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9.94KB ,
资源ID:650895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6508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洱海面源污染防治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洱海面源污染防治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1、关于洱海面源污染防治情况的调研报告 注:这是分析成功经验型的调研报告,不是剖析问题矛盾提出建议型的调研报告。全文结构:背景及污染情况+治理整体成效+具体治理措施分析+经验总结+启示(深化)。这个下发是值得借鉴的。也算调研报告中的一个类型。湖泊治理保护的生态样本关于洱海面源污染防治情况的调研报告 洱海是XX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是XX县区主要饮用水源地,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周围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入湖污染负荷不断增加,1996年和2022年,洱海两次爆发蓝藻,特别是2022年7、8、9三个月洱海水质急剧恶化,透明度降至历史最低(缺乏1米),局部区域水质下降到了地表

2、水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是洱海的主要污染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污染负荷入湖奉献率分别占流域的90%、72%、68%。 洱海的污染引起了XX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理州委、州政府重新审视经济社会开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果断采取了各项重大举措,2023年以来,洱海水质连续6年总体稳定保护在类,其中有31个月到达类,今年以来有5个月到达类。大理作为一个欠兴旺地区,有9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省级贫困县,推动开展任务十分艰巨;而洱海流域又是滇西中心城市核心区,是大理重要的人口聚居区,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在这样的条件下,大理州从面源污染的源头抓起,全面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狠抓落实并取得

3、成效,洱海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特别是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对于全国的面源污染防治和湖泊的治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洱海面源污染治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村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实施村落“两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缓解了洱海富营养化进程,促进洱海流域生态系统逐步实现良性循环。XX县区采取“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以集中为主要处理手段的布局,建设大、中、小型垃圾处理系统;采用人工湿地、土壤净化槽、一体化净化槽等一系列低投资、低本钱的处理方式,初步形成了覆盖城市和乡村的“两污处理网络。建成环洱海截污干渠69.4公里,片区污水收集支管网602公里,垃圾处理场2座,小型

4、垃圾燃烧炉54座。初步建立起“农户缴费、政府补贴、源头分类、桶装收集、定时清运、分类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模式。 二是积极调整洱海流域农业种植结构。治理农田面源污染,结构性控污力度弱是全国都面临的困难。大理从实际出发,稳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生态高效农业。将玉米、烤烟为重点的旱作面积逐步扩大到40%以上,压缩高污染蔬菜、大蒜作物种植面积4万亩,积极推广应用生物菌肥、有机肥和控氮减磷优化平衡施肥技术,累计推广控氮、减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16.67万亩,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面积20230多万亩,认证绿色食品13个。 三是广泛推广绿色养殖模式。洱海流域全面实施禁牧厩养,建成“一池三改(建沼气池

5、、改厕、改厩、改厨)三位一体沼气池8984口,堆粪发酵池3.72万立方米,年可收集发酵畜禽粪便58720吨,减少粪便流失15000吨,直接减少污染物排放35000吨。对流域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建成投产年处理畜禽粪便80万吨、生产30万吨肥料的大理顺丰有机肥料厂,年处理21.9万吨的XX县区海东垃圾燃烧发电厂即将投入运营。 四是启动洱海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全面实施洱海“双取消(取消洱海机动渔船动力设施和网箱养鱼设施)和“三退三还(退耕还林、退塘还湖、退房还湿地)治湖体系。共取消洱海网箱养鱼11184箱、退耕还林7274.5亩、退房还湿地1705.8亩,恢复并保护环洱海湖滨带58

6、公里,建成罗时江河口湿地、东湖邓北桥湿地、才村湿地等万余亩。积极开展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土保持,治理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89.8平方公里。全面实施洱海水量生态调度,将洱海正常来水年的最低生态运行水位从原来的1962.68米提高到1964.3米。实行全湖上半年休渔制,增加鱼苗投放种类,优化鱼类种群结构,维护湖泊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二、洱海面源污染治理的根本经验 一是全面、系统地开展流域综合治理。首先是确立科学、系统的综合治理思路。坚持从湖内治理为主向全流域保护治理转变,从专项治理向系统的综合治理转变,以专业部门为主向上下结合,各级各部门密切协同治理转变,从工程治理为主向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

7、相结合转变。其次是坚持规划引导。先后编制了洱海流域保护治理、洱海绿色流域建设与水污染综合防治等一系列专项规划,2023年又启动了大理州实现洱海类水质目标三年行动方案。第三是狠抓落实。大理先后两次对大理州洱海管理条例进行修订,公布实施了一系列配套管理方法,根本形成洱海保护治理的法规体系;成立统一指挥、综合协调的洱海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完善了以市级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多层级流域基层管理模式,流域各乡镇都成立了洱海管理所或环保工作站;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累计投入洱海保护治理资金24.04亿元。 二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的方法治理面源污染。大理在工作中特别注重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组建

8、了“洱海湖泊研究中心,开展了国家重大水专项“洱海富营养初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及工程示范工程7个课题研究。制定了洱海水质监测方案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方案,将原来每年3期6次的洱海水环境监测增加到每月一次,实行每月监测报告制度。布设了20个农业环境监测点,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全面监测和综合分析;每月一次对洱海主要入湖河道水质进行监测,定期不定期召开洱海水质分析会,为对症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针对洱海多年来一直分属大理、洱源两市县,带来体制不顺,管理协调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大理州将原来隶属XX县区的江尾、霜廊两个乡镇划归XX县区,并把州洱海管理局调整为市属市管,

9、整个洱海由XX县区统一负责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首创了“河长制和“环境管理风险抵押金制度,将环境质量目标责任制度落实到人。设立覆盖沿湖乡镇的洱海管理所或环保工作站,聘请1300多名垃圾收集员、河道管理员、滩地协管员。创立了农村垃圾清运模式(农户交费、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辞别了长期以来垃圾入湖的生活习惯。针对地方财政缺乏的现实情况,创新了投融资体制,建立了按财政增长比例增加对环保投入的机制;提高水资源费的收取标准,并将其全部用于洱海的保护治理;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洱海保护治理。 四是广泛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大理州要求各级各部门发挥部门优势,密切配合,相互联动,狠抓治理工作落实;同时,建立重奖

10、重惩责任制,层层实现风险抵押和一票否决制,实现了州、县市、乡镇、村四级联动。大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洱海保护治理中的主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大力营造全社会参与洱海保护的良好社会气氛。大理把洱海保护纳入国民教育,编写乡土教材。从202223年起,大理把每年1月定为“洱海保护月。 三、洱海经验对全国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启示 一是做好全国的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大有希望的。洱海的经验告诉我们,大理作为一个开展中地区,经济条件一般,科技实力相对落后,一样能将洱海治理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只要能够真正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目标责任,

11、特别是增加资金投入,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科技支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就一定能取得实际成效。 二是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创新理念、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全面治理。洱海的经验告诉我们,农业、农村开展必须创新开展观念、拓宽开展思路、转变开展模式,要认识到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也可以出效益,要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科学开展道路。面源污染防治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发动人民群众,因地制宜,全面、系统地治理。 三是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更加重视生态系统的恢复。应该看到,洱海的水质得到改善,但原有的水生生态系统还处于退休期,尚没有完全恢复。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洱海的水生生态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生物群落结构遭受破坏。浮游植物种类减少,多样性下降;浮游动物数量剧烈波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呈现小型化,生物量的减少使藻类水华风险加大;沉水植被退化严重,面积萎缩,群落结构简单化。相对于水质的改善,生态系统的恢复将是时间更长,任务更加艰巨的工作。 第7页 共7页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