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产业扶贫亮点工作汇报材料 澄城地处渭北旱塬东北部,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万亩,辖9镇1办163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级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县。2023年17个贫困村摘帽,5817户21182人脱贫,现有贫困村77个,贫困户7700户25435人。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2023年脱贫摘帽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贫困户增收脱贫为中心,以产业开展为重点,坚持长短结合,大小结合,因村制定,因户施策,在产业扶贫工作上有思路、有方法、有实招、有看点,产业培育主业突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主要表达在以下六种产业扶贫模式。 实施“支部
2、+产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产业帮扶中的组织保障和桥梁纽带作用,结合资源禀赋,通过支部引领,财政扶贫资金直补到户方式,扶持贫困户开展主导、特色产业,配套实施农田水利和根底设施,提升贫困户产业开展能力,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通过扶持,打造出了XX县区柏门村冬枣产业扶贫园、寺前镇和家楼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吉安城村苹果产业示范基地、段庄村金银花示范基地等。截止目前,发放产业直补资金3063万元,扶贫2023000余户贫困户开展苹果、生猪、设施大棚、特色产业等。 实施“财政+银行+贫困户扶贫模式。成立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领导小组,出台XX县区扶贫小额信贷实施方法和XX县区扶贫小额信贷风险
3、补偿金管理方法。通过财政资金担保,撬动银行贷款,对有劳动能力、技能素质和个人信用良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1-5万元限期三年的全额扶贫贴息贷款。截止目前,全县风险补偿金到达1400万元,累计发放到位扶贫小额贷款资金1.2亿元,扶持和引导贫困户开展苹果、生猪、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 实施“贫困村+互助协会+会员户互助运作模式。在贫困村建立互助协会,既填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又解决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支部引领,协会资金支持,对有劳动能力、需求资金少、年龄偏大、在金融机构贷不到款的贫困户发放5000-2023000元小额借款,解决生产开展资金难题。截至目
4、前,全县建立1个县级互助协会和20235个村级互助协会,入会农户达7278户,其中贫困户4615户,贫困户入会率达62%。互助资金总规模到达4858万元,累计为420230户会员发放借款7962万元。扶持设施大棚420座,标准化圈舍260座,开展庭院式养殖1840余户,新栽苹果8500亩,杂果5300亩,种植中药材6600亩,有效解决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特别是贫困户生产开展资金缺乏难题,促进了贫困村产业开展,助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实施“合作社+银行+贫困户产业带动模式。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带动,利益联结思路,采取贫困户贷款,合作社担保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开展产业。在XX县区新农富专业合作社,选定
5、40户贫困户开展生猪产业。利用贫困户贷款,合作社担保,每户贷款5万元交由合作社管理,合作社一次为其提供30头仔猪(每年二个批次),同时搞好生猪的防疫、饲料配送、育肥猪保险等效劳,确定出栏保护价和保底利益保障(20230元/头),使贫困户彻底摆脱市场风险和疫病困扰,在无需投资的情况下,保证户均最少2万元利润收入,帮助带动贫困户开展生猪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实施“光伏+贴息+贫困户分红扶贫模式。采取企业贷款、财政贴息、群众分红的方法,投资2023亿元建设了拓日新能农光互补工程,对3418户贫困户进行扶持,每户每年可获得3500多元分红。工程建成后,贫困户可以在土地流转中受益,可以得到入股分红,可以在农光互补工程中打工,实现了多层次收益,确保了稳定脱贫。 实施“支部+三变改革+园区+贫困户带动模式。通过村支部组织村民确定产业,主导“三变改革,成立村级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建扶贫园,吸纳本村所有贫困户入园参与经营。全县共有27个村120232户贫困户依托园区有了增收产业。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脱贫重要举措,也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今后,我们一定要深入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统一思想,坚决信心,扎实工作,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