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既是优化农业结构、提高规模效应、促进产业开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解决农民收入不高、增长不快的关键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近期,我们带着“促进土地流转、开展高效农业这个调研课题,来到了交通便利、依山傍水、民风淳朴的xx县竹山村,利用1周时间,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等方式,对竹山村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一、竹山村土地流转现状及特点祁阳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农副产品加工大县,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具体来说可分为“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加庄院。近年
2、来,xx县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建立县、镇两级土地流转中心及村级土地流转效劳站,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土地流转渠道不畅、运作不标准、容易产生纠纷、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目前,全县土地总流转面积为29.4万亩,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2%,其中耕地流转22.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竹山村距县城36公里,衡枣高速公路9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有302户、1150人,其中党员41名。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57亩,水面600亩,林地4000亩。近年来,竹山村按照“建设新农村、开展新农业、培育新农
3、民的总体目标,强力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有效地促进了村级经济又好又快开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综治维稳模范村、“XX省生态示范村、“XX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XX省特色旅游名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根底上,竹山村以“管好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对开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农村开展方式、提高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流转初具规模。据统计,该村共流转土地1185亩,其中流转耕地385亩,占总耕地44.92%;水域流转580亩,占水域面积97%;林地根本上由村集体进行管理。土地流转涉及
4、承包农户53户,占全村的17.55%;其中用于种粮的155亩,水产养殖600亩,苗木种植200亩,大棚蔬菜种植90亩,水果种植20230亩,休闲农庄40亩。二是流转形式多样。土地流转从初始时的代耕开展到目前的转包、租赁、互换等形式。在这几种流转形式中,转包与租赁面积最多,达985亩,占流转面积的83.12%,这两种形式主要存在于本村农民外出务工后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专业大户、农户与外来业主的流转,属于有偿流转,是目前流转双方均能接受、并能较好地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好形式。其次是互换形式,属隐性。三是流转对象多元。土地流转对象已从初始时的农户间流转逐步扩大到农户与企业之间、农户
5、与专业大户之间、农户与外来业主之间的流转,流转的对象不仅有本地业主,也有外来业主。如在外地工作的刘艳在该村租赁土地40亩,开展休闲农业山庄;种植大户欧爱民在该村租赁耕地90余亩,开展大棚设施蔬菜。四是流转效益明显。通过土地流转,该村土地适度向种植大户和经营大户集中,形成了规模经营,效益明显提高。一方面,土地流出户由于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在外专心务工,还可以获取一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另一方面,流入方由于采取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如种田大户管贤金,在该村6、8组租赁稻田155亩,年生产粮食140吨,纯收入2023万元以上。 二、竹山村土地流转做法及成效为有序推进土地流转,该村充分发挥
6、引导作用,多措并举,将土地流转与农业开展整体相结合,与开展村级经济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农产品种植朝着区域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开展。主要成效:一是提升了规模种植水平。随着土地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不少种植大户,这些大户均拥有插秧机、耕田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具,加速了土地流转的进程,去年该村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0%。二是缓解了农田抛荒程度。据统计,该村因水利设施不完善影响,耕地撂荒面积40亩。今年,预计抛荒面积将减40%左右。三是提高了村民经济收入。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换取开展机遇和开展空间,村民人均收入由2023年的缺乏3000元开展到目前的1万余元。四是加快了新村建设进程。以旧村改造
7、为突破口,聘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专家完成新村规划并组织有序实施,完成硬化水泥道路5.5公里,新建村民文化广场1500平方米、村综合楼500平方米,种植绿化树1万株,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竹山村在土地流转方面,主要有以下做法:一是转变观念,积极引导。以开展设施农业为目标,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通过发放传单、播送、参观学习等方式,帮助群众算清楚“田帐,让群众明白“租金+工资种田收入,有效改变“单打的落后生产模式。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村里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通过充分论证、合理布局,将全村规划为粮食作物区、蔬菜设施栽培种植区、苗木花卉果树区、水产养殖区、休闲观光区五大区块,
8、积极引进种养大户、工商企业等承租土地,促使土地规模化流转。如改造灰冲老院,建成集旅游观光、体闲娱乐、住宿垂钓、饮食效劳为一体的竹山雅苑休闲山庄;引进了年加工能力达500吨的大米加工厂;修建了农贸市场。三是标准管理,扎实推进。为标准土地流转,竹山村不定时邀请县土地流转效劳中心有关工作人员和专家,及时为群众提供有关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导向、法律咨询效劳,完善标准流转手续及合同的签证登记等工作。四是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由村委会代表群众,统一将承包地租赁给外来业主,在收租金时,也是由村委会统一收租金返还到农户。对局部群众不愿转租土地,而土地又在种植大户或外来业主所租赁范围内,村里按照同等面积、同等地力的
9、条件进行转换,增加土地流转的成功率。五是优化效劳,提供保障。积极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技能培训学校等单位联系,对剩余劳动力进行法律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使剩余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带动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三、竹山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竹山村土地流转措施有力、势头较好、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受思想观念制约不愿流。一些农民恋土情结严重,“宁可抛荒,不可失业;有的农民担忧通过长期流转土地会丧失土地承包权,对土地流转持谨慎观望态度;加之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客观上也造成局部农民心存疑虑,不肯流转土地。二是受根底设施制约不便流
10、。该村多数农户承包的耕地比较分散,而且地块面积小,大局部农田没有机耕道相配套,加之农田水利设施失修老化,农业抗灾能力脆弱,难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如1、2、3组由于电排设施年久失修,造成灌溉困难; 4、5组农田丘块面积小,且多为梯田,不适合机械化操作。三是受流转机制制约不易流。当前,土地流转“有形市场还不健全、不完善,土地供求信息渠道还不畅通,土地供求双方对接较难。四是受资金缺乏制约不能流。当地的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相对紧缺,在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添置大型生产设备等方面,常常是心有余而力缺乏。 四、对策及建议土地流转是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和
11、社会问题。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积极引导,造浓土地流转气氛。要使农户懂政策。要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引导农民增强流转土地的自觉性,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要使农户看到实惠。通过土地流转典型的引导,使广阔农民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际利益,从而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使农户无后顾之忧。完善保障制度,建立劳动力输出培训制度,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使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稳定;要健全农村医疗、养老和最低生活水平等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代替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 (二)创新机制,标准土地流转管理。要创新流转机制。在充分尊重农民
12、意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根底上,敢于探索和勇于尝试各种形式的流转方法,以转包、转让、租赁、入股、合作、置换、托管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到能人、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建立土地流转出让、受让和台账登记制度,使用统一标准的流转合同文本,做好登记、审批、备案、合同认证、档案管理和信息发布工作。要完善配套机制。加大支持扶持,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增加对农业农民的支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加强效劳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现有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农民科技种养能力;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整合现有农机资源,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开展。要改善投入机制。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
13、发、农业产业化建设等工程与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紧密结合,形成“农业工程跟着土地流转走,根本设施围绕产业基地建的格局,更好地发挥涉农工程的效益,促进土地流转。 (三)构筑平台,优化土地流转效劳。要建立效劳机构。建立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效劳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乡镇建立镇级农村土地流转效劳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委员会;村建立农用土地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小组,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调解体系,明确各自职责,及时化解因土地流转引起的各种纠纷和矛盾。要构建网络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平台,以村组为单位,全面统计农村土地承包情况、流转情况、农村劳动
14、力情况等,实行微机化联网管理,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使农户及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者能获得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有效化解土地供求矛盾。要实现信息共享。整合农业生产、党务村务、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涉农公共效劳信息资源,实现农业公共信息资源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互联、互通、共享。 (四)加大扶持,培育土地流转主体。通过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规模经营效益。扶强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等以“公司+基地+农户或订单农业的方式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以资金、技术、土地承包经营权
15、、实物、劳动力等作为股份,按照自愿互利原那么兴办公司制农场,实行企业化经营。壮大合作组织。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以效劳为载体,以家庭经营为根底,积极引导和开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过程系列化效劳,以规模效劳推动规模经营。以“建设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效劳信息化、产品平安化为目标,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试点,鼓励农民合作社以法人身份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着力打造一批大社强社。开展种养大户。大力支持开展种养大户,形成规模大户集群,促使龙头企业主动联系种养大户,并给大户相应的投入支持扶助,建立企业原料基地,然后再由大户带动周边农户,稳步扩张规模化经营面积。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户成立家庭农场,支持引导大学毕业生、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从事现代农业开发,以技术和资金入股家庭农场。制定家庭农场认定登记方法,支持符合登记条件的家庭农场向工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立活动。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