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博物馆学】Museology博物馆是征集、研究、典藏、展示文物和对外交流的场所,依据馆内藏品展出、教育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结合经费来源和服务对象,可划分四大类:历史类、艺术类、科技类和综合类。山西博物院馆藏文物种类丰富,是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是11个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山西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在促进人们文化学习、身心娱乐、文明传承、教育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山西博物院正在抓住各类契机融入社会,积极由典藏型向参与型转变,其中教育是其不容错过的重要发展领域。公众服务部作为组织山西博物院教育活动、践行博物院教育职能、传播博物院文化
2、的主要部门,陆续开展各类教育宣传活动,积极实践博物院公共教育价值。而相对于如火如荼的青少年教育,目前全国博物馆学龄初期儿童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理论基础薄弱,实践经验不足。把握学龄初期儿童的博物需求是争取博物馆“明天观众”,积极谋求山西博物院教育长足发展,提高山西博物院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策略。学龄初期儿童作为博物馆的受众之一,是指6、7周岁至12、13周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心理认知发展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学习与游戏已逐渐完全分开,这是学龄初期的一个显著标志。他们开始从事正规而有系统的学习,从以游戏为主导的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导的校园生活。这意味着学龄初期儿童教学活动范围较学龄前期有较大拓展,
3、不必局限于尽可能地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主题,实施理论知识和游戏活动的配套方式更易于促动学龄初期儿童完成必要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其二,随着学龄初期儿童掌握词汇、表达能力、智力和想象力的不断提升,相应的意志活动已经形成,情感体验更为丰富。基于以上两点,不断提高的学习、生活上的要求,促成学龄初期儿童心理上突飞猛进地发展,这体现出:更高的学习与要求,促使儿童的心理发展;而心理发展的结果,又保证了较高的学习与要求的完成。这提示学龄初期儿童博物馆教育应将历史科普宣传和文化活动参与有机结合,以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的文化促动积极性,开发儿童求真务实的探究意志,全面提升儿童的博物意识。基于他们的心理特征,山西
4、博物院已初步开展了与之相宜的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开创了系列品牌活动,走进校园、贴近儿童学习生活,在营造继承与发扬晋魂文化氛围、启发学龄初期儿童博物意识、塑造生动文博山西形象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山西博物院参与学龄初期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丰富学龄初期儿童学习生活社会体验。山西博物院以馆藏文物为元素,在把握学龄初期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整体特点的基础上,策划各种生动形象的体验活动,如皮影表演、动手体验活动“博物馆里过中秋”、剪纸活动“妙剪龙盘传新意”和“儿童小剧场”等,不断引导学龄初期儿童系统全面地认识馆藏【作者简介】王芸,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展示设计。助力学龄初期儿童博物意
5、识扬帆起航摘要:相对于如火如荼的青少年教育,目前全国博物馆学龄初期儿童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理论基础薄弱,实践经验不足。从心理学角度把握学龄初期儿童的博物需求是争取博物馆“明天观众”,积极谋求山西博物院教育长足发展,提高山西博物院教育服务质量的重要策略。关键词:博物馆;学龄初期儿童;学习生活社会体验;文化特色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24.022王芸(山西博物院,山西 太原 030000)0912022.12(下)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TO CULTURAL RELICS文物鉴定与鉴赏文物,促使其形成集合型的多
6、维感受和多种表达,帮助提升儿童的博物意识,丰富学龄初期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鉴于学龄初期儿童好奇心较强,自主学习意志力逐步提升,探索兴趣个性化较为明显,生动形象的博物馆文体学习活动寓教于乐,有利于将学龄初期儿童理论版“十万个为什么”转化为认知社会的实践活动,丰富学龄初期儿童文化活动体验。培养学龄初期儿童求真务实的探究意识。历史学科知识由远及近的时序特点与学生学习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认知规律存在矛盾。鉴于此,我国一般由初中开始系统普及历史文化课,小学阶段基本未涉及历史相关教育,学龄初期儿童在认知事物上通常处于“知其然”的现象层面,而对于事物发展至今的层次脉络“知其所以然”的纵深方面
7、较多依赖于想象力,比较缺乏全面了解、准确辨析事物的客观环境支持。而馆藏文物则提供了大量关联古今自然、人文演进的实物形态,有助于弥补学龄初期儿童的感知觉空缺,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通路,推动知识结构越来越完整。同时,博物馆教育以文明发展脉络及实物验证引导孩子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培养儿童的观察和反思能力,增强辨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和敏感性,进一步激发儿童科学求真的探究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建立自我控制感,形成健全的人格认知。彰显“文博山西,承扬晋魂”文化特色。山西博物院凝聚着三晋大地历史长河中无数精华,它使三晋人民丰富的文明成果以实物的形式呈现,是儿童利用实物学习的最佳场所。尽管学龄
8、初期儿童对较为生疏晦涩的史学概念、错综复杂的文化脉络感知力不强,但其心理认知已显著提升,具备一定的知识学习意念和文化思考能力。因此,以通俗化、趣味化、简洁化的文物知识宣讲来启蒙学龄初期儿童的博物意识和新史学观,有利于人类文明逐步根植于学龄初期儿童内心,从而为博物馆争取“明天观众”,为文化承扬凝聚坚实的群众力量。山西博物院凭借其庞大的实物教育资源,以早期学习、亲子互动为契机,通过馆藏知识介绍及观察、触摸、手绘文物等活动,将悠久的三晋文化精魂潜移默化地嵌入儿童感知觉体系,以实现其文化传承的功能。融入“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目前,国内博物馆已成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在针对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方
9、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绝大多数博物馆尚未对未成年人与儿童进行区别关注,同时国内关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理论与保护机制的研究尚在初级阶段,缺乏较为成熟的参考经验。作为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心智发展尚未成熟,在面对历史类博物馆部分陈列展品时出现普遍的、明显的畏惧心理。这意味着博物馆社会教育环境在引导儿童认知世界、了解人类社会时,虽弥补了学校教育环境相对简单理想化、社会教育活动不足等方面的欠缺,但仍普遍存在与儿童身心发展、认知水平不相宜的因素,如部分展馆设计黑暗压抑的视觉效果,会给儿童带来较大的情绪感染和心理刺激。当然,儿童博物馆专门针对儿童的馆藏陈列能够较好规避诸如此类的问题,但目前国内较少,与其类
10、比,综合性博物馆服务于儿童早期学习过程中,同样有助于传递权威“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山西博物院在教育活动中与老师、家长积极配合,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出发,为儿童选择相宜的文化展览活动,主张事先介绍活动主题和意义,充分调动学校和家长的儿童培养积极性和社会教育意识,深入“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为进一步服务学龄初期儿童教育,积极助力学龄初期儿童博物馆教育扬帆起航,山西博物院任重道远,需结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征和权威实验教学理念积极践行儿童文博“广博性、开放性、非强制性”原则,从“筛出点”“连成线”“推尚书”“结伴行”“讲中游”“戏成学”六方面砥砺前行。“筛出点”。山西博物院承接提升学龄初期儿
11、童博物意识的关键在于建立学校和博物馆之间的有效衔接,首先是基于馆藏文物的“筛出点”,分三点:其一,“筛展馆”。博物在于“博”而不在于“泛”,博物馆具备一定教育理论、生活经验,成人群体在自由观展时,尚且可能因文化底蕴不够、基本史学素养欠缺而使观展流于形式,感到囫囵吞枣。学龄初期儿童在面对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时,更可能因“不明所以”而走马观花,产生“泛兴味索然”的第一直观印象,长此以往,博物馆对于儿童的吸引力不增反降。因此,“筛展馆”的目的在于基于学龄初期儿童的认知层次“去粗取精”,进而更有效地发挥博物馆公共教育功能。鉴于学龄初期儿童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应在常规策划展览时突出陈列主题活泼、色彩明丽、贴
12、切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如“小小设计092Vol.243【博物馆学】Museology师”“一花一世界”等临时展览活动,或者如“魅力古建”这样与展厅实物相结合的基本陈列活动。而诸如山西戏曲发展这样相对枯燥的展厅则可结合节日组织主题活动展演皮影戏火烧绵山,将节日文化氛围巧妙融入其中,提前进行历史引导,加深儿童民族文化感知力。其二,“筛物点”。鉴于学龄初期儿童普遍对形象具体、色彩丰富、生动立体的事物兴趣浓厚,如果能够近距离观察触摸,更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整体感知觉,启发他们的思考想象力。因此,可将部分馆藏文物拍摄为手绘短片动画,通过社会调查收集儿童喜欢的馆藏文物信息,制作文物复制品和文创玩具,以便儿童观
13、察模型,满足儿童博物需求。此外,博物馆服务于儿童教育应遵循开放性原则,这是儿童博物馆区别于一般博物馆的根本特点。这意味着博物馆参与儿童早期教育中,不应只单方面向儿童提供馆藏文物,也可以向儿童募集物品,通常馆藏文物比较久远,而儿童的家庭环境可能留存着近代或含有古迹的生活实物,可以将其分享给其他同学观察学习,有助于拉近博物馆文物与儿童的“生活文物”,调动儿童参与博物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儿童保护文物的意识,同时也彰显着著名儿童博物馆TCMI(美国最棒的儿童博物馆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共建共享”的创馆理念和亲民路线。其三,“筛识点”。鉴于学龄初期儿童初步具备正规系统的学习能力,产生相应的意志活
14、动,因此可将筛出的馆藏文物图片汇集成有知识回顾、新概念穿插的活动宣传手册,宣传手册的内容展示不应是文物孤品,应侧重在种属类别的辨识、属性用途的启迪上。“连成线”。在筛出点的基础上,博物馆学龄初期儿童教育的目标在于提升儿童审美品位的同时,树立求真务实的探究意识和精神,重点在于选择适当的方式精心策展,在遵循基本的教育发展规律和儿童科学认知规律基础上,将筛选的展馆、展品集点成线,从而有目的地向学龄儿童精心呈现馆藏文物,关联好展馆、展品概念之间的衔接,以呈现更系统的学习层次。其一,时空线。山西博物馆举办了“时光飞船”等校园常规策展活动,带领儿童由远及近地系统了解不同时代三晋历史演进,由浅入深地整体感知
15、地域文明脉络。其二,逻辑线。逻辑线主要依托类似纪传体的史学脉络,以历史人物传记为切入点,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探秘趣闻轶事因果逻辑,重现历史事件发展历程。在逻辑线中博物馆老师担任辅助角色,主要是为学龄儿童提供博物线索,引导儿童亲身模拟,充分调动儿童思考能动性,在儿童想象力与史实偏差较大时,补充历史线索帮助修正,以此提高儿童整体认知历史的科学探究意识。其三,兴趣线。兴趣线主要建立在儿童的博物兴趣和动手能力上。为提高儿童博物中的观察反思能力,根据学龄初期儿童兴趣筛选出馆藏文物,先教给儿童一些文物概念。如通过“你身边的博物馆”等活动向儿童科普青铜器、玉器、瓷器等概念后,引导儿童列举日常接触的物体属于哪
16、些类别,同时指导儿童明白大群体概念包含很多小群体,许多小群体集合成大群体,如瓷器餐具碗。接着,提醒儿童在参展中观察留意各种瓷器模型的构造、颜色、形状,引导儿童对观察的瓷器进行思考,包括它们可能的用途、属性、价值,并鼓励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展品绘画、捏制橡皮泥模具。儿童由被动参展变为主动思考,而这一系列活动,都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将会发展出广泛深入地探讨问题的倾向和能力,这正是博物馆学龄初期儿童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推尚书”。意指推送并注重引荐好的童书供博物馆学龄初期儿童阅读,以更好地服务儿童博物馆教育活动。鉴于学龄初期儿童掌握词汇、表达能力、智力和想象力在不断提升,已逐步开展系统正规的教育活动,具备初步的学习意志,博物馆推送并引荐儿童类图书既符合儿童博物学习目标要求,又可进一步帮助儿童发展语言、丰富词汇、认知世界,体现了心理发展与学习进步的相辅相成。同时,书本因其重复可利用性,可以帮助儿童预习馆藏文物,较早进入学习状态,展后温故,加深博物馆学习印象。学龄初期儿童读本应遵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参考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不同学段儿童量身打造适宜读本,形成层次多样、种类丰富,兼具趣味、形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