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扶贫工作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一、xx县贫困人口现状: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2-202223年)对贫困县乡村的划定,目前,我县有省级插花贫困乡3个,贫困村20个。2023年初,全县20个乡镇场有贫困户5181户20465人(人均收入低于882元以下),占全县总人口的5.64%。从地理环境分:三个重点贫困乡20个重点村有贫困户2824户1215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9.4%,其它乡镇场有贫困户2357户832023人;从致贫原因分:因无生产资料致贫2313户202319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49.8%;因病致贫1562户6069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0%;因灾致贫20233户436人;因无劳
2、动能力致贫317户632人;孤寡老人322人;孤儿9人;其它原因致贫502户232023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3%。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三个贫困乡,占总贫困人口的59.4%。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生产生活条件差,根底设施建设滞后,自然资源匮乏。这些区域人均耕地(草场)少且土(草)质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缺水、缺电、缺市场,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成果共享程度低; 二是劳动者素质差,劳动技能低,科技开展意识淡薄,传统的经营、养殖模式依然存在; 三是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2023年初在册的贫困户中,有68%的贫困户家中有18-40岁的男性劳
3、动力,而外出务工人员缺乏3%; 四是扶贫开发局限性强。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山区、丘陵区、灾害高发区、高寒牧区,点多面广,根底设施差,扶贫效果不明显; 五是我县不是贫困县,但与其它县(市)相比,贫困人口最多,占全地区贫困人口的16.5%,而上级扶贫资金投入有限(2022年-2022年共计投入647万元)且县级财政困难,制约了扶贫开发的顺利进行; 六是由于扶贫防御体系不健全,返贫现象严重。2022年初我县在册贫困人口220户1201人,经过5年的扶贫工作,实现7639户38046人脱贫,而2023年初在册贫困人口却有5181户20465人(动态脱贫标准线由650元提高到882元后统计);
4、 七是陈规陋习致贫(如大操大办“红白事)。 三、扶贫机制及设想: (一)进行分类扶贫,对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贫困户以帮教式扶贫为重点,着重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对无生产资料的贫困户以解决生产资料,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技能为重点进行帮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等纳入民政供养,进行救济式扶贫(共331人,其中孤寡老人322人,孤儿9人)。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围绕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以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根底,支持重点乡村和农户开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进一步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特别是要利用我县畜牧业优势,集中力量,加大畜牧业的开展,提高肉、蛋、奶产出率,使其成为带
5、动低收入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来源。 (三)实施整村推进战略 以贫困村为单位,加强根本农田、优质草场、环境改造和公共效劳设施建设。国家安排的以工代赈资金必须用于贫困乡村的根本建设,各行业部门的专项资金要重点向贫困乡村倾斜,力争到2023年,使全县20个贫困村90%以上实现“五通、“五有、“五能的奋斗目标,坚持开发与开展并举,充分利用“缺项补项方案,及时调整工程实施,为低收入群众经济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继续实施“贫困户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 提上下收入户开展庭院经济意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低收入户开展庭院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到户。 1、利用扶贫资金为无
6、房户、危房户新建或维修5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住房和0.7亩地的宅基地。力争每户有2头生产奶牛,每人4只生产羊,并饲养一定的鸡、鸭、鹅等家禽。农区每人有2亩旱涝保收的口粮,牧区每人有1亩口粮田且每人有30亩以上的草场。 2、开展庭院经济。山区半山区的低收入户庭院保证种植5分地以上蔬菜。凡适合经济林气候的地方,每家种植2023棵以上果树或其它经济林,力保庭院无空闲地。对干旱缺水的地方,尽力帮助打水井或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缺水问题。 3、培育低收入户从事手工业,如。铁匠、木匠、泥瓦匠、修鞋匠等,扶持家庭手工业作坊,生产地方特色的花毡、地毯、花帽、剌绣、小刀、马鞭、马鞍等特色产品。 (五)加强扶贫资金管理,
7、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除以工代赈资金用于贫困乡村根底设施建设外,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自筹资金都进村入户,具体用于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开展庭院资金短缺问题、购置生产畜、科技培训等方面。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力争发放到贫困户。各项资金的使用按照申报工程执行,不随意改项、不挤占、不挪用扶贫资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加大科技扶贫和培训力度 突出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调动鼓励广阔科技人员到贫困乡村创业,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安排科技培训资金,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扶贫的示范作用。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加强根底教育、职业教育,有针对性通过夜校
8、和种类短期培训,增强农牧民掌握先进实用技术能力,确保每个贫困户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同时,反对封建迷信,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改变落后生活习俗,不断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七)积极稳妥扩大劳务输出 加强职业培训,组织引导充裕劳动力有序输出。各贫困村每年力争组织户均1个劳动力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确保年均纯收入到达2022元。同时关心外出务工人员的生活、工资收入等情况,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 (八)实施移民搬迁 对环境恶劣,自然资源缺乏的贫困乡村人口,结合退耕还林还牧政策,有方案、有组织、分批分阶段实施搬迁扶贫,并坚持自愿搬迁原那么,尊重搬迁户的意见,不搞强迫命令,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渠道,注重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移民搬迁优惠政策,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致富。 县扶贫办 二五年四月一日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