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老干部再婚问题调查报告 我们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再婚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老干部作为老年人的特殊群体,由于其年龄偏大、社会地位较高、经济条件富有、医疗待遇好、子女家庭条件也相对富足等诸多特点,使得老干部再婚更加简洁和频繁,再婚带来的问题也较多,自然引起的关注就更多。这就意味着老年人、老干部再婚的问题,已不仅仅是个别家庭、个别社区所需要深化思考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更是基层老干部工作部门深化亲情效劳,实现科学进展的重要课题。今年5月下旬到7月底,区委老干部局以开展“问计于老干部、问需于老干部、问政于老干部为内容的“三问活动为契机,组织特地人员,以入户走访、问
2、卷调查、座谈、个案冲突调解等形式,就效劳管理的603名老干部婚姻问题进行了深化调查争辩,把握了老干部婚姻现状、再婚状况、存在问题等,对老干部再婚给老干部家庭、社会以及老干部工作带来的效劳、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一、老干部再婚现状及特点 区总人口64万人,截至去年底,全区60岁以上的老人7.6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其中,市区空巢老人600多人。目前,全区老年人口每年以近3%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形势格外严峻。区直接管理的老干部603人,其中男性536人,女性67人,老干部数量每年正以3%的速度递减。正是在全区老年人口增长与老干部数量负增长的交叉中,老干部再婚特点显得更加突出
3、。 (一)老干部再婚以丧偶再婚居多。在603名老干部婚姻状况中,原配婚姻占到45%,再婚婚姻占到46%,独居仅占9%,再婚率高于初婚率是老干部婚姻的显著特点。全部再婚老干部当中,再婚婚龄最长的26年,再婚年龄最大的83岁,再婚次数最多的到达6次。再婚老干部79%属于丧偶再婚。 (二)老干部再婚比重男性大于女性。在丧偶老干部中,男性老干部再婚人数占到79%,女性不到10%。这说明女性老干部寿命高于男性,女性老干部丧偶后,由于年龄关系再婚很困难。从丧偶要求再婚老人的家庭看,大局部都有子女(无子女的老人只占8.8%),而且均为男性。 (三)老干部再婚以“找伴型为主。再婚老干部当中,由于缺乏生活自理的
4、力量,丧偶后觉得过日子处处难,为了能维持正常的生活,迫切需要找一个配偶,这种类型的占26.5%;局部男性老干部,身体照旧比较健康,物质生活已心满足足,但感到精神生活空虚。用他们的话说:“现在一切挺好,只欠精神支柱。想找个满意如意的老伴共度幸福晚年的占42.8%。 (四)老年人再婚后的生活状况大多数是好的。据对再婚的老干部家庭调查,婚后幸福感的占74%,他们在生活上相互照看、疼惜,和双方子女和谐相处,安享晚年。但也有15%由于与子女关系搞僵和经济来往不清感觉身心很累。还有个别再婚老干部与子女水火不容,屡次调解无效闹上法庭。 (五)老干部非婚同居现象比较严峻。在以配偶形式共同生活的老干部中,未婚同
5、居率占到48%,可以看出非婚同居已成为老干部解决晚年感情生活的选择之一,和那么聚,不和那么分,重组的事实婚姻成了双方释放情感的“临时驿站。很多子女对遗产问题的担忧,也对老干部的“非婚同居赐予默许,因此老干部“非婚同居现象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后遗症,值得关注。 (六)老干部再婚由单一形式走向多元化。原来老干部再婚的年龄距离较短,往往是男性比女性大几岁。现在老干部再婚年龄选择距离拉长。消逝了岁际婚姻(年龄差距小于10岁)、台际婚姻(年龄差距在11到20岁之间)和代际婚姻(年龄差距大于20岁的婚姻),我区年龄差距最大的到达了32岁。据调查,全区老干部有登记再婚、同居再婚、走婚再婚、代际再婚等形式。其
6、中同居再婚和走婚再婚的老人占据主导位置,登记结婚的有所增加。 二、老干部再婚利弊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老干部再婚的利弊。通过调查和与老干部交谈觉察:很多丧偶老干部的内心是很可怕孤独的,他们期望有一个“伴陪伴着自己走完人生的路,他们渴盼平稳、幸福的晚年生活,并期望得到孩子们的支持与祝愿。在调查中觉察,已经再婚的老干部大多表现得精神焕发,患病率较低,情愿参与社会活动。而因子女干预未能再婚的老人那么很孤独,精神压抑、萎靡不振,简洁患病。实际上,再婚老干部对性生活的要求只占一小局部,他们要再婚的真正缘由是想找个“伴,相互照看,这样有利于健康,可延缓年轻,削减痴呆。而这些都是子女所无法替代的,子女不行能
7、时常守在老人身边,可见,老干部再婚不仅是为了给自己找幸福,也是为了给子女减轻负担,有助于社会和谐进步。 (二)老干部再婚面临的问题。首先,重新组合的婚姻必需面对房子、财产、子女、生活习惯、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相互磨合问题。男女方的思维差异很大:男方怕财产损失,怕担当责任。女方那么想轻松潇洒,不当保姆,还要考虑如何照看原先的子女。双方各自的子女也会考虑如何继承财产、如何赡养老人等问题;其次,老干部再婚时理性大于激情,再婚老人为情爱付出自己的一切的意志已不像年轻时那么坚决,重组的夫妻关系格外脆弱。双方都期望对方能适应自己、照看自己而又不占有自己的财产。有些老干部提出了再婚的妻子将来不能继承自己的遗产
8、、生活上要AA制的要求,再婚的女士想进入知冷知热的贤慧妻子角色也比较难;再次,老干部择偶时总是情愿选择社会地位、收入、年龄等比自己低的女士,使有些利用婚姻做跳板的居心不良者,借此骗了老干部的钱财,最终使得老干部“人财两空;最终,老干部再婚择偶的渠道狭窄。调查觉察,老干部择偶靠子女、邻居、熟人介绍居多。特地的老人婚介所、社区、媒体等为老人助婚还较少。 (三)老干部再婚为老干部效劳提出了新的课题。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贵重财宝,为老干部搞好效劳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老干部部门、老干部原单位、所在社区、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老干部离休费、医疗费、财政保障“三个机制日益完善的状况下,老干部衣食无忧
9、。效劳的重点已经转移在如何让老干部身心健康和欢快有为的问题。当老干部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照看的时候,丧偶老干部再婚以及再婚环境的促成、再婚家庭冲突的排解、子女的沟通教育等等,都需要老干部部门、社区、原单位和家庭的关注和理解支持。 三、老干部再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怎样对待老干部再婚问题,怎样做好老干部再婚前、中、后的效劳和管理问题,这既关系到安定团结,又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引起全社会关注。 (一)加大宣扬力度,营造老干部再婚良好的舆论环境。我们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婚姻是个无法绕开的问题,社会的关爱以及世俗的看法和老年人自身观念的转变,是确定他们能否享受晚年幸福生活的最主要因
10、素。目前,老干部离婚、再婚面临的环境和舆论压力也很大,尽管社会在不断进步,但对老年离婚、再婚者的宽容和接纳程度照旧特殊有限。因此,应当大力提倡老干部自主婚姻,抛弃旧俗,英勇追求自己晚年幸福。通过媒体专栏、老年高校婚育课堂、社区市民学校等阵地,宣扬新事新尚,把老干部晚年幸福当成社会的责任和家庭子女的责任。区鲸园办事处社区教育学院开设了老年婚姻课程,定期聘请专家、法律人士、再婚老干部为老年学员授课和切身感受,受到宽敞老干部和老年朋友的喜爱,成为社区教育学院参与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 (二)善待婚姻,让老干部再婚“转弊为利。一是老干部婚前要加强了解:相互了解对方脾气、性格、爱好、文化素养、经济状况以及
11、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对老年人再婚的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二要明确权利和义务:要将双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和双方子女对两位再婚老人应尽的赡养义务明确下来。三要实行财产公证:应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以免婚后发生财产纠纷。四要履行法律结婚手续:只有履行了结婚登记手续,才是合法的夫妻,才能受到法律疼惜。男女双方假设不能在确定的感情根底上对以上各项达成共识和理解,匆忙行事、牵强结合,日后一旦水火不容,会给自己增加很多苦恼,使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此外,再婚后要留意互敬互爱,求大同、存小异,避开把现配偶与原配偶做过多的比较。这些都有益于再婚后共筑“爱巢、使再婚犹如初婚一样幸福美满。 (三)坚持“三不变,增
12、加老干部再婚稳定率。具体来说,第一个不变是“双方婚前财产全部权不变。即再婚前财产属于谁的,再婚后照旧属于谁。对对方的房产和室内家具等生活资料,夫妻之间有使用权、管理权、维护权,没有全部权和处分权。这就需要双方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其次个不变是“双方婚前财产继承权不变。谁的婚前财产由谁的子女继承,这是其次个不变的核心内容;第三个不变是“双方亲子关系不变。主要做到称呼不变、赡养关系不变、护理关系不变、养老送终的关系不变、继承关系不变。男方子女只继承男方婚前的财产,女方子女只继承女方婚前的财产。对于再婚夫妻婚后所形成的财产,夫妻之间有相互继承的权利。尽量杜绝老干部中流行的“非婚同居现象,而且这种“非婚
13、同居关系在法律上是不受疼惜的,一旦有一方去世,由此带来的诸如经济、赡养等问题,除了协商解决外,别无他法,在法律上他们的权益尚处于一个“真空地带。 (四)加大老干部再婚前、中、后期效劳,让老干部过一个有尊严的晚年。以前,人们只留意到了老年人的情感诉求,认为再婚是他们排遣孤独的需要。而此后的事实说明,老人再婚更是现有条件下一种有效的养老模式,老年人再婚的养老意义已经大于婚姻意义夫妻养老日益成为社会转型期最主要的养老方式。由于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制度还很不完善,另一方面,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年轻人忙于事业进展无暇陪伴年老的父母,另外,经济条件尤其是住房条件的改善使得年轻人和父母更趋向于各自独立居住再过几年,全国9000万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即将步入老年。假设说,银发再婚将是急速奔向老龄社会的最为可行的养老途径,那么,一个将重心落在老人和儿童身上的社区效劳体系的建立,才是保障“银发养老的根本解决之道。老干部工作部门代表着宽敞老干部的切身利益,应当关注和争辩新形势下老干部再婚引发的各种效劳管理问题,乐观开展多种亲情效劳,扩大老干部社会化效劳面,真正让老干部过一个有尊严的晚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