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 近年,中办、国办先后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那么,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什么、怎么审以及如何评价等提供了有力依据。但总的来说,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标准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审计评价和定责方面还不够标准。笔者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就贯彻落实经济责任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了一些思考。 一、审计重点突出三大源头、三大结果 三大源头是:决策源头、工程源头、资金源头。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职权管辖范围内,首先要关注决策、工程、资金,决策是总源头,它
2、决定了其他两项源头的发生。根据目标不同,决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改革型决策、创新型决策、纠错型决策,经济、社会事业开展型决策;风险偏好也不一样,在源头阶段只能是摸清决策的来龙去脉,对决策执行能力、条件的匹配情况和风险进行提示。 三大结果是。政策执行结果、工程实施结果、资金使用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审计署审计工作重点紧紧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稳增涨、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执行情况审计是各级审计机关日常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重要资金使用情况审计,长期以来都是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重点必须关注决策、工程、资金。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职尽责情况必然反映在政
3、策执行、工程实施、资金使用结果上。把源头和执行结果分开来讲,因为它是有联系的两个审计阶段:源头形成阶段和结果形成阶段,源头与结果可能跨越任期,本任期作出的决策,在后面几个任期内逐步实施形成结果;前任决策后任执行是常有的事。针对“三大源头三大结果先要确定“清单摸清“家底,决策形成后、执行过程中的必要监督,有利于提前发现和提示风险,及时调整决策和整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防止出现重大问题、形成重大损失。损失后再去追究决策责任、执行责任的事后追责对经济社会开展是极其不利的。在强调决策重要性的同时,注重加强执行力建设的评价。 二、审计难点是如何处理好三个矛盾 (一)源头与结果跨期执行的矛盾。重大
4、事项在一个领导人的任期内从源头到执行都有了结果,当然好,但多数情况下就是工程完工了、资金投放到位了,但负面影响不会马上显现出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能够最大限度防止用权决策不顾及后果的行为,较好地解决了事后追责难的问题。 (二)显性影响与隐性影响的矛盾。按权责发生制原那么能直接确认负面影响和损失当然好,但很多重大决策事项的负面影响隐弊性强,难以确认问题,难以界定责任。要高度关注隐性问题的揭示、隐性风险的预警。 (三)“决策责任“执行责任推诿扯皮的矛盾。要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台账体系,清晰
5、追责制度,明确责任范围。加强对决策权的监督,从源头防犯腐败问题,遏制滥用决策权力的不正之风。加强对重大决策执行的监督,强调实践过程中对决策不当之处的修正作用,赋予执行权。明确执行者的责任范围,清晰追责。追责应当实事求是,对重大决策进行终身追责,往往是在决策多年后的事情,由于时过境迁,决策时与追责时的情况是不尽相同的,决策实施过程中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当难以追究决策者的责任时,要预防执行责任过多追究到接任者身上的风险。各地各部门不能以怕风险、怕追责为理由,不作为,不执行不开展。科学开展、可持续开展始终是主弦律。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结论,刀切水断是不可能的,完全划分出前后任期的责任界限是较难完成的任
6、务,它只能是可持续开展过程中的一个鉴证,一个阶段性结论、提示或者评价,为长期开展打下一个阶段性根底。 三、审计制度设计要完善三个标准 (一)进点时机的选择要有一个标准。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审计进点时机。尽管在法规上有原那么性规定,但难以明文规定什么情况下选择任职期间届中审计、先审计后离任、先离任后审计。在审计时机选择上各有优缺点,时效性、整改效率各不相同,但中心目标都是为了可持续开展。各级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内部要有一个规定,有一个标准,大家有章可循。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主动性作用,制订本地经责审计中短期规划和年度方案草案。 (二)重点审计对象确实定要有一个标准。这里面要分
7、两个层次:一是本级审计机关全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按重要性、影响力进行分类要有一个标准;二是对地方党政领导和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审计,审什么,重点范围确实定,要有一个标准和前置条件,以免出现选择性审计,影响审计成果的表达。要充分考虑各地方、各部门单位在经济开展中的权重因素,合理选择重点审计对象。年度审计方案所涉及重大事项、热点事项、重大资金使用审计要与经济责任审计方案对接,并将审计成果集中纳入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在换届年度因审计力量的缺乏,对非重点对象,可以提请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同意,采取综合考虑利用其他监督形式的成果进行评价、鉴证。 (三)审计评价要根据审计内容选择评价标准。不同的审计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制订统一标准是很困难的,要因地置宜,因时置宜。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期,各地经济开展数据统一采用纵向比较肯定是不好评价的;有的地方近几年的工作重心在环境保护、环境治理上,反映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如果评价它经济开展数据较差、财政收入快速下降,这是不客观不公平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重的地方,经济开展指标肯定受到影响,在审计重点的选择上要侧重于国家政策落实到位情况,对政策执行结果进行重点评价,确定责任;但也有一些地方的开展与大环境不一致,正处于较好、较快的开展时期;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的反映、评价,而不是机械的套用一些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