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8.62KB ,
资源ID:519777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5197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XX市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新编.docx)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XX市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新编.docx

1、XX市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 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222315号),为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监管体系,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逐步建立起全国联网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对全国重点城市重点建筑能耗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促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培育建筑节能效劳市场,为高能耗建筑的进一步节能改造准备条件。 二、主要工作内容 1、能耗监测。对高

2、耗能重点建筑安装分项计量装置,通过远程传输等手段及时采集分析能耗数据,实现对重点城市、重点建筑能耗的实时动态监测;对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等根本信息实现全国联网,进行汇总分析。 2、能耗统计。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根本情况、能源消耗(电、水、燃气、热量)分季度、年度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3、能源审计。根据能耗统计结果,选取各类型建筑中的局部高能耗建筑,或局部具有标杆作用的低能耗建筑进行能源审计。 4、能效公示。在政府或其指定的官方网站以及本地主流媒体对能耗统计结果和能源审计结果进行公示。 5、制度建设。制订本辖区能效公示方法;制订本辖区能耗调查与能源审计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节能运行管理制

3、度及操作规程;研究能耗定额标准与用能系统运行标准,逐步建立超定额加价制度;研究探索市场化推进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机制。 三、中央财政支持的组织实施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建节能监管体系。地方财政也应积极支持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与运营。 (一)根据各地工作进展,202223年,北京、天津、深圳三个城市率先建立动态监测平台,中央财政给予适当支持;202223年支持示范省市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工作。 (二)从202223年开始,中央财政支持北京、天津和深圳三个城市完善动态能耗监测平台,并根据能耗监测平台运行情况、各地工作进展,支持其他具备条件的城市建立能耗监测

4、平台;在起步阶段,继续支持示范省市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工作,并逐步建立起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制度。 (三)中央财政资金的申请、审核、拨付、使用等按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方法的规定执行。202223年中央财政资金申请截止日期为202223年11月2023日。 四、工作方案安排 202223年开始在大型公共建筑较为集中且具备一定工作根底的省市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 筑与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202223年示范范围包括:各直辖市、方案单列市;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陕西15个省(自治区)本级

5、及其省会城市。在经过示范取得经验后,202223年开始扩大示范范围,在全国逐步推开。 (一)建立能耗监测平台 1、202223年底,北京、天津和深圳三个城市要完成至少20%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安装,并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2、202223年采暖期开始前,北方采暖地区示范省市需完成改造区域内锅炉房、换热站的热计量装置安装。年底前,北京、天津、深圳三个城市要完成重点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安装,其他省市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推广。到202223年年底完成大多数重点建筑的用电分项计量装置安装,搭建起全国联网的城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二)能耗统计 示范省

6、市应根据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建科函202223271号)、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要求进行能耗统计,并确定重点用能建筑。 1、202223年11月底前完成能耗根本信息普查; 2、202223年开始根据能源分类计量和用电分项计量实施情况,按季进行能耗统计。 (三)能源审计 示范省市应按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那么(另发)规定方法进行能源审计。 1、202223年11月底前审计不少于当年能效公示要求的各类建筑栋数; 2、202223年开始每年在各类型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排名前50%的建筑中选取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对能效高的典型建筑按类型各选取不少于3栋作为标竿建筑进行审计。 (四)能效公

7、示 1、于202223年12月底之前实现建筑根本能耗信息和审计结果的公示:(1)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示范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完成20个省直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能效公示;示范方案单列市、省会城市应完成2023个市直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能效公示;(2)商业性大型公共建筑。四个直辖市和XX市应完成至少20个商业性大型公共建筑(宾馆、商场、写字楼)的能效公示;示范的省会城市、其他方案单列市应完成至少2023个商业性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效公示;(3)高等院校。除XX省之外的示范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不少于5所高校的能效公示。 2、202223年开始逐步增加分项能耗指标、综合能效排名、合理参考能耗水平等公示内容,每

8、年对各类型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排名前20%的建筑进行公示,对能效高的建筑按类型各选取3个作为标竿建筑进行公示。 (五)制度建设工作安排 1、各示范省、自治区、自辖市和方案单列市应于202223年11月底前制定本辖区的能效公示管理方法; 2、示范省市应于202223年12月底之前完成建筑能耗数据采集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那么在本辖区的实施细那么,本辖区能耗调查与审计管理方法;同步推进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建立,能耗定额标准与用能系统运行标准的研究,超定额加价制度的建立。 五、工作目标考核 (一)国家考核。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全国建

9、筑节能专项检查的考核范围,建设部、财政部将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地方考核。各地应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量考核机制,并纳入本地单位gdp能耗下降的考核目标体系。 六、实施机构及保障措施 (一)财政部负责组织实施对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财政支持。建设部负责节能监管体系的建设、运营及管理,确保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取得实效。各省(市)直属机关、事业单位、省(市)属大专院校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由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分别会同省级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各XX县区范围内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由市级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二)建立节能监管体系,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建

10、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把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制度的建立与地方各行业部门的单位gdp能耗下降分解指标任务结合,统一部署落实各部门责任。 (三)各示范省市应充分发挥现有建筑节能管理、工程质量监管等机构的作用,负责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具体管理工作。 (四)建立节能监管体系,要充分依托具有较强科研实力、设置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及相关实践经验丰富的建筑科研机构、技术效劳机构等,整合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能耗监测平台建设、能耗统计、能源审计等相关技术支撑工作。 (五)全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设在建设部信息中心,负责各地能耗监测平台能耗数据信息的统一管理工作。各省市应充分发挥现有的建设信息机构的作用,负责能耗建设平台的具体管理工作。 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教育部直属大专院校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及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第7页 共7页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