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与管理技术的进步,在促进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无可例外地对小学教育中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习得、模仿与养成中产生了辐射影响,在本文中积极影响暂且不表,而只是分析小学教育中其消极影响即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成因及应对策略。关键词:社会支持系统;习惯成因;游戏疗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19-01 一、问题的提出和理论基础(一)问题的提出 1.从国家治理的宏观角度看,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治具有战略重要性。而学校教育的治理占据着一
2、个非常重要部分,小学教育就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这其中应有的题中之意。解决好小学生(儿童)的个性行为形成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不仅能为小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巨大贡献,还能为国家治理储备人才。2.从社会支持系统的中观角度看,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治具有广泛性。从社会支持系统中观的角度来看,处于儿童周遭范围的一切关系网络都属于小学生行为习得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辩证的看,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对儿童的行为习得的作用是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属性的。由此,就对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和应对政策分析提出了重要的课题。3.从家庭成长的微观角度看,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治具有紧迫性。不良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家庭
3、生活的质量,同时也会给孩子的正常成长造成莫大影响。家庭作为孩子在未来生活学习的支持力量,所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如吸毒、吸烟等)将会造成家庭的覆灭或家庭主体的支离破碎。(二)相关理论基础 1.布迪厄的场域、社会资本理论。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社会资本理论指导我们可以从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上去挖掘促使其行为模仿、习得和养成的因素,可以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去着重挖掘那些隐藏在儿童身边诱导其习得不良行为习惯的人际资本,如同龄“坏孩子”、学校周边的小商品店等。2.心理学相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通过大量的实验模拟和理论建构,认为个体在行为习得中,存在着一种强化模式。同样的,在小学教育中的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正
4、研究中,强化理论仍是一个具有引导意义的方法论理论。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分析(一)家庭支持系统影响因素 家庭作为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场域,儿童行为习惯的初始萌芽都产生于此。下面笔者将三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予以归纳:(1)重智轻德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良好价值观的建构,没有优良的品德养成,培养越高的智育都会给儿童本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反向影响。(2)望子成龙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一旦没有达到既定目标,父母就会冷言相向甚至棍棒相加。孩子因此生长出一种对父母的恐惧、憎恨心态和对自身的自卑、虚荣、孤僻心态,最终习得不同的不良行为习惯。更有甚者,其在家庭中得不到的关爱被
5、违法犯罪分子利用,走向违法犯罪道路。(3)得过且过型家庭教育方式。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其父母自身对何为好的教育方式何为不良的教育方式都没有概念。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占强点,不然在社会上、学校里就会受人欺负,可以明显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与父母的个性认知、行为习慣有直接关系。(二)学校支持系统影响因素 学校作为学生儿童社会化的正式场所,负责引导和促使其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学校教育这个社会支持系统中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儿童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1)教育偏差原因。在学校的教育中,因为班级排名与教师的绩效工资、福利补贴等经济利益挂钩的,导致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投入更多,而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愿意花过多时
6、间去帮助学生,部分学生因为受到忽视,以各种极端方式出风头,以攻击行为或破坏行为获得心理补偿。(2)班级风气不好。班风不好容易导致学生不良行为出现,这也需要教师及时纠正。(三)同龄人影响系统因素 所谓朋辈支持系统是指学生儿童在学校之外、家庭之外的生活、娱乐环境中受到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引导。如在儿童在一同玩耍的过程中,其他儿童所爆出的粗口、侮辱性行为等对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引导形成的作用。三、应对策略(一)游戏-故事疗法“游戏疗法”是心理学中“行为疗法”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疗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示出儿童的深层次思维和被压抑的愿望,是帮助治疗者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媒介。以未经允许拿走父母钱的儿童为例。教师
7、在全班同学中开展游戏,教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消费方案卡片,让同学们设计出百元现金的消费计划,然后进行最佳消费设计评选。等一个个方案交到了小评委手里,教师则注意观察实验对象,了解实验对象写在卡片上内容,和大家一起鼓励他将自己的故事讲出来。然后同学们从中各自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使被试学生从中学习,达到治疗矫正的目的。(二)个案访谈式教育 个案访谈方法是从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中吸收而来的,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时,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以个案访谈的方式,给予学生比较客观且无责骂式的教育谈心,使学生感受到师长的关心和自身错误所在,从而达到教育矫正的目的。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促使他们良好行
8、为养成。(三)环境影响式帮助 可以通过改善孩子的居住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孩子积极参加一些健康文明的群体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受教育。学校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呼吁政府和执法部门加大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打击力度,共创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生活环境。四、结语 古今中外,对儿童的教育都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小学生儿童的行为习惯要从战略的高度上养成给予足够重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出不同的药方”来矫治其不良行为。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洁净的天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责任。(作者单位:四川省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参考文献:1王雪静.浅议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J.中国农村教育,2012(10):52-53.2来爱国.浅谈小学生健康教育与不良行为干预J.教学研究,2012(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