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针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举措,多战略协同引领框架逐步完善,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日趋成熟。然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意味着需要克服新的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突破65%,城镇化发展空白减少,次生影响将日益明显;伴随着城市群承载能力的提升,各经济板块内部分化进一步加剧;数字经济等新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区域统合发展关系,但客观上造成了新的区域发展差距;主体功能区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但受外部因素影响面临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压力不断增大;资源枯竭城市和沿
2、边市镇面临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挑战,成功案例难以规模复制,城市发展将进一步个性化。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在推动区域发展和空间治理中不断予以解决。在这种新态势下,“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构想的提出恰逢其时,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确保这一重要战略举措落实达效,需要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制定的发展目标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协同发力。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地区优势互补平衡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
3、开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内开放合作力度,提升东北亚国际合作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和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巩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要素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等比较优势,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发挥基础雄厚、创新要素集聚等优势,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要素产出效率,构建优势
4、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杨守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8DOI:10.16634/23-1001/d.2023.03.024持续推进消费升级,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能级。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支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提升发展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京津冀
5、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3+2+1”六大区域重大战略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推动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珠海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深化通关模式改革,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深入推进重
6、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 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发挥产业协同联动整体优势,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大上游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创新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推进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加
7、快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创新促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体制机制,把海南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三、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通过功能区划分,有度、有序地利用自然资源,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增加生态空间。推动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发展,逐年减少建设用地增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重点开发区域集聚产业和人口,培育若干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拓展重点生态功能区覆盖范围,加大禁止开发区域保护力度。推动分类精准施策,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开展资源环
8、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精准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科学划定县域空间格局,科学确定开发强度和管控措施。推进市、县层面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科学划分“三区”,合理划定“三线”,根据城乡建设面积增减挂钩的原则,确保生态功能区和农业发展区面积不减少、城乡建设区面积不增加,切实把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9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四、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9、,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配套政策体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提升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增强城市群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常态化协调推进机制,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健全城市群和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增强小城市发展活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优化边境地区城镇布局,强化综
10、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聚焦空间治理、社会治理、行政管理、投融资等领域,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五、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海洋强国、“2
11、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陆海统筹、海洋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向海发展战略新思想,为我国新时代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基本遵循。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关键是要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努力形成陆海资源、产业、空间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产业提档升级。因势利导形成区域发展特色,提升海洋产业全球竞争力和贡献度,强化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促进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将北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打造成为吸纳集聚周边地域优势要素、对区域经济具有深度影响力的经济圈。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
12、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加强技术革新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海洋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促进海洋经济与内陆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健全政策监管,加大金融、人才支持力度,推进海洋油气、海洋化工、海洋交通运输等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过剩产能,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开展海洋产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信息咨询和技术推广活动,海洋经济结构优化与内陆经济供给侧改革同频共振,使陆海协同发展有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助理编辑/姜明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