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368.46KB ,
资源ID:584524      下载积分:5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5845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 12690_1-2022.pdf)为本站会员(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 12690_1-2022.pdf

1、I C S7 7.1 2 0.9 9C C S H1 4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T1 2 6 9 0.12 0 2 2代替G B/T1 2 6 9 0.12 0 1 5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高频-红外吸收法C h e m i c a l 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 s f o rn o n-r a r ee a r t h i m p u r i t i e so fr a r e e a r t hm e t a l sa n dt h e i ro x i d e sP a r t 1:D e

2、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c a r b o na n ds u l f u r c o n t e n t sH i g hf r e q u e n c y-i n f r a r e da b s o r p t i o nm e t h o d2 0 2 2-1 2-3 0发布2 0 2 3-0 7-0 1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 B/T1.12 0 2 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 B/T1 2 6 9 0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

3、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的第1部分。G B/T1 2 6 9 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第2部分:稀土氧化物中灼减量的测定 重量法;第3部分:稀土氧化物中水分量的测定 重量法;第4部分:氧、氮量的测定 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第5部分:钴、锰、铅、镍、铜、锌、铝、铬、镁、镉、钒、铁量的测定;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 硫氰酸钾、1,1 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第9部分:氯量的测定 硝酸银比浊法;第1 0部分:磷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第1 1部分: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 2部分:钍量的测定 偶

4、氮胂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第1 3部分:钼、钨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第1 4部分:钛量的测定;第1 5部分:钙量的测定;第1 6部分: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第1 7部分:稀土金属中铌、钽量的测定;第1 8部分:锆量的测定;第1 9部分:砷、汞量的测定。本文件代替G B/T1 2 6 9 0.12 0 1 5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与G B/T1 2 6 9 0.12 0 1 5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测定范围,由“0.0 0 50%

5、1.0 0%”更改为“碳0.0 0 20%1.0 0%;硫0.0 0 20%0.2 0%”(见第1章,2 0 1 5年版的第1章);b)更改了方法提要(见第4章,2 0 1 5年版的第2章);c)更改了标准样品碳、硫含量范围及数量(见5.5,2 0 1 5年版的3.5);d)增加了试剂及规格(见5.6、5.7);e)增加了清洗剂(见5.8);f)增加了仪器维护保养措施(见6.1);g)增加了设备及精度(见6.2);h)更改了样品处理方式(见第7章,2 0 1 5年版的第5章);i)更改了称样量(见8.1,2 0 1 5年版的6.1);j)更改了工作曲线校正(见8.4,2 0 1 5年版的6.4

6、);k)更改了助熔剂、样品的加入量和加入顺序(见8.5,2 0 1 5年版的6.5);G B/T1 2 6 9 0.12 0 2 2l)更改了“精密度”,将“允许差”更改为“再现性”(见第1 0章,2 0 1 5年版的第8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2 2 9)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包头稀土研究院、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四川省乐山锐丰冶金有限公司、江西南方稀土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益阳鸿源稀

7、土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彩霞、吴文琪、张秀艳、李甜、胡梦桥、罗燕生、胡璇、曹振华、张文星、冯新瑞、徐静、郭才女、刘卫、孙海峰、张力久、陈雄飞、白晓艳、刘鹏宇、程紫辉、曲翔、赵艳、谢艳艳。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 9 9 0年首次发布为G B/T1 2 6 9 0.1 31 9 9 0;2 0 0 2年第一次修订为G B/T1 2 6 9 0.12 0 0 2,2 0 1 5年为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G B/T1 2 6 9 0.12 0 2 2引 言 在稀土产品化学成分分析领域,我国已经建立了针对稀土总量、非稀土杂质、稀土杂质等检测的较为全面的标准体系。

8、本系列标准G B/T1 2 6 9 0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以原标准G B/T1 2 6 9 0.1 22 61 9 9 0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 为基础,合并了G B/T8 7 6 2.31 9 8 8 荧光级氧化钇中酸溶性二氧化硅量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G B/T8 7 6 2.41 9 8 8 荧光级氧化钇中氧化铁、氧化铅、氧化镍和氧化铜量测定 发射光谱法、G B/T8 7 6 2.61 9 8 8 荧光级氧化铕中氧化铅、氧化镍、氧化铁和氧化铜量测定 发射光谱法、G B/T1 1 0 7 4.371 9 8 9 氧化钐化学分析方法 等标准,最后形成对所有

9、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的综合分析方法标准。经整合后的系列方法标准引用了先进的检测方法,并基本覆盖了全部稀土金属及其稀土氧化物基体,为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快捷、准确的方法规范,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根据检测对象、检测方法的不同以及各稀土金属与稀土氧化物基体的差异等,G B/T1 2 6 9 0由1 9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第2部分:稀土氧化物中灼减量的测定 重量法;第3部分:稀土氧化物中水分量的测定 重量法;第4部分:氧、氮量的测定 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第5部分:钴、锰、铅、镍、铜、锌、铝、铬、镁、镉、钒、铁量的测定;第

10、6部分:铁量的测定 硫氰酸钾、1,1 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第9部分:氯量的测定 硝酸银比浊法;第1 0部分:磷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第1 1部分: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 2部分:钍量的测定 偶氮胂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第1 3部分:钼、钨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第1 4部分:钛量的测定;第1 5部分:钙量的测定;第1 6部分: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第1 7部分:稀土金属中铌、钽量的测定;第1 8部分:锆量的测定;第1 9部分:砷、汞量的测定。上述各个部分标准按稀土金属及

11、其氧化物生产与贸易中常规的检测元素依次设立,各部分包括一种或多种检测方法,分别明确适用范围、试剂材料与试验设备的选择,规范试验步骤,并经过多家实验室多次试验和验证给出精密度数据,为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品质核查建立严谨、规范的标准化工作基础。本文件所采用的高频-红外吸收法具有测量范围宽、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能同时测定碳、硫含量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等相关分析领域。本文件中碳精密度数据是在2 0 2 0年由8家实验室对6个不同碳含量水平样品进行共同试验确定的,每个实验室对每个水平的碳含量在重复性条G B/T1 2 6 9 0.12 0 2 2件下独立测定1 1次;硫精密度数据由7家实

12、验室对4个不同硫含量水平样品进行共同试验确定的。每个实验室对每个水平的硫含量在重复性条件下独立测定1 1次。共同试验数据按G B/T6 3 7 9.2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进行统计分析。G B/T1 2 6 9 0.12 0 2 2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高频-红外吸收法1 范围本文件描述了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碳、硫含量的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碳、硫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碳0.0 0 20%1.0 0%;硫0.0 0 20%0.2 0%。2 规范性引

13、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 B/T8 1 7 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方法提要在助熔剂存在时,在高频感应炉内通入氧气流,使试料在高温下燃烧,碳生成一氧化碳或/和二氧化碳气体,硫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混合气体先进入二氧化硫红外池测定硫含量,然后经过催化氧化,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并被吸收。余下的气体进入碳红外池测定碳含量。5 试剂或材料5.1 钨助熔剂:wC0.0 0 08

14、%,wS0.0 0 08%。5.2 锡助熔剂:wC0.0 0 08%,wS0.0 0 08%。5.3 纯铁助熔剂:wC0.0 0 08%,wS0.0 0 08%。5.4 碳硫专用坩埚:经12 0 0灼烧2h,自然冷却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5.5 标准样品:在碳含量(质量分数)0.0 0 20%1.0 0%、硫含量(质量分数)0.0 0 20%0.2 0%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有证标准样品。5.6 烧碱石棉:粒度为0.7mm1.2mm(1 0目2 0目)。5.7 无水高氯酸镁:粒度为0.7mm1.2mm(1 0目2 0目)。5.8 丙酮(分析纯)。1G B/T1 2 6 9 0.12 0 2 25.9

15、氧气(体积分数9 9.5%)。6 仪器设备6.1 高频-红外碳硫仪:检测器灵敏度0.0 1g/g。为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采取如下的维护和保养措施。采用装有烧碱石棉(5.6)和无水高氯酸镁(5.7)的管子供给的氧气。待机时维持静止的流速。安装一个玻璃棉过滤器或不锈钢网作为灰尘捕集器,必要时应清洗和更换。燃烧室、基座柱、过滤井应经常清洁,以除去积存的氧化物。停机一段时间后开机,需根据仪器厂商推荐的稳定时间,使仪器的各项指标达到稳定。清洁燃烧室和/或更换过滤器,或仪器停用一段时间后,应先燃烧几个与被测样品类型相似的样品稳定仪器,再进行分析。6.2 电子天平:分度值为0.1m g。7 样品稀土金属样品

16、制成屑状或每块0.1g以下小块,必要时用丙酮(5.8)清洗风干后立即分析。稀土氧化物样品于1 0 5烘箱中烘1h,立即分析。加工、处理样品时,确保样品清洁,防止污染。8 试验步骤8.1 试料称取0.2 0g 0.2 5g样品(第7章),精确至0.0 0 01g。8.2 平行试验称取2份试料(8.1)进行平行测定。8.3 空白试验随同试料进行3次5次空白试验。8.4 工作曲线的校正利用仪器自带工作曲线对试料(8.1)进行粗测后,根据测试结果,选取与待测含量范围相近的标准样品(5.5),按8.5操作方法测定,单点或多点校正工作曲线。标准样品的测定值不应超出认定值的不确定度范围,否则应找出原因并重新校准。8.5 测定在碳硫专用坩埚(5.4)中依次加入0.2g锡助熔剂(5.2)、试料(8.1),覆盖0.4g纯铁助熔剂(5.3)和1.3g钨助熔剂(5.1),在高频-红外碳硫仪上进行测定,由仪器(计算机)自动给出结果。如仪器不能自动显示分析结果,按式(1)进行结果计算。9 试验数据处理碳(硫)含量以质量分数(w)计,按式(1)计算:2G B/T1 2 6 9 0.12 0 2 2w=w2-k w1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