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格局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开展的根本要求。县委、县政府顺应时势,综合判断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开展,实施“1630工程的工作思路,符合科学开展观的要求,符合白河的县情实际,顺应了全县人民的殷切期待。怎样实现城乡一体化,实施“1630城乡规划体系,建设社区化生态新村,受到全县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县政协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XX县区政府郭德林县长亲自点题,经县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由县政协副主席薛黎明同志带队,成立政协专题调研组,从2023年3月23日开始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县政府确定的30个社区化生态新村的根本情况、开展
2、现状、存在问题、保障机制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在统筹城乡开展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值得肯定 一是统筹协调的开展思路逐步清晰。县委、县政府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把握全局,审视县情,完善思路,围绕构建和谐白河的总目标,顺应民生需求,作出了突破劳务经济、创立“村民综合效劳中心、建设生态新村、建立“听解帮促工作机制等系列重大决策,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在开展中不断完善,呈现出开展提速、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喜人局面,得到了群众拥护、上级肯定和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工作上始终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这一核心,把工业与农业、城镇与乡村、居民和农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强力推进工程建设、新型工业、新
3、农村建设和劳务经济的同时,把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资源、更优的效劳投向农村,惠及农民,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开展成果。实践证明,提出的思路和目标符合县情,顺乎民意。 二是城乡经济结构形成新格局。工程拉动增长,工业向园区集中为白河持续开展积蓄了坚实的后劲;把劳务经济作为“龙头产业,惠民工程,特别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政策安排,全县全力抓职教、强培训、促输出,推进劳务转型,农民向市民转化,大批技能型人才融入城镇,安家立业,对于白河今后的长远开展起到了关键性推动作用;突出“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推进以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农村改革,有效引领特色农业示范带动,农业向产业化迈进,组建了各类专业协会,
4、几大产业都建成了与之对接的龙头企业, 工农互动,产业互补,城乡整合的关系日趋紧密;新村建成社区,创立的村民综合效劳中心,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跟进政策、措施和公共效劳,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效劳体系,吸纳周围群众搬迁居住,如中厂石梯村、卡子友爱村、茅坪枣树村、四新彭家村、桃园联合村、宋家荣耀村、西营蔓营村、仓上农庄村、小双小双村、大双花湾村、麻虎金银村等社区化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已彰显雏形。 三是民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健全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扩面、五保户集中供养、城乡合作医疗、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蛋奶工程、城镇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深入人心;省级卫生县城通过评估验收,“双创工作长效
5、机制、生态化理念渐入人心;社会事业和根底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精神文明创立蓬勃开展,平安建设卓有成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四是城乡根底设施建设面貌大为改观。城镇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村村通水泥路,XX县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面启动,农村无线数据电视扩容,平安饮水工程覆盖面加大;以村民综合效劳中心为纽带,捆绑资金建设生态新村,城乡差异逐步缩小,县域城镇化率逐步提高。 二、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基层干部群众对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概念仍比较模糊。调研中了解到,有不少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偏差,认识不清。一是对什么是城乡一体化,
6、怎样建设社区化生态新村的含义有些误解和曲解。有相当局部人认为建个楼、架座桥、修条路就是城乡一体化,就是社区化生态新村。二是局部村认为建设社区化生态新村任务重,投入资金多,感到压力很大。三是有的村民认为集中居住虽好,势必会造成距土地较远,生产上极不方便,担忧搬迁后的生存与开展问题。四是安于现状,故土难离。许多村庄虽然规模小,人口少,根底差,但大多数村民世代居住在中后高山,建一座普通房屋投入少,生产上也很方便,不愿意搬离。五是局部群众对建房手续办理和占用好田好地较多反响很大。农民申请建房在手续审批过程中,因涉及相关部门较多、手续较为繁琐、收费标准较高且审批周期过长有一定的怨言(办建房手续快的需要2
7、3个月,慢的是农户已搬迁新居手续至今还未办理)。 2、社区化生态新村开展思路和规划尚不够明晰。县上虽然对统筹城乡开展、加快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方面作出了安排部署,但很多乡镇、村组干部对建设生 态新村的任务、标准、思路感到茫然,加之对确定的30个生态新村总体规划还在编制当中,当前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感到无从下手。 3、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乡一体化开展。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我县与其他县市一样,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明显,农村依然落后,城乡开展不均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和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2022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6元,确定的30个重点生态新村中202223
8、年人均纯收入最高为5140元,最低的为3045元。新型工业化、县域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任务相当繁重,支撑县域经济开展的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重大工程仍然缺乏;产业类工程问题仍然缺乏,税源支撑型工程匮乏,县域经济开展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偏低,改善民生的任务非常繁重;根底设施建设不配套,效劳功能不完善,政策性扶持力度较小,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城乡一体化开展和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 4、农民综合素质较差,思想观念仍很落后。在我县农村人口中,文盲、科盲、法盲仍占一定的比重。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
9、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受保守和小农意识影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追求现代生活理念,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而不能集约经营,靠卖苦力打粗务工,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三、加快推进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开展,加快推进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一场涉及资源要素整合、经济布局优化、思想观念转变、领导方式创新的重大变革,更是经济结构协调安排、社区秩序的合理构建、利益关系的和谐调整。全县上下必
10、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科学开展观为统领,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经济开展、精神充实、民主健全为主要内容,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工程带动、创新机制的原那么,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开展条件,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把生态文明新村建成农村小康建设、村镇基层组织建设、农业产 业化经营、农村资源整合、开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协调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开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应该坚持的几个根本原那么 1、坚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的原那么。社区化生态新村规划必须从本地出发,遵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
11、规划,做到统筹安排,科学布局,结构合理,资源综合利用,效果整体发挥。既要着眼于长远开展,又要立足现有根底,防止不顾客观条件的盲目建设,要表达阶段性和侧重点。 2、坚持试点示范,点面结合的原那么。以县上先行确定的30个重点生态新村为根底,首批抓好15个根底条件较好的村作为示范试点,在立足抓好试点,典型引路的根底上,分期分批,逐步推进。通过点上的示范建设和面上的广泛推进,从而加快全县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进程。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那么。要依据各村不同情况,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对确定的重点村都要从群众的现实要求出发,尊重群众、尊重创造,积极探索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开展模式,确保生态文明村建设在
12、梯次推进中不断得到提高。 4、坚持统揽全局,注重科技的原那么。各乡镇党委政府要以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坚持政府引导与依靠群众的有机结合,全力推进生态新村建设各项工作。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使农民群众在建设中尝到科技增效的甜头,表达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实效。 5、坚持拓宽思路,创新机制的原那么。优化配置和积聚整合各种工程、资源和生产要素,集中投入,重点建设。创新经营机制,用市场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来管理社会、效劳经济,确保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顺利进行。 (二)明晰社区化生态新村的建设标准 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居住集中化、
13、生产精益化、社区生活化为模式,把易地扶贫搬迁、村民综合效劳中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原那么,确定我县社区化生态新村的建设标准。 1、根底设施得到改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通过农村水利、土地整理、道路硬化、供排水设施、集贸市场、停车场、环卫设施,“三改三建(改厨、改 厕、改圈,建池、建园、建家),绿化亮化、农村无线数据电视扩容、宽带入户等根底设施建设和小康住宅建设,逐步到达小康建设标准。 2、思想道德风气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民根本道德标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以村民综合效劳中心(亦称社区效劳中心)为核心,建有文
14、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技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经常坚持;村办学校符合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固率达标;卫生室设施条件改善,群众疾病预防、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无方案外生育。 3、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落实,村干部依法行政,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得到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邻里关系和睦,社会和谐稳定。 4、农村经济开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产业结构合理,特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开展,“一村一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逐步形成,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
15、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5、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强化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彻底从根本上解决有人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问题。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中选拔干部,及时注入新鲜血液,把那些真正有文化、有胆识、思路新,有群众威信、有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又具有改革拼搏创新精神的能 人推选为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并逐步提高村干部的误工报酬待遇,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和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带着作用,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带动群众投身到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中来。 (三)夯实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开展社区化生态新村建设,经济是根底,农业产业化、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是重点,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文明健康生活习惯的形成和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是难点。因此,要把经济开展、社会进步与开展循环经济融为一体,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