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3.94KB ,
资源ID:797269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7972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从“崇儒尊经”的社会背景看《汉书艺文志》的局限性.docx)为本站会员(g****t)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从“崇儒尊经”的社会背景看《汉书艺文志》的局限性.docx

1、天道酬勤从“崇儒尊经的社会背景看汉书.艺文志的局限性摘 要: “崇儒尊经是汉代社会的主导思想,汉书艺文志是在此思想环境中编撰而成的目录,表现出了强烈的崇儒倾向,导致其在史学、诸子之学、文学等方面的论述和评价上存在着较大的思想局限性,本文试以阐述。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崇儒尊经 局限性一、汉书艺文志产生的社会背景汉初建时,黄老之学成为主要的治国方略。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经济空前强盛,大一统的封建专制统治急需得到空前加强。由于黄老之学中既存在着老子的“君王南面之术,又存在着注重个体和精神的自由学说,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皇权专制统治,因此,汉代统治者开始对百家论取优劣。最终,经董仲舒

2、改造过的儒学力拔头筹,摘得了意识形态的桂冠,成为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正是在此意识形态的指导下编撰而成的。它作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官方史志目录著作,不但对先秦至西汉时期国家所藏典籍进行了较为科学的整理和分类,而且对当时的各学派的流变状况做出了详尽的总结和评价,表达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1的学术特色。但是,由于其处在一个儒学独尊、经学繁盛的时代,不可防止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班固在汉志中将论语列于六艺略而非诸子略的儒家,使论语获得了“经的地位;将孔子所在的儒家列于诸子略之首;用儒家的道德标准评价汉志中的各类典籍,都表现出了作为官修史志目录的崇

3、儒倾向。由于班固刻意提升儒家的独尊地位,因此,汉志中不可防止地存在着思想上的局限性。二、汉书艺文志中史学的附庸地位汉代统治者独尊儒学,用儒学排挤和控制百家,使学术和权力相互结合,把儒学快速开展成了经学,整个汉代思想文化进入了经学时代。经学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必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强大的控制力,无论是汉代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还是诸子、史学、文学等,都笼罩在了浓厚的经学气氛中。昔刘向、刘歆父子典校群籍,叙百家之源流,考学术之短长,写成了别录、七略。班固沿袭七略体例,编成了汉书艺文志。汉志“七略中的史书并未单独分类,而是散附于“七略各类之中。如:六艺略于“春秋类下附了十二家史书;诸子略中,“儒家收

4、有周史六韬六篇,周政六篇,周法九篇,河间周制十八篇,高祖传十三篇,孝文传十一篇,刘向所序六十七篇,共一百三十篇。“小说家中收周考七十六篇,青史子五十七篇,共一百三十三篇;数术略的“历谱类收帝王诸侯世谱二十卷,古来帝王年谱五卷。“刑法类收山海经十三篇,共三十八篇。观之,汉志中史书数目众多,单独分类亦可,而班固缘何未立史部呢?局部学者认为汉志未立史部是当时史籍数量太少所致。如果上溯到汉代以前,中国著史的传统由来已久。古代天子诸侯,必有国史以记言行。夏殷时代,就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周代史官亦设有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等。汉武帝始置太史公,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先后执掌其事。东汉时期,著史已经蔚

5、然成风。单就汉志所载史书计算,总数也在千篇以上。近人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史中说:“往往同一种中,又复杂附绝不同类之书,如附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汉大年纪十二家之书于春秋假设谓史书甚少,不必独立,那么其他各种,每有六七家百余卷即成一种者;而谓以十二家五百余篇之史书反不能另立一种乎?2由此可知,史籍之少并非汉志未立史部之真正原因,其实质是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学独尊,经学成了传统文化法定的正统,居于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史学逐步沦为了经学的附庸。汉志六艺略所收典籍为儒家“六经及论语、孝经、小学书。在六经中,每类除了儒家所尊的“经书之外,其余皆为解“经之“传或“说。所以,春秋类中所附的史

6、书,被班固看做是解春秋之作。在经学独尊的时代,经学著作在各类著作中居于支配、统帅的地位,史学家也都以经书为宗镜,将其著述作为经学的辅翼和解释。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写道:“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夫君不君那么犯,臣不臣那么诛,父不父那么无道,子不子那么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那么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3可见司马迁创作史记也是以经学所阐发的君臣大义为指导原那么的。汉代人未将史学视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也说明了当时史学观念以及价值体系并未完全确实立。汉代的史学家可以说就是经学家,他们是以经学的眼光审视史书著作的。对他们而言,阐发儒家正统思想才是著史的重要

7、目的,汉志未独立史部亦如此原因。三、汉书艺文志中诸子之学的支流地位西周以来,宗法思想对人们的约束力日渐削弱,沦落为社会底层的士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主张和理论学说,诸子百家应运而生。天下一统之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都对百家之学产生了削弱作用,诸子争鸣的局面开始渐趋没落。汉志将诸子略列为第二,可以看出班固对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的重视。诸子略中共列十家,分别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诸子略小序说:“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今异家者各报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班固认为儒家之外的各家都直接

8、发源于“六经,是根据“经而成“一家之言的,取消了各家在学术上的独立性,使之沦为了经学的支流附翼。自春秋战国以来,诸子之学的产生与开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秦国经济迅速开展;到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后采用法家思想,稳定了大一统政局;再到汉初承秦制,后又以黄老思想作为治国方略,等等,都足以证明诸子之学并非六经之流裔,而是与儒学并驾齐驱的学术思想。自武帝罢黜百家以后,诸子之学根本处于委顿状态。从汉志诸子略所载书目可以看出,武帝以后儒家类最多,而道家仅有刘向说老子四篇,另有老子邻氏、傅氏、徐氏,其余各家更是少得可怜。汉代主要是从学术思想上对诸子之学进行整

9、理,即“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以经学为标准,进行学术统一。而班固于汉志中对诸子之学进行的第一个整理举措就是压制道家。司马谈在论六家指要中视道家为诸家之源,司马迁在史记列传中以道家居于诸家之首,而班固认为“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与尊儒的思想相悖离。因此,汉志中班固对道家的地位是刻意贬抑的。他把道家置于儒家之后,仅认为清虚自守、卑弱自持,方能合于易之谦卦,为道家之所长。此外,班固还对小说家进行了贬低。汉志说:“诸子十家,可观者九家而已。班固评小说家:“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有弗灭

10、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受“崇儒尊经的影响,小说家的政教功能相对薄弱,只是经典之外的传闻野语,故不能入“可观者之列。诸子之学溯其源并非“六经之支流,班固在创作中迫于“崇儒尊经的学术气氛,将其置于支流地位,对各家学术的评断存在着偏颇之处。四、汉书艺文志中文学的附属地位两汉是经学昌明的时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学大师层出不穷,宗经成为了汉一代的社会风气。随着汉代经学地位的提高,文人的地位开始逐渐下降。方师铎曾引一学者之语:“战国末年纯文学家没有地位,文人起于春秋战国间,那时政论家已经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但纯文艺家地位并不显要。这种情形到战

11、国末年,屈、宋时代还是一样,就是西汉也没有多大改变。所以东方朔、郭舍人、枚皋一流人都见视如倡;司马相如虽有些政治才能,仍靠辞赋为晋身之阶;甚至连司马迁都叹道:固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4由此观之,文学于汉代之时,只是文人跻身庙堂之上的工具,并非是为文学而文学,仍附属于经学的范畴之中。汉志将诗赋单独列类为诗赋略,共收诗赋一百零六家,一千三百一十八篇。受经学“经世致用的影响,“诗、“赋与政治教化,特别是儒家的“仁、“礼关系密切。文以道存,汉代文学的存在是为了阐述儒学的思想。作为“六经之一的诗经,与文学的关系最为直接。因此,汉代形成了以诗经阐释为中心,以伦理道德标准为旨的经学化的功利主义文学观。把诗经

12、学化,把诗同政治教化相连,觉察其中的“美刺,成为汉代文人的创作初衷。诗经中的每句话在汉代都具有裁判一切礼俗政教的功能,正如汉志六艺略诗小序言:“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作为一代之文学的汉赋也被收入了汉志中,从此点上看,好似表达了汉代文学观念的独立性。实际上,班固将其单独列类的原因是汉赋中有大量的含韵之文,功能上与诗经相承,可用来进行政治教化。然而,此时汉代人的文体观念还处于比拟模糊的阶段,仅就诗赋略收录作品可见一斑。除“诗“赋之外,还收了骚、颂、歌、辞等非赋之作,更有非诗非赋的“声曲类。诗赋略的划分说明汉代的“赋只是一个会聚了不同形式的文体的集合体的名称。班固独立“诗

13、赋,却未能辨清文体性质,可见他只是以经学的政教功能来看待它们,正如小序言:“始孔氏之门人用赋也,那么贾谊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明显地将其置于儒家之列,把赋置于孔门之中,以发挥“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的政治功能。尽管汉志中有文学的分类,但立足点不是文学本身,而是发扬文学的教化职能,是“经之流裔,即文学为儒家经学的附属。汉书艺文志作为中国第一部官修史志目录,编纂质量到达了很高的水平,并被誉为“学术之宗,明道之要5。其分类和编纂思想更是被后世官修目录所继承,在目录学史上的发凡意义和引领功勋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因为班固处在一个儒学独尊、经学为宗的政治思想环境中,将一切学术思想都归于儒家的学术体系之中,以经学为宗镜,以儒家标准为评价尺度,造成了汉书艺文志在史学、诸子之学、文学的评价上的局限性,取消了三者的独立存在性,是汉书艺文志的一大缺憾。参考文献:1章学诚.校雠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2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4方师铎.传统文学与类书之关系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5章学诚.校雠通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