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完成稳妥开展供应链金融 推进新经济下金融创新关于我省供应链金融的调研报告微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实体经济的最痛点之一,而供应链金融作为既能为链条上各企业提供商业贸易资金服务,又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服务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被广泛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利器”。近年来,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均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据省政府任务安排,中心组成调研组,对我省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创新和应用进行了充分调研,并赴广州、深圳等地学习借鉴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后形成了稳妥开展供
2、应链金融推进新经济下金融创新关于我省供应链金融的调研报告。调研组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我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认为我省尚处于供应链金融的初步发展阶段,较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具体表现为:一是业务发展增快,但融资规模较小。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全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试运行以来,截止2017年底共注册各类用户2792户,有效促成供应链融资2216笔,累计融资2959.95亿元,年均增量实现翻番,但从各银行机构的业务量来看,供应链金融的融资规模占贷款规模的比例大多不足一成,且业务量多寡不均。二是参与主体增多,但配套企业较少。除贵阳银行、贵州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等商业银
3、行外,部分行业龙头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结合自身优势,也在供应链金融数据应用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但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配套服务企业来看,还存在数量少、监管能力较弱、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尚不能适应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三是服务模式改进,但传统产品仍占多数。随着金融服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换代,各金融机构针对我省经济发展特征开发了一些差异化模式。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承兑汇票和应收账款质押,传统产品的应用仍占多数,且大多基于线下操作。调研组调研发现,我省在核心企业、技术平台、金融机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核心企业数量少、参与感不强、掌控能力不足。二是金融机构技术薄弱、服务模式少、
4、产品创新少、风控制度不健全。三是技术平台系统对接不顺畅、科技应用不深入。四是相关部门重视不够,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也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五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资金支持也少。六是仓储监管企业、物流企业等配套服务型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基于贵州实际,调研组认为我省供应链金融要实现从1.0到2.0甚至更高阶段的跨越发展,需具备“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发力、配套企业服务、社会力量支持、互联网技术助推”等条件。为此,调研组建议:一是政策引导,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设立供应链金融发展专项支持基金,每年5000万,连续实施3年。对供应链金融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按年评选,予以10-50万元奖励。对供
5、应链金融带动效果明显的核心企业按促成上下游企业有效融资金额的1%进行奖励,按季兑付。对因接入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平台系统而进行信息系统改造的核心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按开发成本的30%予以补贴,最高不得超过20万。二是金融机构发力,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开展供应链金融试点示范,推动贵州银行、贵阳银行、招商银行等已具备供应链金融业务基础的金融机构发挥大企业主办行或大产业链主办行的融资功能,选择产业基础较好、金融环境较优的市州,以白酒、医药、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同时,积极引入“电商+供应链金融”、“P2P+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农业供
6、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金融”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三是培育配套企业,服务供应链金融。积极对接“怡亚通”、“中企云链”等综合实力较强的供应链管理公司,“万企汇云仓”、“好易仓”等规模大,成熟度高的仓储监管公司拓展在黔业务。四是依托社会资本,支持供应链金融。支持社会资本设立供应链创新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整合供应链资源,为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和大型供应链服务企业申请设立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依托其主业,发展供应链“自金融”。五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助推供应链金融。实施供应链+大数据战略,推动供应链大数据应用及供应链管理数字化。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全面集成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数据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