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XX村木梳产业的调研报告 7关于xx村木梳产业的调研报告 沭河东岸有个叫xx的小村子,别看村子不大,这个村却有“山东木梳第一村的美誉。笔者来到该村,对木梳产业进行调研。 一、根本情况 xx镇xx村做木梳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朝中期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说,清代中叶,有一天从外地来了一个挑货担的老人来到该村,见一陈姓青年憨厚可亲,就问:“你愿意不愿意学点手艺。答曰:“愿意。原来这个外乡人就是个做木梳的老手艺人,是出来传艺谋生的,于是这个陈姓青年就拜老人为师,开始学习木梳的制作工艺。两年后师傅见徒弟手艺学成,便离开xx,挑着小货担飘然而去。临走时留下一张纸条,贴在开齿铬上,上写几条工
2、艺秘诀。从此,做木梳这一手艺就成了陈姓人家的家传手艺。 开始,陈家人做了木梳就挑到集市上或到四乡出售。由于做工精细,造型美观,稳固耐用,物美价廉,很受群众欢迎。以后技术更加熟练,规模有所扩大,生产数量增加,就把产品批发给货郎和集市摊贩,自己兼零售,xx木梳的名声也就逐渐传开了。旧社会有句俗话:“同行是冤家。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陈家人对这门手艺采取了技术保护措施技术保密,传儿不传女,对亲戚、邻居都密而不传,做活时不让外人看见。长期以来,只有陈姓少数几家会这种手艺。建国后,社会安定,木梳生产开展很快,保密条件有些放宽,该村丁姓人家开始有人学会这种手艺。1956年全村办起了农业合作社,以生产队为单位
3、开展生产。党和政府提倡以农为主开展副业生产。集体化生产使木梳这一传统工艺得到了彻底解放。农业合作社统一组织木梳生产,该村男女老少都纷纷参加到这一传统手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来。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鼓舞下,xx木梳生产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兴盛红火景象,生产的质量和数量迅速提高,全村最多时年产木梳150万把。当时制作工艺全手工,工具的名字也很特殊,如大条、木马、卡口、双合锯、大镗、小镗、剔子、错、砂板、晃珠等,工艺流程为:截柁画柁-拉板-水煮-砍板-刮板-开齿-剔尖-剔齿-尾背-打磨-上漆-包装等。做的流利的话一天也就做三四十把。 八十年代中期,塑料制梳以它的式样新颖、花色
4、品种多而充满市场,木梳市场制品处于低谷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健康的养生理念,木梳具有塑料梳不可替代的活血通络、健脑护发之成效,热水烫不变形,无毒、防静电。该村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生产设备,通过技术革新,传统手工艺制作改为机械化流水作业,生产量随之扩大到手工的20倍以上。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群众成立了木梳专业合作社,根本到达了原材料统购、产品包销,并提供技术效劳和市场信息,有力促进了木梳业的开展,市场空间不断拓宽,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目前,全村42023余户居民,几乎家家从事木梳加工,有的规模大一点的雇佣邻村劳力,从业人员1500余人,全村年产木梳1.2亿把
5、,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通过临沂、浙江义乌、河北白沟等批发市场销往全国各地,还销往日、韩、东南亚、欧美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远近知名。该村是江北最大的木梳加工专业村,被称为“山东木梳第一村。该村附近村庄或因亲戚关系或因在该村打工学成,也散见几户木梳加工业户。由于木梳加工劳动强度低,就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也可以从事其中的某些简单工艺流程,一到农闲时节,男女老少齐上阵,不但该村没有外出打工的,还吸引了附近村庄的劳动力,一般工人一天能挣五六十元,象刨板等技术工人一天能挣百元以上。由于该村村民大都从事木梳加工,农闲时节人不闲,经济条件较好,民风和谐,连续多年无打架斗殴、刑事犯罪案件发生,是远近闻名的富裕
6、村。 该地所制木梳分大弓、大片、大方、中方、小方、拢子6个规格型号。主要以木质细腻的桃木、枣木、杏木、梨木为原料,经过截砣、解板、散花、棒齿、剔齿、打磨、上光、砸花、着色等2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每道工序都有一定的操作步骤和严格的技术要求。 二、存在问题 (一)产品单一,附加值较低。该村的木梳产品系列较单一,成品一般为十把一打,没有外包装,便发往客户,依靠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赚个“功夫钱;个别规模较大的加工户也仅有小局部产品使用了简易外包装,有的礼品盒包装,销售范围仅限于本地居民外出走亲访友,把木梳当土特产馈赠亲朋用,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品牌意识较差,无注册商标,生产量虽然大,
7、但利润较低。该村虽年产上亿把木梳,却无本地商标,根本都是应客户要求,贴牌生产;即使有的规模加工户在当地工商部门的大力宣传下,品牌意识逐渐提高,开始使用商标,却没有注册,销售量也很小。他们按照客户要求,在木梳上制作上商标,批发价一把在七八毛钱,每把赚一两毛钱,而客户因为商标知名度较高,每把木梳批发价到1.5-2元以上,在市场上零售价更是到达4-5元。一商家持有中国著名商标“靓影商标,同样是在该村定做的木梳,简包装的零售价也在6元以上。更多的利润都被客户赚走了。 (三)不主动开发市场,市场意识较低。自木梳加工进行机械化流水作业以来,加工量不断增长,由于原料木生长周期一般在三四十年以上,也出现短缺,
8、价格不断上涨,从一两毛钱一斤,涨到现在五六毛钱一斤,而木梳的价格根本没变,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的压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大大小小的加工户,没有一户在大型批发市场设立摊位销售的,也没有一户有自己的自主销售网络,全靠客户前来定购。加之产品都是低档次、低附加值,极易造成低水平无序竞争,你不卖别人会卖,所以,该村上亿把木梳的销售全掌握在客户手里。而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瓶颈,用他们的话说,自己在市场上设摊位也是卖这个钱,而且还得靠自己找客户,没有必要。 (四)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加工户与客户的供货合同,一般仅简单写明规格、质量、数量、价款等条件。由于该村所产木梳主要依靠客户订购销售,依
9、赖性比较大,客户一般都要求在木梳上印(刻)上某品牌,加工户因为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索要必要的营业执照、委托加工合同、商标注册证等手续;也有的加工户怕要多了手续客户不与自己合作了。加工好的木梳由客户提供的包装物,上面仅标明客户企业名称和住所,不标明生产地址,糊里糊涂的就违了法。 三、对策建议 该村的木梳产业要想获得大开展,就要有更长远的开展策略,要积极突破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品牌竞争力弱、销售渠道不畅等瓶颈,以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面的市场竞争力。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加工户法律意识。 通过举方法律知识培训班、组成法制宣传小分队入村宣传等形式,以商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宣传对象,大力宣
10、传商标使用、买卖合同及委托加工合同签订等针对性强的法律知识,提高加工户法律水平,增强防范意识,防止非成心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二)注重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随着社会的开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注重木梳实用价值的同时,也注重它的艺术价值。要多考察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口味,赢得消费者的好感。同时还要借鉴“谭木匠等同行业知名度较高的产品成功开发经验,开发出多个适销对路的产品系列,从低本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的产品的升级过渡。 (三)积极使用商标,提升产品竞争力。商标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具有区别商品来源的显著标志。
11、要想在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就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集中推出几个产品质量过的硬、叫的响品牌,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加快,从而提升高榆木梳产业在全国市场的竞争力。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可以在商标注册申请和使用上,给予积极指导帮扶,以利于其更好地开展。 (四)建立自主销售网络,增强销售“话语权。为了竞争,压价现象时有发生,致使该村木梳产品始终在低档次徘徊。应将加工户组织起来,以该村木梳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统一购置原材料,降低生产本钱,统一组织营销人员,在义乌、临沂等大型批发市场建立自主的销售网点,并与各大中城市商场超市建立直接供货关系,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定价能力,保持合理利润水平,促进木梳产业健康开展。 7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