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并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开展的一个主要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开展为根底、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一种社会状态,是广阔农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着下为改变自身落后面貌而确立的一种奋斗目标,是开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 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提出不是对以往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深刻经济社会开展背景和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部署 建设新农村
2、,虽然是一个历史上曾屡次提过的老话题,但又是一个与时俱进内涵不断变化的新课题。“建设社会主义农村问题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制订国民经济开展“二五和“三五方案时就提出过,当时主要是强调在农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农村生产力开展,如在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开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过,“开展农业可以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今后的任务是要尽力稳固合作化制度,同时继续反对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央许多文件也都有过相同或类似的提法。但这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内涵与以前大不相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
3、方面,它是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客观现实,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顺应历史开展趋向,为加快实现城乡协调开展而提出的战略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开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到达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开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而我国到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649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额到达11548亿美元, 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到达85以上,人均gdp超过1200美元,居住在农村的人口比重已降到58.2。202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
4、400美元左右,农业与非农业的产值结构约为14:86,就业结构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到达40。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现状说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开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根本条件,因此,在这个时候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说是恰逢其时,对于加快城乡协调开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它是加强农业根底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开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农村面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应清醒地看到,制约农村经济社
5、会开展的因素依然很多,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扭转,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根本提高,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民文化水平低、民主意识淡薄的现象依然普遍,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仍然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薄弱环节。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不平衡,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开展的瓶颈,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从这个意义上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表达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从“三农问题的提出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确实立,彰显了新一届中
6、央领导集体在“三农工作上到达的新境界。 由此,不难看出这一重大举措,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战略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表达了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表达了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要求,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所以,就其背景而言,这次新农村建设不同于以前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之处在于:以前提出一个奋斗方向,现在更注重建设的过程;以前着眼于目标,现在更着眼于手段;以前往往是一般的要求,现在更注重实际举措;以前是农业支持工业,现在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的重大课题 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大背景,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和开展目标,这20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高度概括了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方方面面。其中,“生产开展是其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其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其思想根底、“村容整洁是其环境气氛、“管理民主是其体制保障。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