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9.44KB ,
资源ID:750881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7508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la****1)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报告.docx

1、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报告 早在xx年,邓小平就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同时,他更指出,体制改革,除了反对官僚主义,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这些毛病外,重要的是选拔人才。他说,体制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有利于选拔人才。过去那样臃肿,根本无法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由此,开始了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前进。 一、转换指导思想,确立指导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xx大,干部人事工作

2、开始指导思想上的转换,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在屡次针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谈话中逐步形成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指导思想的转换和党的xx大报告正式把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四化方针确立为我们党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从而启动了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实现了干部新老交替合作,一大批经过实践锻炼的的优秀的知识分子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xx年机构改革前后,大批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退居二线或离退休,各级领导班子根本上以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为主体。这个了不起的变化带

3、来了生机勃勃的改革开放局面,向世界托出了改革开放后的崭新中国。 党的xx大把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列入重要内容,提出要“下决心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这十年的改革为以后中国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根底。 二、进行各项各类改革探索 在“四化方针指引下,改革开始以纵向分权和横向分类为内容的探索,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实行下管一级的干部管理体制;xx大以后,以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为重点,开始探索实行干局部类管理;xx大以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全面展开,并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多项议程上取得进展;以扩大民主、完

4、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为内容等改革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党的xx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制度的改革,xx年,中央在总结党多年来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新时期选人用人的新鲜经验的根底上,制定颁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原那么和根本程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标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法规,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成果。条例的颁发与推行,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进程,也标准了改革中的一些偏差,各地区、部门、单位在原有的根底上继续探索,涌现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三、开始注重总体战略 在

5、各项各类制度改革的根底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逐步成熟,表达在: 1、出台了第一部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要。党的xx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前期改革的根底上,xx年6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颁发,以2023年为目标,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建国以来第一次作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规划。这个纲领性的纲要预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了通盘考虑,整体谋划的高度,从此,干部人事制度开始由局部改革、单项突破的阶段转向整体改革推进。 2、站在时代高度,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党的xx大以后,xx年中央召开了党和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把干部人事制度

6、改革置于更高的时代高度和更宽广的世界视野中,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今后几年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重大任务等指导性意见,人才工作开始走向全面开展。 四、法规相继出台,进入与法律衔接的新空间,干部人事法规初具体系 xx年7月,公布了经过七年探索,不断修改完善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的xx大之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1、成批出台干部人事工作条例、法规。xx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出台;xx年2月,xx年xx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出台;xx年4月,中央公布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

7、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方法、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和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这5个文件,加上此前经中央同意、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清理的通知,通称“5+1文件。 2、开始进入与法律衔接的新空间。在干部人事工作法规不断推出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xx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建国五xx年来干部人事工作第一部带有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公布,是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史上一件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公务员法既是改革的产物,是推进法制化进程的要求,也为下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同法律衔接建立了一个新的制度平台,开辟了广阔的法制空间。自

8、此,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抓紧探索,以尽快形成一整套与公务员法衔接紧密的完善的干部人事法规体系。 3、干部人事制度法规初成体系。继xx年4月出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1法规文件之后,xx年1月,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出台;xx年2月,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方法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出台;xx年7月,表达科学开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方法印发实施;xx年8月,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3个法规文件正式印发。这些法规文件,分别对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考评、任期、任期内或任期满的干部调动、交流以及任

9、职、回避等问题进行了标准和富有新意的调整,如:明确规定干部任期为五年,除非六种情况,任期内不得调动;拓展了交流范围,表达了强化干部经济业务的能力;扩大了干部经济回避范围等,逐步形成我国干部人事法规体系。 xx年出台的公务员法和一系列法规文件和xx年4月集中出台的“5+1法规文件,与干部任用条例等法律法规一道,初步构成了干部人事工作法规体系,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可以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绩斐然,但与整个改革的形势与开展着的现实还不完全适应。主要问题是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进程参差不齐,总体缓慢,质量有待提高。表现为:任用干部的权力过分集中,神秘化和封闭式运作仍没有完全打破

10、,选拔任用干部中失察失误的情况时有发生;干部能上能下渠道不畅,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更新交替机制不健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乏力;干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分类管理不健全;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程度不高。 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根本上还是靠政策推动,不是靠制度创新。虽然进入与法律衔接的空间,已经初具法规体系,但还只是“量的积累,还没有到达适应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的“质的飞跃,完成从人治到法治的全过程。这主要是由于缺乏体制、机制和程序等中间链条,没有使已经出台的法规完全内化为每个干部的内在动力和外化为切实可行的法规体系。当前,时机已经成熟,基层已经积累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的各类经验。干部人事制度只有尊重基层、尊重实践,抓紧调研提炼,进行体制、机制、程序等制度层面的改革创新,才能创造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干部队伍产生制度,营造一个各类人才层出不穷,才华竞相涌流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6页 共6页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