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确保农民增收,是事关农村改革开展稳定大局的根本性问题。 一、我市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2022、202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225元、2393元,较上年增长3.4%、7.6%。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靠开展优势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建设五大生产基地。抓住国家和省实施“大豆振兴方案机遇,建设百万亩高油大豆生产基地,2022年播种高油大豆146万亩;引进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建设百万亩马铃薯生产基地,播种马铃薯45万亩;推进农牧结合扩大饲料作物种植,建设百万亩饲料牧草生产基地,播种饲
2、料牧草32.6万亩;依托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百万亩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47.1万亩;结合退耕还林,建设百万亩柞桑蚕生产基地,放养柞蚕732把,栽桑树700亩。大力开展绿色、特色农业。充分利用我市资源富集和生态环境优势,建设绿色农业生产基地11个,种植绿色食品面积125万亩,11个产品获得A级绿色食品,2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产量达12万吨。积极开展外向型农业。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30多项。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俄建设境外综合开发区。农副产品出口开展到10大类100多个品种。 二
3、是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靠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明确农业产业化开展思路。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开展主导产业,围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产业和5个成长性较强的产业,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进产业化开展。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29家,带动基地面积137万亩。实施品牌战略,重点培育 “玉铃牌马铃薯、“双河牌极小粒豆、“驿站牌马肉干等6个具有较大市场影响的农产品品牌。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在县域和中心乡镇重点建设和完善了7个具有较好根底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全市现有各类农产品市场88处,根本
4、形成了以乡镇批发市场为中心,城乡农贸市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市场体系。三是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应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平均每年推广工程20多个,累计推广工程300项(次)以上。农业十项适用生产技术累计推广面积到达2318万亩。建设市县乡三级科技园区156处,园区总面积50多万亩,实现农民增收5000余万元。大力实施种植业和牲畜业良种工程。引进推广阔豆、小麦、玉米等作物优良品种28个,建设各类种子繁育基地45处,推广优良品种27个,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建设大牲畜冻配站点92个。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应用水
5、平。对广阔农民进行多工程、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每年培训乡村干部、科技户、种田大户及青壮年农民15万人次左右。四是夯实农业开展根底,靠降低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根底设施建设。修建和改造了xxx、xx等堤防,极大地提高了这些地区抗旱防洪能力。目前,全市已有8个万亩以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1万亩。2022年,争取国家级和省级旱田节水浇灌溉工程5个,受益面积可达16.22万亩。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三年累计7113万元,开发建设工程30个,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9.27万亩。大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实施天然林保护为目标,重点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生态效益补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四年共落实退耕还林面积5万亩,造林56.8万亩,建成多种类型自然保护区5个,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125万亩。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农机更新资金1.6万元,更新大中型农机具4786台(套),到2022年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6.776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5.63万千瓦,亩均耕地拥有农机动力 0.132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