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京都时代碳金融市场开展思考 目前我国开展碳金融所面临的问题 世界银行预测,到2023年全球碳交易额将到达1,8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而碳排放额度也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兴旺国家围绕碳排放权,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并且形成了以碳交易货币为对象的直接融资、银行信贷、碳期货、碳期权、碳指标交易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碳金融体系还处在开展的初级阶段,在碳金融工具的多样性、碳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缺乏。目前我国碳金融的开展面临了以下问题: (一)碳交易平台建设不完善目前全球的碳交易所均被兴旺国家所主导,我国的碳交易市场
2、还处在开展的初级阶段,因此缺乏全国性的碳交易所。202322年,我国先后建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202322年,湖北、云南、广东、浙江等省先后建立了环境权益交易机构。202322年,山西、四川、山东等省也尝试性的建立了环境权益交易机构。但我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以清洁能源开展机制为依据,交易对象主要是基于实体经济减排工程的交易,并不是标准化的交易合约,交易品种单一、交易规模小。而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分区模式使其交易难以跨区域,加上排污收费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环境交易市场开展缓慢,也就阻碍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开展。 (二)国内金融业参与碳金融的深度和广度有限碳市场分为
3、工程化市场、商品化市场和金融化市场三个层次。目前我国在这三个层次方面的开展严重滞后于低碳经济的开展。这是因为,与国内开展较快的低碳经济相比,金融机构对碳金融工具的价值、碳金融产品工程开发、操作模式、交易规那么等尚不熟悉,国家也没有提出标准的系统的碳金融政策文件作为指导。近年来,虽然金融部门一直在推进“绿色金融,但目前仍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直接融资占比小,融资方式除工程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外鲜有其他形式。为碳减排工程提供直接融资途径、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以及为企业cdm工程获得联合国认证提供咨询效劳等碳金融效劳还处于空白状态,国内更缺乏碳证券、碳保险、碳基金、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交易等各种金融衍生工
4、具和相关的金融效劳。这都使得我国金融业对碳金融的参与度相对有限。 (三)中介市场发育不完全在碳交易的根本流程中,涉及众多的中介效劳机构,如研发机构开发交易标准和方法学,法律机构为碳交易体系建设提供效劳。碳排放权是一种虚拟产品,其交易规那么十分严格,比方其中的cdm工程开发程序相比照拟复杂,交易合同期限长,且涉及境外客户,非专业机构很难具备此类工程的开发和执行能力14。而我国外乡的中介机构尚处于开展的起步阶段,难以开发和运作此类工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碳金融产品工程开发、操作模式、交易规那么等尚不熟悉,只有极少数几家商业银行关注碳金融。另外,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躲避工程风险和交易风险专业技术
5、咨询体系也相对缺乏。 (四)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的话语权缺失尽管我国是cdm工程主要供应国,但由于国内金融中介机构对碳金融产品工程开发、操作模式、交易规那么等尚不熟悉,我们国家现在企业卖出的cdm,主要是由国际碳金融机构承接运作,定价权被国际金融机构所掌握。目前日元、欧元等充当着围际碳交易的结算货币,人民币不是主要结算货币,因此也不具备cdm定价权的条件。这造成了中国尽管是cdm市场的最大卖方,但却处于cdm市场产业链的最低端,由于缺乏碳金融市场的定价权,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 (五)对于低碳金融认识缺乏根据京都协议书,我国目前尚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因此碳金融并未受到高度的重视
6、,我国碳金融的开展缺乏综合性的配套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仅仅着眼于近期的开展,而不积极参与排污权交易,财政政策没有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使得注册cdm工程的企业逐步失去了开展机遇。我国尚未提出相对标准和系统的低碳金融开展的法律标准和实施细那么,由于没有形成强制性的要求,国内银行参与碳金融交易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另外,碳金融在我国传播的时间较短,国内许多企业尚没认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 (六)碳金融产品数量和创新缺乏目前,我国只有商业银行及政府推出了一些碳金融产品,投行和交易所还没有参加进来,虽然兴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做了一定的开发,但不管产品数量、功能还是多样性方面都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我国目前在
7、碳金融市场建设方面开展滞后,缺乏成熟的碳交易机制和碳交易平台,没有碳证券、碳保险、碳基金、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交易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以及科学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因此很难与国际金融机构相抗衡。15 后京都时代我国开展碳金融市场的战略布局 我国应立足于经济自由化程度不高、工业现代化任务尚未完成和金融业受到严格管制的根本国情,提出我国开展碳金融市场的具体战略,以建立全方位的碳金融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的碳金融组织效劳体系、多层次的碳金融市场体系、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创新碳金融产品为目标,引导金融业的全面、深度参与,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开展提供广泛的融资渠道并分散风险,为我国低碳目标的
8、实现提供低本钱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全方位的碳金融政策法规体系政府应该把开展碳金融纳入到低碳经济开展的战略框架内。政府首先要完善碳金融法规。目前,国内关于碳经济和碳金融尚未提出标准的法律法规,碳金融参与主体权利的保护和义务的约束缺乏必要的适用准那么,这就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加大了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法律风险和政策风险。因此,要借鉴兴旺国家的运作经验,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开展提供法律支持,确保我国碳金融的标准开展。另外,还应以政策鼓励机制提高金融业参与碳金融交易的积极性。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有效的财政、货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碳金融市场,加大环保信贷的投入力度,开通“碳金融
9、融资绿色通道,将跨境“碳资本的自由流动列为逐步实现资本工程可兑换的先行目标,引导外资逐步流向低碳产业16。最后我国应积极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成为碳交易产品计价的主要结算货币,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逐步推进碳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化进程,这是我国在碳金融领域争取碳金融市场定价权的关键一步。 (二)建立多元化的碳金融组织效劳体系我国碳金融开展滞后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开展、且处于国际碳金融产品价值链的最低端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碳金融组织效劳体系的不健全,我国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建立起多元化的碳金融组织体系。一是完善碳金融交易的辅助设施建设。在碳金融产品的价值链中,辅助设施的建设也很重要
10、,因此应鼓励金融机构成立碳金融相关部门,专门设立碳产业基金,以鼓励碳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碳金融交易的风险控制机制和投资利益补偿机制,支持节能减排和环保工程债券的发行等。二是积极培育碳金融效劳中介机构。我国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碳金融中介机构的开展,不断优化碳金融市场上的参与主体结构。三是建立有效的碳信息披露数据库。碳信息披露主要指企业对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评估以及气候变化引起的风险和机遇的评估,这是设计碳市场并引导其良性运转所需要的主要信息。应尽快出台促进企业主动进行碳信息披露的指导性文件,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碳信息,主动将碳信息披露融入到自身的经营运作中,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碳信息数据库,整合汇总
11、各企业的碳信息资源,最终使该数据库能与国际金融经济数据库相对接,实现信息披露和采集的标准化,提升数据的公信力17。四是构建碳金融人才培养机制。碳金融工具的研发、资本运作、资源管理等相关业务和职能的实现,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所以,要特别重视碳金融人才库的建立与维护。五是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金融机构应借鉴兴旺国家成熟的碳交易运作模式,结合本国国情,开放出适合本国经济开展的外乡化的碳金融工具和业务,如开展银行碳基金相关的理财业务、保理、信托类“碳金融产品、以cers收益权作为质押的贷款、碳保险、碳资产证券化等业务,积极参与国内碳金融市场。 (三)建立多层次的碳金融市场体系
12、所谓多层次的碳金融市场体系指的是碳金融交易主体的多元化和碳金融交易工具的多样化。我国碳金融市场刚刚起步,应积极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的碳交易市场运作经验,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碳金融市场体系。一是活泼多层次的碳交易所市场,积极引进碳交易机制,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的一体化。交易所市场是碳金融活动和碳交易的公开平台,也是碳排放配额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市场。首先我国应借鉴兴旺国家的平台建设、区域规划、和制度设计三方面的做法,合理布局我国的碳排放交易所。另外应积极探索碳金融工程的风险投资以及私募资金的多元化方式,加大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场所的建设18。二是鼓励金融机构的参与到多层次碳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中来。金
13、融机构特别是中国银行业要支持清洁能源工程实施19,抓住机遇,积极创新碳金融业务模式,将开展碳金融纳入其经营宗旨和目标体系中,通过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开拓碳金融市场,为开展我国碳金融市场做出应有奉献。三是不断拓展碳金融交易的参与主体,各主体之间分工合作,致力于建立有中国特色多层次碳金融市场体系。比方银行业可以承担碳金融的融资和信贷配置等责任,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可承担信托责任,承担低碳证券、低碳基金、碳掉期交易、低碳期货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主体的责任,保险业可承担躲避和转移碳交易风险的责任。 (四)建立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我国要加快建立统一的排放权交易平台,通过引入价格机制强化市场资
14、源配置功能,将更多场外碳交易工程吸引到场内交易平台上,可行的思路是先自愿市场后强制市场,在自愿减排市场,可以在多家碳交易所的根底上,增加一个自动报价系统,将所有区域性交易所连接为国家级自愿减排交易所,有效提高交易效率。自愿交易市场很难做大,所以强制减排市场平台建设应该早做筹划和试验。2023年上海将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现有能源环境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以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建立统一的碳市场交易平台可能性很大。可以先在长三角试点开展碳排放贸易,开展碳预算、碳测算等技术,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实现2023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的具体途径,为碳交易所开展交易创造前提条件,为全
15、国统一平台的建设积累经验。 (五)创新碳金融产品碳金融业务蕴含着巨大资金需求,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可以在cdm工程建设阶段提供设备融资租赁效劳、发放cers收益权质押贷款等解决cdm开展中的资金难题。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建立低碳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引导资金流向低碳产业。碳基金是碳市场交易主体,给碳市场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可利用庞大的外汇储藏,成立“主权碳基金,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组建碳基金,引导民间资本流向低碳产业。开发环保强制责任保险、与气候和碳排放相关的保险产品、森林保险、碳交易信用保险产品等,使碳保险为碳金融市场开展保险护航。当前,碳现货交易产品正不断标准成熟,在政策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推出尝试标准化的碳排放权商品为标的物的期货、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产品,丰富碳金融市场产品,提高碳金融市场吸引力。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