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是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其具体含义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根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它作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根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在一国的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概述 我国的法律援助萌芽始于1992年。1992年5月,武汉大学成立了社会弱者权力保护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揭开了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序幕。1994年初,中国第一个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xx市法
2、律援助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探索实施法律援助制度,揭开了中国法制文明史上崭新的一页。2023年法律援助条例的公布,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体系架构已根本形成。我国1996年3月刑事诉讼法第34条的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该条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首次在法律上确认了法律援助制度。同年5月律师法第42条规定: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效劳,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该条法律的出台进一步确认了法律援助制度。 在此后的时间里,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进一步得到落实,各级政府对法律援助经费的投入逐年加大,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四级专职法律援助机构为主,各种社团法律援助机构为辅的法律援助体系。法律援助也从律师个人道义行为转变为法律化、制度化的国家义务行为。近年来,法律援助制度在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权、确保司法公正、促进我国法制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起步较晚,随着时代的开展,在法律援助制度、机制体系建设和法律援助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第2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