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议人口老龄化中的社会经济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开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客观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老龄化也使社会投资、生产、流通、分配、储蓄、消费结构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分配制度的改革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以上,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老龄化社会。2022年底,我国65岁上人口达8872万人,占总人口126734万的7.0%,标志着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国际上衡量老龄
2、化的指标通常有。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少儿人口系数(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老龄化指数(又称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 统计说明,在1982年至2022年期间,我国老年人口系数明显提高;老龄化指数迅速上升,由1982年的20230: 14.58提高到2022年的20230: 33.94;年龄中位数变化明显,年均增加0.52岁。人均寿命到达70岁,与兴旺国家持平。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 1.老龄人口绝对数(基数)大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国家。2022年世界人口为62.2亿人,我国人口为12.8亿人,我国老龄人口已接近0.94亿,占世界老年人口
3、总数的1/5。 2.老龄化速度快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老龄人口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1982年至2022年,我国65岁以上老人年均递增3.25%;而全国人口年均递增1.23%。老龄人口递增速度快于全国人口递增的2.02个百分点。2022年人口进入老龄化以后,每年递增2.90%,是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二是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兴旺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速度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士85年,美国60年,最短的日本也25年。 3.社会经济压力大 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给社会带来的经济压力正在增加。具体表现是
4、老年人口密度指标的减小和老年扶养比的增加。反映压力大小的老年人口密度指数由1982年的20.41下降到2022年的13.33,这意味着老年人口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负担的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重。1982年我国老年人口扶养比指数为7.97,2022年上升为9.99,增加了2.2023个百分点。 4.呈现“未富先老特点 兴旺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呈渐进的步伐,是“先富后老;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开展水平最低,且差距极大。是典型地“未富先老。即使在2022年,我国的人均gdp也仅为202300美元。而兴旺国家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1990年左右)人均gdp均已超过了2500美元(1
5、990年的美元)。目前,在全球71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1万美元的占36%,1万至3000美元的占28%。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聚类分析 虽然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时代,但是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开展的不平衡,使得我国各地区的老龄化又表现各不相同。我们选用了衡量人口老龄化的五项项指标:老年人口系数、老龄化指数、老年人口密度指数、少儿人口系数,人口老龄化速度指数。使用spss软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各省区人口老龄化情况进行分类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可以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类:高老龄化水平,高老龄化速度(6个省):北京、江苏、上海、天津、浙江、辽宁。老年人口系数居第一位,少年人口系数居第
6、四,人口老龄化指数第一,老年人口密度指数居第四位。衡量老龄化水平的四个指标数值都说明了这一类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最高,但人口老龄化速度排在第二位,这主要是因为这类地区经济开展比较快,对其它较落后地区的年轻人有一定的吸引力,年轻人迁入数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趋势。 第二类:中老龄化水平,低老龄化速度(2023个省):河北、江西、山西、广东、广西、贵州、河南、湖北、陕西、云南。老年系数居第三位、少儿人口系数居第二位、人口老龄化指数居第三位,老龄人口密度指数居第二位。这类地区总体上经济开展水平在第一类地区之下,人口开展相对稳定,因此其老龄化水平也就没有经济开展相对较快的第一类地区高,同时其
7、人口老龄化速度最慢,在数据上表现为人口老龄化速度指数最低。 第三类:中老龄化水平,高老龄化速度(8个省):内蒙、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湖南、山东、四川。老年系数居第二位、少儿人口数居第三位、人口老龄化指数居第二位,老龄人口密度指数居第二位。从衡量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指标看,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如第一类地区,但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却是最快的。这是因这类地区在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和人口寿命延长的同时,有大量的年轻人向外迁出,这就使老年人口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且这一类地区少儿人口系数明显低于30%,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地区将以更惊人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 第四类:低老龄化水平,中老龄化速度(5个省):甘
8、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老年人口系数居第四位,少儿人口系数居第一位,人口老龄化指数居第四位,人口密度指数居第一位,人口老龄化速度居第三位。从各项指标看,这类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还处于成年型。目前,这类地区人口出生率还很高。虽然可以延迟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三、老龄化对中国社会及经济的影响 (一)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的影响 我们知道,老龄人口平均抚养费用大大高于青少年人口的抚养费用,并且,由于青少年抚养费用是人力资本投资,而老龄人口抚养费用那么是资源的重新配置,是纯粹消费性的,因此老年人抚养费用的增加可能降低未来的经济增长率。 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还表现在对
9、储蓄率的影响。在过去2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中,我国居民的高储蓄是经济开展所需要的资本投入的重要来源。老龄人口是纯粹性的消费群体,他们将使用储蓄而降低我国居民的储蓄率。这将影响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大量资本投入。对经济和经济增长方式都会产生影响。 (二)人口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用当代的劳动者缴纳的养老费支付退休劳动者的养老待遇,当年提取,当年支付完毕,不作任何积累,这事实上就是劳动者代际间收入转移和实现收入再分配。当老龄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高寿老人越来越多时,这种养老保险制度显然会带来更大的困难。 (三)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资源的影响 从总体上说,由于我国人
10、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不至于发生劳动力短缺,从短期来看似乎还是过剩的局面,但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即由劳动年龄人口相对高龄化引起的劳动力活力的减退就会发生,而且在东部率先老龄化地区已经发生。 (四)养老方式和老年效劳面临挑战和机遇 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传统的养老方式,包括国家和社会养老、家庭子女养老和老年个人养老三局部,是结构性养老。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人们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改变,家庭子女养老功能呈弱化趋势;依靠老年人劳动自养,又受到年龄和健康状况的限制。所以,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四、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 老龄化带来了一些社会和经济问题,是对社会和经济开展既是
11、挑战。如何应对呢。 (一)积极开发老龄消费产业和市场 有人把老龄产业称为银发市场。其大致可分为以下领域。老年卫生保健效劳业;老龄家政效劳业;老年日常用品制造业;老龄人寿保险业;老年特点的旅游娱乐业;适合老龄化特点的房地产业;老年教育产业。 老龄消费具有明显特征,其商品和效劳带有一定的稳固性和不可替代性;消费方式大多为温饱型和舒适型,商品价格为节俭型和中低档型,购置商品为理智型和实惠型。随着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消费市场将成为潜力极大的市场。这既可以扩大消费与市场,又可以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建立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社会化保障体系 在“未富先老和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
12、保障正在由家庭保障转变成为社会保障。能否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直接取决于相关的老年保障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我们建立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混合型老年保障体系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的必须选择。 多元化,就是充分发挥家庭或个人、政府、社会、单位、市场乃至社区邻里互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相应的责任分工来分担老年保障责任,实现养老资金筹集与老年效劳提供的多元化。多层次化,是将老年保障分为假设干层次,确保每一个老年人至少可以享受到两个以上层次的保障。多元化与多层次化的混合型保障机制,能够适应不平衡开展的具体国情并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 (三)建立老年福利、效劳体系 根据家庭小型化、空巢
13、家庭和独居老人的增加趋势以及家庭赡养功能弱化的特点,积极推进社区福利建设,建立a和健全完善地老年福利、效劳体系是当务之急。 建设一批老年福利效劳设施,健全社区老年福利效劳网络,如社区医疗保健站、托老所、养老院、护理院、照料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要把老年社区福利效劳网络建设纳入社区建设中,并列为重点,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开展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效劳体系,逐步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不仅可以解决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实际困难,而且还可以提供上千万人的就业岗位。 在农村,应坚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化为辅的原那么。逐步加强社会养老功能,应把有条件的敬老院建成综合性、多功能、面向农村老人的社会福利效劳中心,并完善社会救济和五保户的供养制度,倡导村民互助。 (四)注重劳动力资源再开发 从总体上说,由于我国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短期内不至于发生劳动力短缺。 但是,在国际上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是一种普遍地现象。我们要利用劳动力暂时过剩的机遇,加强对劳动教育的投资,使未来的劳动者素质有较大提高。其次,要通过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等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老龄人口抚养比过高、劳动力负担过重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采用鼓励老年人才流动的方法,引导东部老年人才西进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