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9.53KB ,
资源ID:754087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7540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学校申报报告12.docx)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学校申报报告12.docx

1、学校申报报告12 XX县区鹿城小学申报XX省防震减灾 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鹿城小学前身是创立于1965年的荆坡小学,历经三次迁校,现位于荆嘉路中段。现有20个教学班,附设幼儿园,在校生共计977名。 202223年县委、县政府合理调配教育资源选址新建,并更名为“鹿城小学。鹿城小学工程工程是县委、县政府实施“教育振兴战略,实现跨越开展的一项惠民工程。学校占地51333平方米(合77亩),建筑面积21838平方米,总投资3800万元,由XX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按8轨制、48个教学班设计,建筑均为框架结构,抗震设计9级,校区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绿化区四局部,设计规模为在校生2400人,寄宿在校

2、生1200人。学校有三幢教学楼,综合办公楼、辅助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综合田径场、篮球场,楼内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科学仪器室、数学仪器室、图书阅览室、电子琴室、档案室、校医室以及乒乓球室、舞蹈室、手工室、绘画室、会议室、241座的多功能报告厅等专用活动室配备齐全,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和现代化。2023年11月,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新建鹿城小学竣工启用并投入使用。 学校自办学以来,以和谐创团队,素质促提升,创特色、树品牌,确立了“为学生终身开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 “平等、尊重、信任、关注、赏识的核心教育理念,得到较好的推进。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

3、,学校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欢迎。 自办学以来,我校一直把校园平安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XX省地震应急预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结合、加强教育、群测群防的原那么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工作,并将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和平安教育。 学校以“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倡导科学防震避震方法、提高应急避险能力为宗旨,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为目标,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我防护与求生知识的普及,努力提高师生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师生的生命

4、和财产平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1、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王反秀为组长,张建军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各教师紧密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校园平安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供稳定的教育活动经费,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和工作责任,确保应急联动,发挥最大的应急合力。 2、师资队伍 聘请XX县区地震局办公室主任和指挥部专业人员为校外辅导员,适时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

5、各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五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组织一次防震减灾知识讲座,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图片或影片,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气氛。2023年2023月19日,我校邀请XX县区地震局专业人员常红安对全体师生进行震前、震时、震后各时间段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培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掌握应急自救互救要领,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师资队伍。 3、学科教学渗透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学校教务处每学期的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

6、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材、光盘、录像带、科普书籍、挂图等教学资料,加强地震科普与学科知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拓宽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视野,保证学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和根本技能的掌握,并在平常教学常规检查中加以考核,对于一些成功的的案例进行推广。 二、加强根底,丰富资源,突出特色,力求实效 1、校舍抗震性能好,应急避险场所宽阔 我校的教学综合楼由XX省科技研究院设计,严格执行 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的相关规定,按设防烈度8度、动峰值加速度0.30g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施工。学校占地面积77亩,拥有2022平方米的操场,还拥有200米跑道

7、的足球场和篮球场,宽敞的校园都作为应急避险的场所,能够满足全校师生的应急避险要求。 2、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资源 (1)在学校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地震科普角,藏有多种防震减灾科普读物,如抗震减灾群众手册、地震知识手册、地震知识20230问、防震避震常识、XX省防震减灾知识问答等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开放。今后,学校还将不断增加防震减灾科普读物。 (2)学校坚持每学期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专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知识面广,生动活泼,互动性强,深受广阔师生的欢迎。 (3)利用学校网络,为师生创设一个防震知识教育的平台。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系列活动 中小学公共平安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要进一步

8、加强中小学公共平安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平安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平安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在进行防震减灾教育活动中,我校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开展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活动方案、地震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在遇险应急中将损失和灾难降到最低程度。 1、立足校本,务求实效 通过班会、校会、队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防震常识,并组织师生观看地震科普专题片。通过防震常识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地震来临时,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生命、尽量减少损失等知识,让学生广泛了解地震知识,增强防震自救意识。 开设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第二课堂和课外兴趣活动小

9、组,利用多媒体、校园播送、图书、宣传栏和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活动,进行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 2、科学制定应急避险模拟演练方案和实践,架构防震减灾专用信息传播和指挥平台。 学校成立了演练机构,包括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平安保卫组,每个组都有明确的职责。针对学生在教室、楼道、楼梯等场所可能出现地震情况,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应急疏散,分工合作,责任到人。通过屡次演练,使学生知道在各种情况、各种地点,应怎样疏散,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到达预期的教育效果。 对于全体教职工我们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练兵和各项应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的素质,确保在现有的人员和条件

10、下,一旦震情出现,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地震应急工作的各项任务。 2、延伸校外,带动辐射 学校每学期举办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知识讲座、模拟演练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并通过 全体同学到达“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目的。 发动学生利用节假日,以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向家人和社会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从而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共同建设平安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自办学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个学生了解掌握地球的地质结构,地震的孕育与发生,防震、抗震、自救、互救的科普知识。同时精心筹划科学的防震减灾模拟演练和自救互救能力培养等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地震时一种偶发性和突发性较强的自然灾害,要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人员应急反响能力、科学合理的疏散等因素,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讨。我校将继续努力,不断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引向深入,构建平安和谐新校园。 鹿城小学 2023年11月15日 第7页 共7页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