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县爱心助学行动调查报告 我县实施“爱心助学行动由来已久,近年来,通过共青团、工会、工商联、民政局等单位积极努力,争取大量资金和各种渠道救助我县因家贫无法继续学业的孩子重返课堂,使得我县贫困生上学的压力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我县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爱心助学长效机制,各单位开展的爱心助学行动也仅仅是采取“单位自筹一局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一局部,向社会上募集一局部的模式,无固定的资金支持,不确定因素较大,鉴于此,爱心助学行动的开展常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我县的贫困生现状。 经团县委摸底,我县共有贫困生788名,其中孤残青少年占7%,父母一方失去劳动能力的占36.4%,父母双方丧失劳动能力的占4%,
2、家庭属于特困户或低保户的占93.9%,其中独女户或双女户占到3%,由于劳动力少,他们生活经济来源狭窄,家境入不敷出,对于他们的救助仅靠一次两次的资助是远远不够的,一旦救助停止,他们随时可能再次面临辍学的境地。 二、我县爱心助学行动的实施情况。 近年来,全椒团县委联合各有关单位,连续开展了屡次爱心助学行动,并争取团市委的支持,下拨资助款用于爱心助学,2023以来,我县共帮助80名大学新生通过爱心圆梦大学行动走入校园,188名中小学生在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下继续学业,112名中学生通过爱心成才方案解决了求学与就业的难题。 一是争取团省委的政策倾斜,输送学生到希望工程爱心助学成才班学习。团县委严格按照
3、省青基会和省希望办的要求,大力实施“爱心助学成才方案,对我县初高中应历届毕业生进行摸底,筛选出家庭确实贫困、有读书成才愿望的学生,经过华夏旅游学校老师面试后,输送到该校希望工程爱心助学成才班学习,上学期间费用由助学单位承当,毕业后根据所学专业推荐工作。几年以来陆续输送了大量贫困生进入该校学习,这样既实现了学生继续学业的愿望,又解决了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后顾之忧。 二是积极向上级团组织申报,针对中小学贫困生寻求资助。今年1月中旬,团县委经摸底后上报36名贫困初高中学生至团市委,争取到集中资助和浙江温州商会资助共8000元,每名同学得到200元至300元不等的连续资助。团县委还积极向本县企业家推荐家境
4、贫寒的优秀学生,尽力争取九年义务教育段或完成高中教育的全程资助,目前,我县已有3名孩子得到了小学至高中教育全程资助。 三是认真做好爱心圆梦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爱心圆梦大学贫困生资助行动一直是全椒团县委的一项常规工作,每年都有大量通过团县委的圆梦行动继续学业的大学生,去年,经过团县委一班人的努力,圆了35名学生的大学梦,其中有4名学生获得了大学四年连续资助。今年,团县委继续主动与县内各企业联系,并积极向团市委推报,充分发挥协调职能,争取到市、县助学金9万余元,资助了31名学生圆梦大学。9月,团县委又大力争取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一次性出资40万元资助我县100名贫困学生,9月17日,王振滔慈善
5、基金会爱心接力方案站启动仪式在全椒县慈济中学隆重举行,受助贫困生与全椒团县委、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签订协议,承诺在踏入社会后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做爱心接力手,将爱心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 三、工作中所引发的思考。 1、爱心助学行动尚待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充分关注和共同参与。爱心助学行动是社会的一项公益活动,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团县委将在充分发挥自身协调功能的根底上,积极与相关单位联系,尽力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时机,救助我县的贫困失学青少年,但这样浩大的工程仅凭共青团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长效工作机制,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开这项工作,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建立爱心助学联席会议制度,加大爱
6、心助学的力度,尽力让每一个青少年都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放弃学业。 2、爱心助学行动应有所着重。我县长期以来开展的爱心助学行动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费用因为国家的相关政策已有大幅度减低,大局部农村家庭可以承受,另外教育部门也常年开展减免贫困生学杂费活动,我们的助学工作重点渐渐移向高中和大学贫困生,通过他们的家庭状况,给与数额不等、年限不同的资助,使有限的资助金在更需要的资助的贫困生中得到最大的价值体现。 3、应着力加强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爱心助学工作进一步倡导了中华民族扶贫帮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项长远投资,希望受助的贫困生能够在学成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受助的贫困生应珍惜时机,立志成才,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受助的贫困生在得到救助、改变了自己的境遇之后,无法同样将爱心传递给其他的贫困生,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尽力解决的问题之一,今年我们开展的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爱心接力方案的一大亮点就是受到资助的贫困生必须与资助方、团县委签订承诺书,承诺在今后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必须将爱心再传递下去。但这种监督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保障,大局部时候仅靠受助学生的自觉,缺少有力的机制监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