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 一氧化碳 品名一氧化碳; Carbonmonoxide; CAS: 630-08-0理化性质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分子式C-O。分子量28.01。相对密度0.793(液体)。 熔点 -205.0。沸点 -191.5。自燃点608.89。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12 75%。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但易被氨水吸收。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遇 热、明火易燃烧爆炸。在400700间分解为碳和二氧化碳。 侵入途径经呼吸道吸收。 毒理学简介人吸入TCLo: 600mg/m3/10M,LCLo:5000ppm/5M。人(男性)吸入LCLo: 4000ppm/30M; TCLo: 650 ppm
2、/45M。大鼠吸入LC50: 1807 ppm/4H。小鼠吸入LC50: 2444 ppm/4H。 CO经呼吸道吸入。吸入的CO通过肺泡进入血液, 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 碳氧血红蛋白(HbCO)。空气中CO分压越高, HbCO浓度也越高。吸收后的 CO绝大局部以不变的形式由呼吸道排出。在正常大气压下, CO半排出期为 128409分钟,平均为320分钟。停止接触后,如提高吸入气体的氧分压,可缩 短CO的半排出期。进入血液的CO与血红蛋白及其它某些含铁蛋白质(如肌 球蛋白、二价铁的细胞色素)形成可逆结合。它与血红蛋白具有很强亲和力, 即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Hb 的亲和力约大300倍,致
3、使血携氧能力 下降,同时HbCO的解离速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慢3600倍,且HbCO的存 在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 阻碍了氧的释放,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此首先受累。缺氧引起颅内压增高。同时,缺氧和脑水肿,造成脑血液循环障碍, 而血管吻合支较少和血管水肿、结 构不健全的苍白球可出现软化、 坏死、或白质广泛性脱髓鞘病变,产生帕 金森氏综合征和一系列精神病症。局部重症CO中毒患者,在昏迷苏醒后,经过2天至2月的假愈期,又出现一 系列神经、精神障碍,称之为迟发性脑病。 临床表现急性CO中毒是吸入高浓度CO后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急性CO 中
4、毒起病急、潜伏期短。轻、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 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但昏迷持续时间短,经 脱离现场进行抢救,可较快苏醒、一般无明显并发症。血HbCO浓度在10至50。局部患者显示脑电图异常。 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 去大脑皮质状态。往往出现牙关紧闭、 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局部患者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 严重的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皮肤水泡或成片的皮肤红肿、肌肉肿胀坏死、肝、肾损害等。 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50。多数患者脑电图异常。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是指急性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 经过260天假愈期,又出现神经精神病症。常
5、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a.精神障碍:定向力丧失、计算力显著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响迟钝、 生活 不能自理,局部患者可开展为痴呆综合征。或有幻觉、错觉、语无伦次、行 为失常、兴奋冲动、打人毁物等表现。b.锥体外系病症:表现呆板面容,肌张力增高、动作缓慢、步态碎小、双上肢 失去伴随运动,小书写症与静止性震颤,出现帕金森综合征。c.锥体系神经损害:表现轻偏瘫、假性球麻痹、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 d.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 如失语、失明、失写、失算等,或出现继发性 癫痫。头颅CT检查可发现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脑电图检查可发现中度或高度异常。根据吸入较高浓度CO的接触史和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 的
6、病症和体征, 结合血中HbCO及时测定的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 CO浓度测定资料,排除其它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CO中毒。 轻度急性CO中毒需与感冒、高血压、食物中毒等鉴别, 中度及重度中毒者 应注意与其他病因如糖尿病、脑血管意外、安眠药中毒等引起的昏迷鉴别, 对迟发脑病需与其他有类似病症的疾患进行鉴别诊断。处理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血HbCO系CO中毒唯一特异的化验指标,但只有及时测定才对诊断更有参 考意义。 脱离中毒环境8小时以上患者,血中HbCO多在10以下。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快速简便。 及时有效给氧是急性CO中
7、毒最重要的治疗原那么。应用高压氧疗法,可加速患者血中HbCO的去除,迅速纠正组织缺氧。方法是用22.5个大气压活瓣式面罩吸入纯氧60分钟,每日1次,轻度中毒一般57次,中度中毒1020次,重度 中毒2030次。(详见-附: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迟发脑 病)对症 及支持疗法:根据病情采用解除脑水肿、改善脑血循环的治疗药物,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镇痉等。对迟发脑病患者,治疗方法包括高压氧、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细胞营养药及抗帕金森氏病药物等。对中、重度中毒患者昏迷清醒后,应卧床休息两周,在观察两个月期间,暂时脱离CO作业。附: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迟发脑病 1.治疗原理 CO中毒
8、机制主要是碳氧血红蛋白(HbCO)增加而使HbO减少造成的低氧血症, 氧离曲线左移,细胞呼吸功能障碍等,可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严重缺氧,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最重。高压氧治疗CO中毒的原理几乎都与这些毒性的桔抗作用有关。 1.1 高压氧能加速COHb的解离,促进CO的消除,使Hb恢复携氧功能。氧分压愈高,COHb的解离和CO的去除就愈明显。CO的去除时间随氧分压的增高而缩短,例如CO半廓清时间在常压空气中为5小时20分,常压纯氧下为1小时20分,而在3ATA(绝对大气压)下仅为20分。1.2 高压氧能提高血氧分压, 增加血氧含量, 使组织得到充足的溶解氧, 大大减少机体对HB运氧的依赖性,从而迅速纠
9、正低氧血症。如在常压下吸纯氧 肺泡氧分压上升最高不超过673mmHg,而在3ATA下肺泡氧分压可上升到2193mmHg。 1.3高压氧能使颅内血管收缩(但不降低血氧含量),使其通过性降低, 有利 于降低颅压,打断了大脑缺氧与脑水肿的恶性循环。1.4高压氧下血氧含量及血氧张力增加,组织氧储量及血氧弥散半径也相应增加。故能明显改善组织细胞缺氧状态,有利于解除CO对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1.5高压氧对急性CO中毒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如心、肺、肾和肝损害,休克,消化道出血,酸中毒,挤压伤等。 1.6高压氧对CO中毒后遗症及迟发脑病有明显的疗效, 其机理可能与下述因 素有关:(1)
10、高压氧血氧分压升高,大脑组织也随之得到充分氧供,从而纠正 了细胞呼吸障碍,有利于CNS的细胞结构与功能恢复; (2)高压氧促进脑血管 缺氧性损害的恢复,阻碍其病理过程的开展, 改善血管壁的营养状况,促进血管内膜修复,加强小血管出血及微血栓的吸收; (3)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减轻脑组织的缺氧性损害; (4)高压氧对CNS的生化过程产生激活作用,还可增强大脑的电生理作用, 并对免疫功能起作用。 2.治疗指征一氧化碳中毒是高压氧的绝对适应症,具体治疗指征可包括:急性中、重度中毒,昏迷,心肺功能不全者。中毒昏迷时间4小时,或暴露CO环境8小时,救治清醒后病情又有反复者。中毒昏迷清醒后仍有对外界反
11、响不良,或头晕、头痛,心律紊乱, 抽搐等心脑缺氧者。中毒后恢复不良出现神经精神病症者。出现迟发脑病,病程大多在6月至1年者。意识虽有恢复,但血HbCO升高者。轻度中毒病人持续头晕头痛,或年龄40岁以上或重度脑力劳动者。脑电图,CT检查异常者。3.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选用高压氧舱舱型(大型多人舱或小型单人舱)。大舱可以容纳 多人进行治疗, 医护人员可同时进舱救治和护理。便于直接观察病情变化。 因此危重病人或昏迷病人以大舱为宜, 小舱以纯氧加压, 仅能容纳一人, 不 用戴面罩,适合于呼吸无力,气管切开病人及轻中度中毒患者。具体加压方法及治疗时程,疗程视病情而定。一般首次加压2-3ATA,或达3.5A
12、TA, 治疗的前13天, 每天应加压治疗13次, 以后改为每日一次, 压力稍低于首次治疗。一般重者时程,疗程长,轻者那么短。压力及时程要相照应,绝对不能超过平安范围,否那么会引起氧中毒等不良后果。在高压氧治疗的间歇期, 有条件最好给予常压面罩纯氧治疗。4.本卷须知 4.1 高压氧治疗前,首先应弄清诊断,鉴别诊断及有无合并症存在。例如CO中毒时易合并脑出血,此时假设进舱加压,将会导致严重后果, 故对伴高血压的老年病人尤应注意。4.2 对于急性CO中毒, 发现中毒后立即给予充足的氧气(包括运送病人途中)直至开始高压氧治疗。确保呼吸道通畅及输液通路,根据全身紧急情况进行相应处理。4.3 在使用高压氧
13、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配合其它对症、支持,抗感染疗法,加强护理。4.4 对于脱离中毒现场较久, 未能行高压氧治疗者, 为改善病情, 预防后遗症及迟发脑病的出现,应积极采用高压氧治疗,不要轻易放弃治疗时机。 4.5 伴有轻度肺部感染的昏迷病人,应尽可能坚持高压氧治疗,以挽救病人生命。此时可降低治疗压力并投用抗感染药物。 4.6 CO中毒伴有其它有害气体中毒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积极进行充分的高压氧治疗。 4.7 对重震,昏迷时间长,HbCO40,明显代谢性酸中毒,年老体弱者,应给予充分高 压氧治疗,防止迟发脑病的发生。4.8 老年人多伴有潜在心肺功能不良,高压氧治疗中压力不宜过高,时程不宜过长。4.9 多个并发症存在,应抓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一般说,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威胁生命,应首先积极处理。标准车间空气卫生标准:中国MAC 30mg/m; 美国ACGIH TLV-TWA 29mg/m3(25ppm)。中国职业病诊断国家标准: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那么GB8781-88。危规:GB2.1类21005。原铁规:易燃气体,32025。UN NO.1016。IMDG CODE2027页,2.1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