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关于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开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调研课题。XX县区扶贫办带着破解产业扶贫开展难题的思考,深入13个乡镇、场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 一、XX县区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XX县区是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县。到2023年末我县贫困人口为16.3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7.9万的24.02%,占全县农村人口57.5万的28.4%。近年来,我县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
2、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多年努力,我县逐步形成了柑桔、茶叶、高山蔬菜、马头羊、烤烟等主导产业。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200多万元,扶持农业主导产业,新开展柑橘14200亩,茶叶12300亩,烟叶5700亩。开展肉牛1202300头,山羊13000只,扩种南竹3700亩,开展高山蔬菜3500亩。二是产业品质不断提升。多年来,石门狠抓柑桔、茶叶、烤烟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品质。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的扶贫资金用于产业的品种改良和科技培训,目前柑桔获有“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中国柑橘之乡、“全国柑橘出口示范基地等称号。白云山有机茶通过欧盟认
3、证,“石门银峰品牌荣获“中国著名商标。烤烟进入了芙蓉王高端烟叶生产基地。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开展。以扶持企业开展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开展,五年来为节节高公司和金湘源、壶瓶山茶叶公司等龙头企业争取到了360万元的财政贴息,落实贴息贷款1.2亿元,带动8万多人产业增收。今年我县还争取到了500万的茶叶产业专项扶贫工程,其中350万元用于新开展茶叶和防控灯的购置,150万元用于茶叶加工企业设备投入贴息,已规划开展优质茶叶基地6120亩,扶持茶叶加工企业四家。现基地及企业厂房建设都已开工启动。 四是特色产业不断兴起。近年来,我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开始探索开展油茶、金银花、旅游、劳力输
4、出等特色产业。通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持到户政策,已开展良种油茶3000亩,金银花500亩。旅游业形成了三个核心板块:壶瓶山-东山峰高山生态度假区板块、维新-仙阳湖休闲养生区板块、夹山-蒙泉湖禅茶文化产业园板块。通过“雨露方案对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大力开展劳务经济,引导贫困村农民外出务工每年达3万多人,人平年劳务收入2万元以上。 二、我县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扶持开展,我县柑桔、茶叶、马头羊、高山蔬菜、烤烟等产业虽初具规模,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劳力。从目前来看,贫困地区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所以农村的中青年劳力根本都已外出打工,“留守老人
5、一无现代生产技术,二无体力,要实现产业的扩规和提质都很难。 二是缺技术。我县虽然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本县没有高等农业院校和农业方面的科研院所,真正的高水平的农技专家人才很少,特别是在油茶、核桃、金银花等新兴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就更少。 三是缺资金。目前我县产业扶贫到户资金主要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程资金,但这局部资金政策性很强,每人每年只能扶持400元,而现在一只羊要202300元左右,一头牛要5000元左右,所以产业扶贫方面的资金还有待进一步增加。 四是缺企业。我们在下乡调研时发现很多村茶叶产业有了一定规模,但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只有等贩子上门收,价格自然就低了很多,群众致
6、富难。 三、做好我县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目前制约我县农业产业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劳力、技术、资金和配套企业。要打破这些制约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用活土地资源。一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将没有劳力进行耕种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让包、互换、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给有能力的大户或引进外来老板进行产业开展。二是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以采取成立农业互助社、农业合作社,将劳力集中起来进行互帮互助开展生产。 2、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农业院校或农科所的联系,由县里给他们提供科研基地,请他们派专业技术人常驻我县,对各个地方的产业开展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当地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尽量不做无用功。 3、加大金融扶持。政府应催促指导相关金融部门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支持力度。要克服惧贷心理,可采取涉农站所或村级组织提供担保的形式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给贫困农户发放贷款支持产业开展。 4、延伸产业链条。要积极扶持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单项产业集中连片开展到500亩以上的区域或附近要相应建成加工企业,同时要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成一批大型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老百姓“卖难和“贱卖的问题。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