”是借入印之“书”,在篆刻创作中实现作品的风格化,实现印作文化品格的提升。所以,邓石如“以书入印”的学术主张可谓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了其后数百年的篆刻发展路径。直至今日,以个性化的刀法刻个性化的篆书以成就个性化的篆刻风格,依然是篆刻创作领域公认的“黄金定律”。我的这方“江流有声”作品,篆字的结构方式及其形成的面貌特征,借鉴了徐三庚篆书、篆刻的某些特点;所以在我的篆刻作品中是属于另类的,是别具风格的,从中能明显看出入印篆字的风格对篆刻风格产生的影响。只能如此同样是方寸印面,同样是几个篆字,不同的创作者会有不同的刻画塑造方式,而不同的刻画塑造方式,

16、结晶为不同品质的线条以及印面的节奏韵律。而这一切便成为篆刻作品风格的基础,也是衡量作品品质、作品艺术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准。其实,每一位篆刻家都是在用印面上的金石线条来表达自己所认知、所崇尚的篆刻艺术之美。而这种艺术美中富含了艺术家的生命意识、精神气质、人文风骨、文化修养、审美追求,等等。每位篆刻家,都在运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刀法语言,讲述自己的金石故事,创作具有独特品质的篆刻作品。优秀印人的艺术语言是独特的,是有着鲜明个性的,是有着明确追求的。正是这一切,决定了他们只能采取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技术手段,塑造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作品面目,最终决定了作品的格调、品位、气息法古思变创新能典“法古思变,创新能典”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原则,是我自己一直坚守的创作原则。“法古”就是要让自己的创作筑基于传统经典之上,这是一门艺术形式获取优秀的遗传基因、丰富作品文化内涵的不二法门。“思变”就是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让自己的人性光辉在作品中得以呈现,并让作品从传统的“共性”中走出来,让“个性”的创作丰富艺术的宝藏。“创新”是一个经久不衰、常辩常新的话题,而其核心的宗旨就是要让自己的作品,从立意构思到表1920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