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 目:建立健全牧区扶贫政策的思考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 内蒙古天然草原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不合理利用, 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不仅损害了牧区社会经济生存发展的物资基础, 而且对内蒙古高原的生物、文化多样性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中国北方的生态安全等均构成威胁。因此, 深入研究牧区贫困化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内蒙古高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个关键, 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二、文献综述内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主题的切入点,附主要参考文献)国内: 国内曾有不少关于内蒙古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观点,我
2、国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国家提出了“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农业发展战略,畜牧业被涵盖在农业之中,没有提出畜牧业的具体发展战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畜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八十年代初,一些地区提出了畜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战略、“数量型”战略。九十年代,又先后提出了“半壁江山”战略、“种子工程”战略。进入21世纪,又提出了“质量型”战略、“生态畜牧业”战略、“绿色畜牧业战略”等等。内蒙古牧区曾先后提出了“念草木经,兴畜牧业”战略、“科教兴区”战略等。国外:扶贫的研究早已开始,研究的角度也异彩纷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经济
3、学家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的贫困根源,扶贫的主要思想是资本的投入和加快经济增长:如哈罗德一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英国经济学家罗森坦一罗丹的平衡增长模型,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模式,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法国经济弗郎索瓦佩鲁的发展极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特的经济起飞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冈纳缪尔达尔的综合的扶贫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注意到经济增长虽然对消除贫困有积极的影响,但增长的不均衡和增长效益分配的不平等,并不能惠及每个穷人,因此他们提出要实行直接援助战略。从总体上看,畜牧业的
4、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农牧民的关注和重视,畜牧业已成为内蒙古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根据我们对内蒙古畜牧业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对内蒙古畜牧业支持与保护水平、畜产品比较优势及其国际竞争力的系统评估,我们认为,要想在21世纪使内蒙古畜牧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继续为稳定内蒙古的宏观经济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 萨巴特尔. 内蒙古生态畜牧业的战略目标及其伦理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1) .2 修长柏.试论牧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8:( 7) .3 白文宁. 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
5、发展探析D. 中央民族大学, 2010 .4 夏丽程. 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比较与选择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5 王云霞. 内蒙古草地退化成因与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 三、研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进度) 本文在对目前国内外扶贫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内蒙古牧区的贫困现状、贫困原因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并提出了牧区扶贫的机制与对策。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是介绍内蒙古牧区贫困化特点;在此基础上,第二章对牧区贫困的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三章主要是对内蒙古牧区贫困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成因,本文在第四章中探讨了内蒙古牧
6、区扶贫开发对策,从而能够更快的、更科学的解决牧区贫困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实例分析、微观与宏观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实例分析对内蒙古贫困牧区的特点、内蒙古牧区的市场化程度、教育水平等,结合内蒙古牧区的生态特点,深入的揭示内蒙古牧区的贫困的原因。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本文在分析内蒙古目前的贫困现状和贫困成因时,从内蒙古牧区整体的角度和单个牧业旗的角度出发,全面的对其作出合理的判断。四、进程计划(各研究环节的时间安排、实施进度、完成程度)1、资料搜集(2012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2、文献整理及文献综述的撰写(2012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3、完成初稿(2012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4、定稿(2012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5、答辩阶段(2012年 月 日2012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