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6.70KB ,
资源ID:641176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6411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结课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结课报告.docx

1、地质灾害防治结课报告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课程结业报告 系部:地质工程系专业:姓名:1 根底工程林飞举 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 一、地质灾害的简要介绍 1.1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简称地灾,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开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平安,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

2、事件。 1.2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 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平安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 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我国疆域辽阔,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人为工程活动的性质及强度差异大。 广义上的地质灾害有数十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可以罗列如下: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沙漠化、水土流失、水土污染、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煤与瓦斯突出、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层燃烧、边岸再造、泥沙淤积、库区侵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等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

3、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那么称人为地质灾害。 按地质作用,分为内生地质灾害、外生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 根据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 按灾害发生及持续时间,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前者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地面沉降、水土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现状 我国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据统计,1996年至202223年的1

4、5年中,平均每年因突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死亡和失 2踪120230人,年均经济损失约120亿元150亿元。特别是202223年,全国因地质灾害造成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其中仅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就造成1501人死亡、264人失踪。缓变性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据1999年以来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调查,全国除上海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截至202223年年底,已记录编目的灾害隐患点约24万处,直接威胁人口达1359万人,受影响人口预计6795万人。其中,西南、西北、山陕等地最为严重,灾害隐患点约占全国总数的75%

5、。 地面塌陷灾害主要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灾害1万多处分布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多个县(市),塌陷坑总数达4.5万多个,中南、西南地区最多,约占总数的70%。全国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采空塌陷,面积超过1200平方千米,以黑龙江、山西、安徽和山东等省最为严重。另外,黄土分布地区局部出现湿陷性塌陷灾害。地面沉降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平原和山间盆地内,主要涉及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天津、北京、沧州、西安、太原、阜阳、亳州等。地裂缝灾害主要分布在汾渭盆地、河北平原、大别山东北麓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中北部地区。 三、当前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

6、破坏性,预报预警难度大,防范难度大,社会影响大。 当前我国的防灾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我国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了地质灾害呈长期高发态势,我国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具有极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环境根底。据预测,本世纪前期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致使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区域分布变得更加复杂,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孕育暴雨的不确定性因素加大,局地突发性强降水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地震趋于活泼,强降雨过程和地震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加大,造成地质灾害的总体形势可能更加严重,未来数年内仍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山地丘陵区经济社会开展迅速,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干扰

7、破坏地质环境,难免导致或加剧地质灾害,使之呈不断上升趋势。中西部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大规模的根底设施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剧烈,劈山修路、切坡建房、造库蓄水等人为活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东部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都市圈逐渐形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和油气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仍将呈上升趋势。全国各地采矿挖掘形成了许多地质灾害隐患,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在XX县区和矿业城市普遍存在。 3、我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国家重大工程与城镇平安,防治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已发现的约23万处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在三峡工程

8、、南水北调工程、西电东送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山区铁路干线、国家公路主干线工程区和400多个城镇、20230余个大型工厂、几百座大型矿山和上万个村庄所在地,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威胁国家重大工程的平安。其中,需要治理的滑坡泥石流28万处,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800多个。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根底调查资料,调查数据得不到及时更新。地质灾害监测体系薄弱,只有20233个县(市)进行了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试点,绝大局部地区仍主要局限于较低水平的群测群防。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长期以来经费投入严重缺乏,历史欠账多,许多重大地质灾害隐患

9、点亟待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意识需要进一步普及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队伍人员数量、水平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地质灾害防治的信息化程度低,未能充分利用各种防灾信息。 、经济社会开展对防灾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的根本要求。这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开展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防止群死群伤事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现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决策,也是提高地质灾害多发

10、区人民群众生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开展,对地下空间和地下水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城市和根底设施的危害日益增大。近年来,一线城市频繁出现地面塌陷,造成道路、管线等根底设施和房屋的破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地面塌陷的危害在 二、三线城市也呈现增多的趋势。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高速铁路的运营平安也构成极大的隐患。二是地震灾区、三峡库区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防治重点。汶川和玉树地震造成山体松动、岩石破碎,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根据国内外普遍规律,新建大中型水库蓄水至高水位初期将集中产

11、生大量新生滑坡和塌岸,每年库水位周期性大幅度升降条件下的地质灾害防治是世界性的难题,今后一段时间内,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科学技术水平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支撑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开展的迫切需求。重庆鸡尾山、贵州关岭、甘肃舟曲等重大地质灾害的形成与运动过程4极具复杂性,充分暴露了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支撑缺乏问题,如地质平安隐患识别探测、影响因素与成因机制分析、破坏模式和灾害风险判别等方面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防治工程理论方法尚不成熟,更没有形成体系,急需加强地质灾害孕育过程、运动规律、成灾机理、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等的系统研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水平

12、。 四、地质灾害的防治意义 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平安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到达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那么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城市、农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工程设施、主要河流、交通干线、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应该明确两点: (1)和其它自然灾害一样,地质灾害

13、也是以人为中心而论的,离开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危害、威胁,灾害便无从谈起。 (2)地质灾害的动力来源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含人类活动的营力作用)。 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管理,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地质灾害防治可以减轻对社会可持续开展的制约;地质灾害防治可减轻对经济可持续开展的制约;地质灾害防治是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防治地质灾害的紧迫性,党和国家高层是非常重视的,江泽民同志曾把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视为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事关重大建设工程建设成效,要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和各项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和反响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之,当下我国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仍处于高发期,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仍然是严重的,广阔农村、城镇和重大工程仍将遭受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因此,为保障地质环境脆弱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未来一些年内做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和应急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