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1. 推进法治保障民生“新航标”32. 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43. 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4. 打造法治政务环境65. 干群携手绘好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同心圆”7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彰显法治的力量87.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108. 法治中国119. 依靠法治贴近人民实现善治1210. 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法治中国1311. 推进法治建设积蓄复兴能量1412. 建设法治政府助推国家现代化1513. 贯彻法治精神建设现代政府1614. 让法治成为一种思考1815. 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1916. 落实法治与德治共建法治中国2017. 树立法律信仰建设法治社会2118. 用法
2、治的力量托起美丽中国2219. 让法治信仰镌刻在人民心中2320. 用敬畏之心建法治政府2421. 坚守法律信仰实现法治中国2522. 国有常法虽危不乱推进依法行政构建法治政府2623. 执法者当严律己为民应从一而终2724. 执法为民,方能共建和谐社会2925.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助推国家发展3026.谈“执法”3127. 推进法治建设成就美丽中国3228.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33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3329. 践行群众路线建设法治国家3430. 增强农民法治意识,助力农村法治建设3531. 执法须知民需!3632. 让法治阳光温暖人心3733. 让法治思维深入基层干部之心3834.
3、坚守法律信仰实现法治中国4035. 树立全民法治信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4136. 贯彻法治精神建设现代政府4237. 打造高水平执法队伍,实现法治强国梦4338. 在科技进步中完善法治4439. 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法治中国4540.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4641. 以法治守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4742.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政府4843. 让法治思维深入城市血脉5044. 以法治为盾护佑三农发展5145. 法治是平安中国的“守夜人”5246. 倡导全民守法 彰显法治价值5347. 借法治之力 圆复兴之梦5448. 文明的养成,重在德法共治5449. 执法的刚柔并济5650. 执法的琴键,要奏出群众的心
4、声5751. 法制相关文言名句5852. 新习近平谈法治6053 .2021 年新法介绍631. 推进法治保障民生“新航标”法律是天下之公器,处理实际事务、追求整体社会全局的合理和公平。法律由人民而立, 保护人民利益。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和实施,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上,法治的建设也将开启保障民生的“新航标”。法治力量护航民生,能够维护公民合法权益。马克思曾说过“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当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讨回公 道、伸张正义。这就是彰显法
5、律权威性的具体体现。法律就是我们公民权利的护盾,在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再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来维护 公民的合法权益。国家就是要以立法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护航民生发展建设的“每一寸土 地”保障我们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利。法律应该温暖人心也必须考虑社会后果,让法律的阳 光洒满大地,就能彰显出法律护航民生的力量。法治力量护航民生,能够实现政府责任落实。改善民生,需要挺起法律的脊梁。如今, 我国出现了一些社会民生问题,不完全是因为无法可依,从背后我们也能看到政府主管部门职能重叠或是将法律视为“一纸空文”不能依法行政所导致的不良结果。“打铁还需自身硬” 既然有法律撑腰
6、,就要做到依法行政。“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只有政府责任落实拿出强有力的执行才能让“织密法网”净化社会风气、回应民生关切。法治力量护航民生,能够推动社会风气转变。建党 100 周年之际,老百姓物质条件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精神文化层面还有所欠缺。促进型立法的形成就是合理有效的完善法律的空缺,提倡和促进某项事业的发展。从“常回家看看”立法到规定“老年人有权拒绝“啃老”,再到设立“离婚冷静期 30 天”的纳入程序。法律正是对一些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也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可贵的立法思想和意识就是法律引导社会风气转变的体现。 法律应当注重民生导向,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促进型立法释放着法
7、治善意, 也会让社会更有人情味。“国计民生”国家大事的谋略和民生相辅相成,法律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法律的民生 价值也有助于找到民生发展的有利途径,每一部法律的审议制定,都应该以民众的诉求和社 会的关切为出发点,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每一项立 法都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公众号:)2. 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 年)出台之后,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 年),一幅波澜壮阔的法治图景铺展在了人们面前。法治建设规划,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全局。作为新中国成
8、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五大体系”为主体框架,围绕“五大体系”作出具体部署安排,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抓手”作用落细落实, 突出统筹性、全面性、保障性、创新性,对加快实现到 2035 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法治中国乘风破浪,离不开思想灯塔的定向领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 治、厉行法治。2020 年 11 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为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法治中国奠定了
9、坚实基础。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就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更好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这份规划的制定,正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成果。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特别是在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更需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使规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从规划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到全面落实法治中国建设举措,这份科学系统规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党中央关
10、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法治建设薄弱环节, 着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法治作为安邦固本的基石,更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保驾护航。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从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到坚持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11、, 为服务保障“六稳”“六保”提供制度支撑,不难发现,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 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国之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蓝图已经绘就,行动只争朝夕。今天的法治中国建设“船到中流浪更急”,前方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硬仗要打。“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汇聚磅礴的法治力量,埋头真抓实干,迈出坚定的法治步伐,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公众号: )3. 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法律和道德是现代国家治理不可缺少的两种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 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
12、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 益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征,是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结合起来,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规范体系。法治重在他律,具有强制性、威慑性,可稳定人们的预期,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重在自律,具有调节性、 劝导性,滋润社会成员的心灵。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
13、律。法律的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运行得好需要有内容完备、有效实施的法律。德治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优势和优良传统,德治发挥作用需要道德的教化与践行。在一些法律难以规范的领域,道德可以发挥作用,而对于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法律可以给予引导和惩戒。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法治和德治两手都要抓。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大优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将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公众号:)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法律制度承载着相
14、应的道德理念,彰显一定社会的道 德追求。法律在制定过程中可以将一些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再通过法律实施来体现价值观和道德要求,并通过法律的强制功能确保道德底线。在推进道德建设时,也可 以借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推动全社会道德素质提升。对于较为突出的 诚信缺失问题,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 机制等,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助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实现良法善治,离不开道德作用的发挥。道德是制定 法律的重要依据,为法律创制提供思想基础,为法律正当性提供评判标准,为法律实施 提供道义支持。因此,道德教育要突出法治内
15、涵,培养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 则意识,引导人们认同和信仰法律,明是非、知荣辱,以道德伦理滋养法治精神,在全 社会营造有利于法律实施的文化氛围。(公众号:)4. 打造法治政务环境法治政务环境是一种软实力和竞争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 手。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要求我们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 府、努力打造法治政务环境,积极探索政府治理现代化新路子。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府改革转型、建设法治政府、打造法治政务环境,能够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强保障。有人认为,搞法治政府建设、打造法治政务环境,会影响行政效率、拖改革发展后腿。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真正拖后腿、留后遗症、影响长远发展的,是不依法办事。缺乏法律约束,就容易出现拍脑袋 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现象。(公众号:)新形势下,我们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努力打造法治政务环境。建设法治政府、打造法治政务环境,按照法律规则和程序办事,尽管有时看似慢一些,但有利于形成共识、避免失误、减少工作中的矛盾纠纷,从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