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85 ,大小:3.82MB ,
资源ID:75599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755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df)为本站会员(嘭**)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df

1、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孙中山先生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的加深八国联军侵华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1901年签订的辛丑各国和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此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张在华经济势力。清政府派全权代表庆亲王奕 匡力、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日俄战争: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满清的“龙兴之地”发生战争。清政府居然宣布“局外中立”,中国领土成为列强厮杀之地。最后日本战胜俄国,攫取了俄国在中

2、国东北南部的所有侵略特权。日俄战争中的一处俄军阵地2、社会矛盾的激化民众不堪重负: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总数为四亿五千万两,折合成美金,每个中国人各赔美金七毛四。随着清政府财政支出的急剧增加,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除此之外,清末十年灾荒频仍,哀鸿遍野。据当时的报道,捐税之多,连“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凡民间所用,几乎无物不捐”。捐税名称多达六十来种,居然还有“粪捐”。民变:民不聊生的现实激起了晚清最后十年风起云涌的民变,其范围之广,数量之多,可谓空前。这些民变主要包括:抗捐抗税、抢米风潮、抢盐骚乱、会党、农民起义、工人罢工、新式学堂的学潮等等。反满:满、汉之间族群对立的急剧升级使得清政

3、府统治的合法性危机更趋严重。3、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在民变与革命交互激荡下,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1901年,慈禧在西安以光绪名义下诏变法,“新政”由此开始。从1901年下诏变法到1911年清王朝覆灭,清政府先后施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1)编练新军:1903年清政府成立练兵处,奕劻为练兵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各省设督练处随后又制定常备军制。1905年,将全国新军统一编制为36镇,按省分配,限年完成,以取代八旗绿营,湘军、淮军旧军制。但直到清灭亡为止,全国军队仅编成26镇。德式装备的湖北新军清政府刷新军制、扩编新军意在巩固四面楚歌中的政权,但新军在革命党鼓动

4、下,大批投向革命,反而成为反清的重要力量,这是清政府始料未及的。(2)司法改革:1910年12月清廷正式颁布大清新刑律,新刑律废除了旧律中的种种酷刑,采行近代西方刑法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首部近代刑律。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施行司法独立。(3)奖励实业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即开始订立各种商律,先后颁行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商法,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4)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这是清末新政中社会影响最为巨大的改革措施。废科举:1905年清政府上谕宣布停罢科举,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5、度就此废除了。清政府废科举的上谕 兴学堂:新政期间各省先后创办了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及各种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甚至吸引私人办学。到1909年,各类新式学堂将近6万所,学生人数超过160万。清廷还颁布了新的学制,奠定近代教育最初的基石。清末留日学生(后排右一为鲁迅)派留学:清政府通令各省选派出洋,鼓励自费留学,形成20世纪初的一次留学热潮,赴日留学更是蔚为风气。到1905年底,留日学生人数已达8千至1万人,这批人中,很多成为日后的革命党人。(5)政治体制改革:预备君主立宪1906年清廷宣布“筹备立宪”,以此平息朝野上下的立宪吁求,消弭排满情绪,缓解统治危机.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

6、定了九年“预备立宪”期。期。1905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政,赴欧考察的五大臣及随员在罗马合影“皇族内阁”的骗局:1911年5月,清廷组织了“责任内阁”。但13位任命者中有5个是皇亲国戚,人称“皇族内阁”。内阁中只有4个汉人,其余8个为满人,1个为蒙古旗人,其强化满族专制统治之心,昭然若揭。立宪派士绅大为失望。国会请愿活动:随着各省咨议局的建立,1910年,十六省代表三次聚集北京要求速开国会。1908年11月,慈禧和光绪帝先后故去。年仅三岁的溥仪继位,改年号宣统。清末新政原本是清王朝实现自我拯救的一大举措,但结果非但没有让这个衰败的王朝益寿延年,反而壮大了反清力量,从而加速了自身的覆

7、亡。此时,革命形势已呈山雨欲来之势。1911年5月长沙关英籍税务司伟克非在信中这样写道:“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现在已经公开鼓吹革命,并且获得普遍的同情,而政府并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却尽在瞎胡闹。”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从行医到革命青年时代的孙中山 孙中山革命生涯的开始,意味着王朝体制之外的新社会力量逐渐出现于中国的政治舞台。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一户农民家庭。12岁随母亲前往檀香山,与长兄孙眉相聚。此后的十多年里,孙中山接受了相当系统的近代西式教育。1885年孙中山回国之际,目睹中法战争中国的败绩,不满于清政

8、府的衰弱,开始萌生革命的思想。约1890年,摄于香港雅丽氏医院三楼,左起为杨鹤龄、孙文、陈少白、尤列,后立者为关景良。1887年孙中山转读香港西医书院后,结识了杨鹤龄、陈少白、尤列,四人常议论政治,倡言革命,有“四大寇”之称。1892年7月,孙中山以优异成绩毕业。他是最早在澳门、广州获行医资格的外科医生。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指出:“革命的事情是万不得已才用。”他在青年时代从事革命之前也曾尝试过和平改革的方式改造中国。1894年孙北上天津向直隶总督李鸿章上书,遭拒。从此,孙中山不仅抛弃了对清政府的改良幻想,也放弃了很有成绩的行医生涯,走上了反清革命,追求共和民主的漫漫道路。晚清重臣李鸿

9、章 成立兴中会檀香山兴中会旧址,这是会员秘密宣誓之处。1894年秋,孙中山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最初会员112人。孙中山当时只能在海外华侨、秘密会社中发展革命力量。会员入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明显是以美国的共和制度为理想。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第一个革命团体就这样诞生了。2、革命派的宣传活动倡扬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为: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国学大师章太炎(1869-1936)邹容遗像陈天华(1875-1905),字新台,湖南新化人,留日学生。1905年在日本东京愤而蹈海自杀。他留下了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等影响巨大的文字。陈天华揭露帝国主义带给中

10、国的灾难,痛斥清廷乃是“洋人的朝廷”,力主革命,并论证民主制度适合于革命。3、革命派的组织工作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为传播的同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华兴会:1903年11月成立于湖南长沙,黄兴任会长。成员有刘揆一、宋教仁、吴禄贞、张继、陈天华等。黄兴光复会:1904年秋成立于上海,蔡元培任会长,成员有徐锡麟、秋瑾、章太炎、陶成章等。以苏、浙、皖青年为主。秋瑾(1877-1907)徐锡麟光复会誓言及部分成员 科学补习所:1904年6月,宋教仁、胡瑛、刘静庵、曹亚伯、张难先在湖北武昌创建,是湖北最早的秘密革命团体,同年11月被清政府查封。日知会:1906年2月,由原科学补习所成员

11、刘静庵、曹亚伯、张难先、胡瑛、孙武在武汉组织创建。4、革命组织的大联合中国同盟会的创立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按美国“三权分立”原则,同盟会设立执行、评议、司法三部,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汪精卫为评议部长。入盟者三百余人,包括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及稍后的日知会会员。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同盟会制发的党员执照(1910年)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原先互不联属的革命团体至此实现了大联合,成为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的社会基础大大拓展了。孙中山众

12、望所归,成了爱国者公认的革命领袖。同盟会成立不到一年,会员达一万余人。“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学界、工界、商界、军人、会党无不同趋一主义之下,以各致其力。”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阐述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从纷繁复杂的中国现实中,提炼出近代中国所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用以指导革命运动。在当时的中国人面前展现了一幅新的政治蓝图。民报第壹号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用“民族革命”的方式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针对当时十分激烈的排满情绪,孙中山特别告诫,民族主义并非针对一切满

13、人,而是要扫除满清政府对人民的一切专制、压迫、奴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体现了建立“民族国家”的近代化要求,把握了时代主题。但尚未从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这是“政治革命的根本”。革命并不只为了推翻满清统治,光复汉族,而是要推翻数千年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指出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是一体之两面,并非分两次进行。孙中山的共和理想是以美国模式为张本,但他又想避免这一制度的某些不足,因而提出将来革命成功后实行五权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考选、监察权的分权制衡,后两权为孙中山所创。即“平均地权”。这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通过核定全国地价,涨价归公的方

14、式,解决土地问题,避免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贫富悬殊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这反映了孙中山既想发展资本主义,又要避免其弊端的远见,但他提出的解决办法带有空想的性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绘制出前所未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蓝图,是一个较为完整而明确的民主革命纲领,对凝聚意志,推进革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民生主义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论战的背景: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为传播之际,康有为、梁启超等仍主张君主立宪,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1905-1907年间,革命派和改良派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还是改良的方式进行了激烈的大论战。论战的阵地:投入论战的报刊有十几种,但最主要的舆论阵地,革命派是

15、民报,改良派是新民丛报。革命派机关报民报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 论战的双方革命派:胡汉民汪兆铭朱执信刘光汉章炳麟等胡汉民章炳麟改良派:梁启超 论战的焦点问题:论战的核心是选择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何种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具体围绕以下三个问题: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要不要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体?3、要不要实行社会革命?革命派改良派只有革命才能获得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不革命,代价更大。革命会引发下层社会暴乱,招致外国的干涉,将使中国“流血成河”。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民主,大势所趋。中国国民没有实行民主共和的政治能力,只能实行君主立宪。土地国有,平均地权才能避

16、免贫富悬殊的社会问题。认为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弊害极多,如行于革命时,会导致天下大乱。论战双方的分歧:论战的结局与意义:1907年8月新民丛报停刊。虽然革命派也有理论上的弱点,论战最后以革命派胜出而告终。梁启超也不得不承认“数年以来,革命论盛行于中国,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谈革命,而身行破坏。”通过这场论战,进一步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亡1、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后,相继发动多次武装起义:1906年,萍乡、浏阳、醴陵起义。1907年5月,广东潮州起义。1907年6月,广东惠州起义。1907年7月,秋瑾、徐锡麟发起安徽安庆、浙江绍兴起义。1907年9月,广东钦州起义。1907年12月,黄兴组织的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年3月、4月,黄兴组织的广东钦州、廉州和云南河口起义。1910年2月,赵声等组织的广州起义。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上述这些起义全失败了,但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最具影响力,最为惨烈的是1911年4月27日黄兴、赵声组织的广州起义,革命党精英斫丧殆尽。因七十二烈士遗骸(实数是86人)葬于黄花岗,故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