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水土保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方法(2023年4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号公布 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那么第一条 为了标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方法。第二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方法。第三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城乡规划管理,合理配置省域空间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根底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根本依据,是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引导本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开展,指导下层次规划编制的公共政策。第四条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
2、持城乡统筹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开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第五条 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并与有关规划相协调。第六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第七条 经依法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第二章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第八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组织编制的具体工作。第九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委托具有
3、城乡规划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承当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第十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一般分为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编制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以下简称规划成果)两个阶段。第十一条 编制规划纲要的目的是综合评价省、自治区城镇化开展条件及对城乡空间布局的根本要求,分析研究省域相关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对城乡空间的影响,明确规划编制的原那么和重点,研究提出城镇化目标和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为编制规划成果提供根底。编制规划纲要时,应当对影响本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开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进行充分论证,并征
4、求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意见。第十三条 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在规划纲要编制和规划成果编制阶段,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分别组织对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第十四条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向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交审查规划纲要和规划成果时,应当附专题研究报告、规划协调论证的说明和对各方面意见的采纳情况。第十五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第十六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送审批前,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成果予以公告,并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第十七条 省、自
5、治区人民政府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前,应当将规划成果提请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第十八条 上报国务院的规划成果应当附具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规划编制工作的说明、征求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等。第十九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书面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表达。规划成果的表达应当清晰、标准,符合城乡规划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标准。第二十条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向国务院报告前,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
6、施情况的评估,提出规划修改的必要性、修改规划的根本思路和重点,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向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告。第二十一条 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符合本方法规定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第二十二条 根据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需要,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依据经批准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专项规划和跨下一级行政单元的规划,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第二十三条 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专项规划和跨下一级行政单元的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第三章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成果要求第二十四条 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分析评价
7、现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明确规划编制原那么、重点和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按照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提出本省、自治区在国家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开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三)综合评价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城镇开展支撑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城镇化进程中重要资源、能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的要求。(四)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开展目标和产业开展趋势、城乡人口流动和人口分布趋势、省域内城镇化和城镇开展的区域差异等影响本省、自治区城镇开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及要求。(五)按照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要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优化城乡空
8、间格局的规划要求,包括省域城乡空间布局,城乡居民点体系和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要求;提出省域综合交通和重大市政根底设施、公共设施布局的建议;提出需要从省域层面重点协调、引导的地区,以及需要与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协调解决的重大根底设施布局等相关问题。(六)按照保护资源、生态环境和优化省域城乡空间布局的综合要求,研究提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划定原那么和划定依据,明确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根本类型。第二十五条 规划成果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明确全省、自治区城乡统筹开展的总体要求。包括城镇化目标和战略,城镇化开展质量目标及相关指标,城镇化途径和相应的城镇协调开展政策和策略;城
9、乡统筹开展目标、城乡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划策略;根据省、自治区内的区域差异提出分类指导的城镇化政策。(二)明确资源利用与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和措施。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体现,生态环境保护。(三)明确省域城乡空间和规模控制要求。包括中心城市等级体系和空间布局;需要从省域层面重点协调、引导地区的定位及协调、引导措施;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的目标、原那么和规划要求。(四)明确与城乡空间布局相协调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包括省域综合交通开展目标、策略及综合交通设施与城乡空间布局协调的原那么,省域综合交通网络和重要交通设施布局,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10、及其规划要求。(五)明确城乡根底设施支撑体系。包括统筹城乡的区域重大根底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原那么和规划要求,中心镇根底设施和根本公共设施的配置要求;农村居民点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综合防灾与重大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的规划要求等。(六)明确空间开发管制要求。包括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区位和范围,提出管制要求和实现空间管制的措施,为省域内各市(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线等规划控制线提供依据。(七)明确对下层次城乡规划编制的要求。结合本省、自治区的实际情况,综合提出对各地区在城镇协调开展、城乡空间布局、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和根底设施布局、空间开发管制等方面的规划要求。(八)明确规划实施的
11、政策措施。包括城乡统筹和城镇协调开展的政策;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的规划内容;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规划实施的方法。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本省、自治区实际,可以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与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协调事项,近期行动方案等规划内容。必要时可以将本省、自治区分成假设干区,深化和细化规划要求。第二十六条 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管制要求,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省域内区域性重大根底设施布局等,应当作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二十七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还可以对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作出更长远的预测性安排。第四章 附那么第二十八条 省域范围内的区域性专项规划和跨下一级行政单元规划内容和编制审批的具体要求,由各地参照本方法确定。第二十九条 本方法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1994年8月15日建设部发布的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方法(建设部令第36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