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1.33KB ,
资源ID:600230      下载积分:1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6002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以工代赈质量评定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以工代赈质量评定报告.docx

1、以工代赈质量评定报告 【注音】 ygngdizhn 【释义】 是指政府投资建设根底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根底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或者说,是以工代赈就是“以务工代替赈济,是指国家以实物折款或现金形式投入受赈济地区实施根底设施建设,让受赈济地区的困难群众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从而取代直接赈济的一种扶持方式。 编辑本段规定 2023年12月国家开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方法规定,“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根底设施工程,

2、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根底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 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投入分为实物投入和资金投入。实物投入以实物折资形式核算。国家以工代赈投入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地方各级以工代赈配套投入纳入地方本级财政预算。以工代赈投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投入,共同支持贫困地区开展。 “以工代赈投入用于国家确定的扶持地区,并向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根底设施薄弱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倾斜。其他有关地区的以工代赈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要

3、求安排。 “以工代赈投入重点建设与贫困地区经济开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关的农村小型根底设施工程。建设内容是县乡村公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根本农田、草场建设、小流域治理,以及根据国家要求安排的其他工程。 “各级开展改革部门是以工代赈的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以工代赈工作的具体管理职责。 编辑本段目标 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可以同时到达三个目标: 第一,通过组织赈济对象参加工程建设,使赈济对象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到达赈济的目的。 第二,在政策实施地区形成一批公共工程和根底设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开展长期发挥作用。 第三,可在一定程序上缓解政策实施地区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以工代赈具有“

4、一石三鸟之成效。同时,还可以激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摆脱“等、靠、要等消极意识。 编辑本段我国方案 从1984年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6批规模较大的以工代赈方案 粮棉布以工代赈 根据我国农业连续几年获得丰收,粮食储藏比较多的实际情况,国务院决定从19841987年,动用库存粮食50亿公斤,棉花1亿公斤和棉布5亿米(粮棉布折价27亿元),采用以工代赈方法帮助贫困地区修公路、航道和小型水利工程。实施范围重点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涉及全国除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以外和25个省区(海南当时属于广东)。 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 这是在第一批以工代赈取得成功,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以工代赈

5、政策得到了广阔干部群众一致欢迎和要求下提出的。尽管当时国家财政和信贷资金相当困难,但国务院仍决定1988年先在四川、江西和宁夏3省区开展用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的试点,并于1989年至1991年动用价值6亿元的中低档工业品在全国贫困地区开展以工代赈,除修建交通和水利工程外,还增加了解决人畜饮水的内容。 工业品以工代赈 针对当时全国市场存在的销售相对疲软、商业库存积压、企业库存偏大等状况,国务院决定在1990个至1992年,再拿出价值15亿元的工业品,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在贫困地区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投向范围主要是中、西部地区和局部东部山区,重点是贫困落后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6、粮食以工代赈 为使贫困地区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国家决定“八五期间,每年投入2023亿公斤粮食(5年50亿公斤),开展以工代赈。这批以工代赈,主要是“以粮养粮,即通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自给水平。内容上以建设根本农田为主。实施范围较前几个缩小,重点是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深山区、高寒区和长期吃返销粮的贫困地区、涉及全国17个省区。 江河治理以工代赈 1991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沉重。国务院决定“八五期间动用价值20230亿元的粮食和工业品,以加快江河湖泊治理,恢复水毁工程。这批以工代赈,不仅仅是扶贫,更主要的是救灾和重建家园。其实施重点是淮河、太湖为主的7大江

7、河、5大湖泊的治理,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国营贫困农场以工代赈 19911994年,国家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帮助地处遥远、自然条件较差的国营农牧场改变面貌。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方案指出,从1994年起,再增加2023亿元以工代赈资金执行到2022年。 编辑本段政策性 以工代赈是一项特殊的扶持困难群众的政策措施,其自身特有的根本属性,构成了以工代赈政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以工代赈的根本特性,才能执行好、运用好以工代赈政策,管好用好以工代赈资金。 (一)独特的双重性。 以工代赈的两个根本职能,即“建设与“赈济,构成了以工代赈的根本内涵。以工代赈资金的投放,一方面,通

8、过以工代赈工程建设,形成“硬件,以工程设施的形态实施投资回报;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困难群众参加工程建设,并以发放劳务报酬实现赈济。以工代赈资金既有建设性质,又有赈济性质。从扶持效果看,既包括工程扶持,又包括就业和发放实物、现金扶持。以工代赈的双重性内涵,反映了其内在的矛盾性。建设和赈济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有对立性,又有同一性,双方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以工代赈自身固有的矛盾性,要求我们在操作中,要统筹兼顾,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 以工代赈的双重性在实施中派生出了多方面的矛盾。如工程扶持和报酬赈济的矛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果的矛盾,扶贫开发与抗灾救灾的关系,实特支付与现金支付的关系

9、等等。这些关系和矛盾的存在,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要求我们更深刻的把握,更全面的理解。必须看到,在以工代赈内部诸多矛盾关系中,贯穿始终的、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只有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是正确的。 (二)广泛的公众性。 以工代赈的工程效益、参与主体和受益对象都必须直接面向群众化意义上的困难群众。从政策上看,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就公共工程而言,工程区的群众都有同样的时机和权力分享工程效益。而就与农户直接挂钩的建设工程而言,虽然有属于分户建设、个体受益。但通过各级政府统一规划、立项和组织实施,最终以解决整体上的问题和困难为目标。 以工代赈的公众性是由其本质决定的。

10、首先,以工代赈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改善开展环境,帮助困难群众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开展的能力,为当地的整体开展打根底。其次,以工代赈资金来自于中央财政,公共财政要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面向整体,表达公平,躲避风险。再次,虽然以工代赈建设工程一般规模不大,但其根底性、整体性较明显,从规划设计、建设立项和组织实施上,都无法以直接针对特定的农户个体安排。这也是为什么以工代赈在操作上不能机械地提“进村到户的原因。 实现以工代赈的公众性,要求我们在组织实施中,把能否同时促进多数群众增收作为衡量建设效益和根本标准和工程立项的根本条件,坚持根底设施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做到面向多数贫困人口和困难

11、群众。 (三)明确的适用性。 以工代赈是扶贫济困与工程建设的统一和有机结构,缺其一那么不能称之为以工代赈。二者的统一性,决定了以工代赈具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其一,赈济对象必须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而又需要救济者,如鳏、寡、孤、独、残疾人等,只能通过民政或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救济,不是以工代赈的范畴。其二,以工代赈一般只适用于修建一些以劳务投入为主的根底性、公益性工程,一般劳务力需求量大。其三,以工代赈建设工程必须适合于广阔受赈济对象的劳动技能水平,一般为施工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程工程。按照这些要求,适合以工代赈建设的工程主要有:中小型灌溉和供水工程、农田水利、根本农田建设、河道整治、农村公路、植树

12、造林,以及城镇绿化和道路维护、普通房屋建筑等。而大型水利设施、高等级公路等,由于施工机械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较高,难以大规模组织群众参与,不宜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进行建设。 以工代赈有限的适用性,要求我们在方案管理、政策把握、关系协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不顾条件地过高定位。要从以工代赈的根本特征出发,认直研究以工代赈究竟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防止包办一切、包打天下。同时,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精神,把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政策执行得更好,在资金安排上,宁可少做一点工程,也要保证群众能够及时领取报酬,得到实惠。这对于要增加贫困农民的现金收入,扩大贫困农村市场是十分有效的。贫困地区工作千

13、头万绪,方方面面都需要扶持。以工代赈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完成好自身的任务,实现自身的工作目标。并与其它相关的政策措施整合、匹配好,而不是替代其它政策。 综上,从以工代赈的根本内涵和根本特征出发,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以工代赈的任务就是进行根底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困难群众的开展建立“平台,打好根底。而不适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并结合以往工作台经验教训,以工代赈要表达它的公平性和无偿性,不能搞有偿使用;三是要表达以工代赈的公众性,切实面向贫困地区,面向受灾地区,面向困难群众,不搞大户扶持。 美国第一次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在此,美国当年的“罗斯福新政或

14、可给我们提供一点经验。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时所面对的美国经济环境和目前的中国有些类似,都是生产总体过剩,有效需求缺乏。“新政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举办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时机来增加国民收入,刺激消费与生产的均衡。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共有1700多万失业大军,1934年美国政府将单纯赈济改为“以工代赈,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不同的劳动获得工资。此举为广阔非熟练失业工人创造了就业时机。到二战前夕,政府投资的各种工程总计雇佣人数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人口总数的1/2以上。可以说,“新政通过上述举措,为提上下收入群体收入、缩小社会分配差距、促进需求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323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 第9页 共9页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