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棘胸蛙仿生态养殖试验阶段性工作总结 棘胸蛙(ranaspinosadavid),俗称石鸡、石蛙,正安本地称“石抗。属珍贵的两栖动物,主食昆虫及其幼体,常见个体为0.10.2公斤,我们在收集种蛙的过程中发现的最大个体为0.3公斤。棘胸蛙是一种较大型的蛙类,体大肉多而细,味美、营养丰富。据资料介绍,棘胸蛙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铁、磷及维生素a、b等2023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本草纲目记载:“石蛙主治小儿痨瘦,疳疾最良,产妇尤佳。我国人民食用石蛙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石蛙就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被称之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 目前,国内一些单位和民间个体也在从事棘胸蛙的人工养
2、殖,但由于人工养殖存在技术难度,都未形成规模性的养殖。为了尽快解决棘胸蛙的人工养殖技术,1998年以来,XX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就对县境内的棘胸蛙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发现境内森山密林的小溪几乎都有棘胸蛙生存,但是个体小、为数不多,很难捕捉,并有逐渐濒危的迹象。2023年2023月,XX县区科技局立项批准XX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实施“棘胸蛙仿生态养殖试验,XX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成立课题组,根据棘胸蛙的生态习性开展了棘胸蛙生物学特性调查、引种驯化和人工繁殖等一系列工作。 一、根底建设 2023年到202223年,我们陆续修建了种蛙池一口130平方米,产卵池19口共48平方米,蝌蚪池一口30平方米,幼蛙池
3、两口80平方米,商品池两口1200平方米。日本大平二号蚯蚓养殖面积30平方米,黄粉虫饲养箱20箱(每箱约装黄粉虫5公斤)。 二、棘胸蛙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 1、分类地位。棘胸蛙,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参差亚型目,蛙科,蛙属,是我县名贵水产品(目前仅为野生)。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的成效,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均非一般。 2、形态特征。棘胸蛙体背为土棕色,头扁而宽,略呈三角形,前端较尖。头部的前端有宽大的口,口由上下颌组成。前上方中央两侧有一对外鼻孔。头部两侧上方有一对眼睛,向外突出,有不活动的上眼睑和活动的下眼睑以及瞬膜保护。棘胸蛙的眼球对运动中的物体感觉十分敏锐,取
4、食时捕捉活动十分准确。雄蛙有声囊发出鸣叫声,雌蛙无声囊不会鸣叫。雄蛙胸局部散着许多黑刺,其基部有肉质疣状突起,故名“棘胸蛙,雌蛙胸腹面光滑无黑刺。棘胸蛙四肢特别兴旺,前肢较短,具四指,指间无蹼。后肢特别粗壮有力,趾间全蹼,便于游泳活动。 3、生活习性。棘胸蛙喜栖息于草木丛生、阴凉安静、清水长流的山涧小溪的自然洞穴或石缝中,典型的夜间觅食。以昆虫及幼体、蚯蚓、蝇蛆、小螺、小虾、小鱼等动物活饵为主,不摄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棘胸蛙属变温动物,适宜水温1630,最正确水温2228。当水温降至2023以下时冬眠,当水温超过30时会出现夏眠,均不吃食。 三、引种驯化和种蛙饲养 1、引种驯化。2023年6月
5、,我们开始着手调查境内棘胸蛙的生活习性,并根据棘胸蛙的生活环境仿建种蛙池一口,水深1米。在池中造洞穴假山一座,供种蛙白天休息藏身,池边建活动台种植花草供种蛙夜晚活动采食,并在假山与活动台之间搭建饵料台供人工投饵用。至9月底,收集种蛙80多只,我们采用蚯蚓和蝇蛆投饲驯化,效果很好。一只种蛙可采食46厘米的蚯蚓58条(蝇蛆不变观察未作统计)。由于防逃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此次收集的种蛙几乎逃光。2023年6月,我们重新加固了防逃设施,收集种蛙60多只,由于天然饵料难于采集,种蛙饥饿逐渐逃跑。从8月份开始,我们着手研究种蛙活饵黄粉虫,并饲养成功,从此解决了种蛙的鲜活饵料。 2023年2023月,X
6、X县区科技局立项批准XX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实施棘胸蛙仿生态养殖试验。我们利用有限的资金屡次加固防逃设施和饲养了日本大平二号蚯蚓为种蛙饵料,到202223年7月,一共收集种蛙160余只,大局部种蛙个体较小未发育成熟,我们用黄粉虫、蚯蚓饲养种蛙长势很好,蛙体健状,未出现死蛙现象。 2、种蛙饲养:在我县,野生棘胸蛙在自然条件下产卵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我们在202223年6月15日对棘胸蛙进行生物学测定解剖中发现,雌蛙个体在0.15公斤就到达性成熟,怀卵量650余粒,只是卵粒成熟度不一致,有些呈桔红色,有些呈乳白色,这说明棘胸蛙卵粒在一年可能屡次发育成熟产卵。为使种蛙发育良好,我们利用种蛙夜间摄食的
7、习性,在晚上20:0020:30分一次投喂足够的活饵,保证第二天只有一些零星的殘饵,同时使用灯光引诱蚊虫和飞蛾供种蛙食用,这样就能保证种蛙正常发育生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性腺发育较好的雄蛙会开始高声呜叫,雌蛙腹部充实、饱满、柔软。 四、人工繁殖技术 1、产前种蛙催熟。由于我们引进的是野生蛙种,对催产药物非常敏感。为防止未成熟的蛙卵被强制催熟流产不能受精和已成熟卵过熟流产不能受精现象。因此,我们对性腺发育较明显的雌蛙不注射催熟药,只对性腺发育较差的雌蛙注射催熟药。 2、产卵孵化。6月22日,我们经过检查,对性腺发育相对较好的4对种蛙进行催产注射,由于第二天(6月23日)单位另有特殊工作安排,
8、此次没有对注射药物的种蛙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7月21日结束单位安排的工作后,种蛙已产卵并孵化出蝌蚪。 7月26日,我们对新收集的两对种蛙(2雄2雌)进行催产注射,注射药物6小时后雄蛙鸣叫声频繁而宏亮,28日早上检查产卵池,发现已产卵约300粒,晚上22:00检查蛙卵时发现有一对蛙在抱对。31日早上检查产卵池时发现又产卵约360粒(沉入水底的未作记录)。我们移取了86粒蛙卵放入孵化箱孵化观察胚胎的发育变化,4天后蝌蚪开始陆续破膜而出。到8月底,我们共繁殖棘胸蛙蝌蚪6000余尾。根据我们现在收集的种蛙量和前几次的繁殖经验,到9月底有可能繁殖蝌蚪达2023000尾。 五、蝌蚪培育 我们采用是土池培育
9、蝌蚪,除了投喂少量的麦夫,主要是结合蝌蚪野外采食的习惯,投喂营养价值较高的牧草和菜叶让其腐烂变成腐蚀质供蝌蚪采食。池内长期保持有微流清水。其中6月份孵化的蝌蚪到8月中旬已长出前肢。其余的也长势良好。 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资金缺乏,防逃设放不完善,造成种蛙逃跑的损失。 2、现有的根底设施还达不到适应棘胸蛙繁殖生长的技术要求。 3、由于经验缺乏,造成管理疏忽不到位。 七、下一步试验工作安排 1、继续争取资金投入,加强防逃设施建设和产卵、孵化等根底建设以适应棘胸蛙繁殖生长的技术要求。 2、加快黄粉虫、蚯蚓等鲜活饵料的培育进度,以满足棘胸蛙摄食生长发育的需要。 3继续收集蛙种,使能繁殖种蛙数量到达20230对以上,争取繁殖蝌蚪数量到达20220只,使科技成果早日转化成经济成果,并投放一定数量的幼蛙回归大自然。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