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篇:对街道慈善机构开展的体会思考 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开展慈善事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社会小康生活全面普及的同时,我们的效劳对象再也不是仅仅停留在过去只针对孤老残困人员和单一的扶弱济困、解决温饱的水平上,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广阔居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开展的要求。慈善工作的开展是漫长和艰巨的,慈善工作也应该逐步完善和纳入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s020230 xx慈善会是中华慈善总会首个街道一级团体会员,多年来xx慈善会在街道领导的带着下,积极发动社会热心人士和吸纳单位,为辖内弱势群体筹款解困
2、,把慈善工作与社区效劳结合起来,在诸多领域已颇有成就,屡次被评为先进社区荣誉称号,慈善会的工作在xx街已经深入民心、家喻户晓。目前,社区福利事业正在尝试着效劳形式的全面转型。在全国来讲不敢说是首创,也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看到这些骄人的成绩,除了自豪之外,还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转型时期的将会呈现出的崭新问题,如何迈出这关键的一步,将会直接影响到福利事业开展。按照目前的情况,我想谈谈谨为本人的几点感想与见解。 一、继续扩大慈善机构网络。继续环绕在中华慈善总会的主导下,以民政为依托开展工作。以街道为主体的慈善机构的特殊性出发,社会支持网络显然比较狭窄。我们必须真正建立起社会性、开放
3、性的慈善事业机构,而且机构成员的构成社会覆盖面逐步扩大。 机构建设的运筹中,首先应该进一步扩大慈善事业机构成员的社会覆盖面,吸收海内外的社会活动家、慈善家以及更多的党政、工商、宗教、民政、工会、妇联、青年等各界人士参与,使慈善事业机构真正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参与众多的,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不同层次的慈善团体,切实加强对慈善事业的管理与指导,使慈善机构成为协调政府和民间开展慈善事业,发动和依靠社会力量为社会最困难的、最需要帮助的人办实事办好事的权威组织。 二、强化慈善机构的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事业也离不开管理,要开展慈善事业,有效地发动与筹备社会慈善款,有效地资助最需要的人,保证捐款人
4、与受助人的利益,关键在于管理。因此,建立一种现代的、科学的运作与管理机制,使捐款与用款制度化势在必行。 首先,要强化工作指导,立足实际,制订慈善事业的近期和长期规划。开展慈善事业应该加强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其次,要强化协调,将慈善活动纳入统一的行为管理之中。目前我国慈善活动较为活泼。如共青团组织的“希望工程;工会的“送温暖活动;还有诸如“一助一、手拉手包括我们街的“光明行动等等,此些慈善活动已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尚不能协调一致,形成更为强大的社会效应,零散的慈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是否考虑采取措施尽快将这一系列慈善纳入统一管理,形成网络,并强化工
5、作由政府指导协调。 三、加强慈善机构的制度化、标准化、透明化建设。就当前的社会慈善事业捐款来说,就有显而易见的两个问题:第一是救急性、临时性,碰到事情才去想解决的方法。第二是尚没有一个制度使捐款人了解自己的捐款是否真正帮助了受助人。这样,就使许多愿意捐款的人对捐款没有信心,影响了热心人对慈善事业的积极性。作为“中介的慈善机构,如何更加有效地筹措社会慈善款物,有效地帮助弱势群体,就务必加强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建立一种科作与管理机制,在善款的募捐、管理、使用、增值等环节建立和完善一套规章制度。在统一标准的根底上鼓励社会公众自愿投身慈善事业中,踊跃捐赠救助款物,将款物送到最需要的民众手中,建立
6、“交待与监督制度,将所有筹措情况和支出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并有专业的审计机关和社会人士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审计和监督。使机构组织在一个标准、系统、透明化的环境下有条不紊地运作。 四、寻求法律保护,走出条自己的路子。法律的调控与保护是一切事业的健康开展的前提。加强慈善机构立法也是慈善机构得以实施与开展的依据和保证。然而,我国在公益事业立法发面的薄弱与空缺给很多公益组织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如何切实为慈善组织的生存和开展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使其不要完全依赖资助、捐赠、捐助。要使慈善组织逐步开展依靠资助、捐赠、捐助和创办慈善实体相结合的开展格局。在认定市场形势的同时,寻求相关的法规保护下,尝试一些低风险的投资
7、。确保了一局部资金固定收入,又满足了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根据xx街“一中两特三少四多的特点,以开展工艺特色市场为龙头,积极开展特色专业市唱xx陶瓷玉石工艺街,它会聚了全国各地客商经营陶瓷、玉石、工艺品,被称为“东南亚最大的陶瓷玉石工艺品聚散地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资源优势,为慈善机构探讨摸索出一条新的开展道路。 第二篇:关于开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 慈善公益事业开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新形势下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
8、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是保稳定促开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2023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超过了5万亿美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当前的社会矛盾中,最大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严重不合理,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基尼系数持续走高,到达了有可能从经济问题演变为社会冲突的程度。1984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16,2023年为0.4,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意味着开始出现两极分化,2023年超过了0.5,高于所有兴旺国家和大多数开展中国家,这是导致现在社会不安定、社会矛盾锋利、
9、社会热点问题增多的根源之一,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会造成社会动乱,影响经济社会的开展。在这样一个大的国情和形势之下,国家越来越重视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财富分配分三个层次,首先是市场按资源要素进行分配,其次是政府采用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进行分配,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事业,是财富的拥有者以道德和社会责 任为动力,将收入的一局部捐给慈善公益组织或需要救助的个人,因此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开展。 (二)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是保民生促和谐的重要举措。慈善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民生改善发挥着重要
10、的作用。202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出席中华慈善大会代表时指出:“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根底,以根本养老、根本医疗、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在经济开展过程中,城乡、区域和行业之间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大力加强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政府对收入差距的政策调整与社会各界对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慈善公益事业在扶贫济困、社会救助中的特殊作用。慈善公益组织通过发动社会各界力量,采用捐
11、赠、慈善事业、志愿者效劳等各种社会救助形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进而使每个社会公民能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开展的成果,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三)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在经济持续快速开展后,如果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可能导致社会价值观扭曲和公民道德滑坡,以博爱奉献为宗旨的慈善公益事业无疑是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教 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倡导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人们在参加各种捐助、救助活动中,思想会受到感染,心灵会受到净化,觉悟会得到提升,受到慈善事业帮助的困难群体会深深地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社会的关爱,增进对社会开展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有利于在
12、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开展慈善公益事业面临的问题 2023年以来,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开展迅速,但是由于正处于起步和开展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慈善公益组织的制度建设、公信力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度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慈善公益事业开展的瓶颈。 (一)公众对慈善公益活动参与度不高。 由于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开展比较迟,企业和个人有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意识,但对捐款捐物的参与度不高,据调查,国内登记的企业参加过慈善捐赠的仅占2023%左右。2023年美国慈善捐赠总额为3064亿美元,占美国当年gdp的 2.2%,同年我国慈善捐赠总额
13、为32023亿元,占gdp的0.13%,2023年全国慈善捐赠总额约700亿元,缺乏当年gdp的0.18%。这说明,中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与兴旺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先富起来的群体对社会的回报不尽如人意,掌握巨大社会财富的富裕阶层,在慈善公益事业中严重缺位,影响了我国慈善公益事业与经济的同步开展。 (二)法制建设滞后制约了企业捐赠积极性。 我国目前关于促进慈善公益事业开展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各方呼吁出台的“慈善事业促进法迟迟没有动静。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局部,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也就是说企业捐赠款物的金额如果超过企业当年税前利润的12%,超额
14、局部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这自然影响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三)公信力影响了慈善公益组织的形象。 良好的信誉是公众对慈善公益组织的根本要求,由于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方面的法规和政策不健全,局部慈善公益机构存在运行不标准和蔼款使用不透明等问题,导致了公信力以及对民众的影响力、号召力下降,挫伤了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最近几年,一些慈善公益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一些争议和质疑,特别是近期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卢星宇事件、尚德诈捐门事件、河南宋基会放贷等事件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四)社会经济开展是慈善公益事业的根底。 让自身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人去捐赠善款是不现实的,
15、只有经济开展到一定水平,慈善公益事业才有开展的根底,人民才有热情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所以,慈善公益事业的开展水平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开展水平。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仍在20230 位左右,与西方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开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 三、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开展的措施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有了很大的开展,但与西方兴旺国家相比,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开展报告和2023年国家统计局公告,我国还有近5000万城镇困难人口和2688万农村贫困人口。就我区而言尚有五保对象2733人、低保对象7678人,白血病、尿毒症等大病患者约240人,要解决好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既需要政府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开展慈善公益事业。 (一)强化宣传教育,广泛传播慈善公益理念。 公益慈善理念教育要从小抓起,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的爱心、善心,将公益慈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介绍慈善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开展历史、扶贫济困的先进事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同时通过报刊、电视、 、网络等媒体,多方合力、多管齐下,形成良好的舆论宣传气氛,激发公众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热情,扩大慈善公益事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