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9.26KB ,
资源ID:840217      下载积分:8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nwk.com/docdown/8402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年学校度防溺水工作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sc****y)主动上传,蜗牛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蜗牛文库(发送邮件至admin@wnwk.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年学校度防溺水工作实施方案.docx

1、学校XX年度防溺水工作实施方案 香隅镇中心学校2023年度预防青少年儿童 溺水工作实施方案 为强化我镇小学(幼儿园)师生的平安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幼儿自护自救技能,按照“平安第一,生命至上,预防为主的原那么,有效遏制学生幼儿溺水事故发生,全力保障我镇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平安,根据省、市、县关于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做好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要求和会议精神,充分认识防溺水平安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落实防溺水工作措施,真正把各小学、幼儿园的防溺水工作落到实处,杜绝溺水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教

2、育,注重实效。各校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含在园幼儿,下同)特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预防溺水等平安教育宣传活动,四月至十月集中开展防溺水系列宣传教育。一是继续坚持防溺水的“十个一制度,即:上一堂专题教育课,节假日前集中开展一次平安教育,组织一次平安知识竞赛或展板宣传活动,召开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家长专访活动,印发一份致家长一封信,布置一篇防溺水家庭作业,建立每周一次专题教育制度,每日一次平安提醒制度,课前、课后平安提示制度。各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播送系统的作用,配合做好防溺水平安提醒和提示。二是继续全面开展“六不教育: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着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平

3、安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三是继续关注特殊群体的平安教育。各校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学困生、后进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的防溺水平安教育。 (二)排查分析,落实措施。各校要主动协调各村(居委会)防溺水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村、组,加强辖区隐患水域的排查和监管,实现重点水域警示标牌全覆盖,严格落实各种防范措施。一是对校园及周边水域的平安隐患开展一次详细的排查,将本施教区内的危险地段、河段,及时告知学生、幼儿。二是在校园、校门口等显眼处张贴(挂)有关宣传标语、横幅,提示学生、幼儿。三是在校内水塘、水池、水井等易发生溺水的地方设

4、置警示标志,加装防护设施。四是各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镇政府、村(居)委会加强对学校周边及学生上、下学途中有平安隐患的水域排查,设置警示标志,落实管理职责;提醒池塘、水库管理者,水域权属主体,建筑施工取土水坑责任人等落实好防溺水的相关措施,切实承担起平安责任。 (三)严格管理,严明纪律。各校要严格贯彻执行中小学幼儿园平安管理方法中小学公共平安教育指导纲要及省、市、县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防溺水平安自护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个环节的平安责任,健全高温预警、定时巡查等制度,强化防溺水平安管理,着力降低溺水死亡事故的发生率。一是强化午间休息(含午睡)、考试期间等重点时段的平安管

5、理,建立健全午间、课间等重点时段的教师值班制度,切实做好午间、课间监管。不让学生、幼儿私自外出。二是强化住校生的管理,及时清点人数,时刻关注学生动向,严防住校生脱离监管,外出游泳。三是严格执行请(销)假登记制度、点名制度和家长联系制度,班主任等相关人员要切实负起平安管理责任,加强在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四是进一步严明学校、班级纪律,不准学生私自外出离校,不准学生私自下水游泳,不准学生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学生在无家长或教师带着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学生到无平安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学生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准学生在上下学途中下江(河)池塘戏水玩耍。 (四)家校联防,确保平安。小学生、幼儿溺

6、水事故主要发生在校外,发生在脱离家长监护和学校、幼儿园管理的时段。一是各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密切家校联系,增强家长特别是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平安意识和责任意识,催促家长切实加强监管,使家长在学生离校期间,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做到家校齐抓共管,联防联动,严防小学生、幼儿溺水事故的发生。二是在节假日前要做好和家长平安监护与教育的对接,防止“脱节现象发生。 三、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明确防溺水工作职责,实行责任包保。各校要将防溺水教育职责和任务要求落实到学校各管理部门、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做到“三个有,即:有责任分工,有任务要求,有考核手段。 (二)进一

7、步完善防溺水工作方案,重视应急处置。各校要结合校情、地情,进一步完善学校预防溺水平安自护工作方案,方案要从日常教育时间安排到具体活动形式的设计上,充分表达地域性、可行性、丰富性和活泼性,做到每校一案。同时,各校要及时修订预防溺水工作应急预案,完善应急防范和处置措施。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相关方案于5月31日前报中心校平安办。) (三)进一步细化防溺水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成效。一是教师要将防溺水教育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做到“三个有,即:有教育方案,有教育记录,有学生反响作业。各校要将防溺水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迅速发放到每一位学生及家长的手中,学生及家长签名的回执由学校统一存档备查。期末考试期间或暑假前,

8、要集中开展一次以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为重点的平安教育。相关教育材料由学校统一存档备查。二是学校将防溺水教育家访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家长,落实家长家庭教育和校外监护责任,做到“三个有,即:有家访宣传、联系记录,有家长反响承诺。各校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平台,开展好面向每位家长、学生的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将宣传教育覆盖到每个学生及家长。此外,各校要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在暑假期间开展平安“大家访活动。三是主动加强与各方的联系沟通。各校要在节假日和暑假前,与当地村(居)委会进行一次沟通,就放假期间的学生平安各种要求和各方职责进行对接,要留存对接工作会议记录。同时,各校要积极协助和配合乡镇街道、

9、村(居)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防溺水工作。四是充分发挥少先队、“五老队伍的作用,增强防溺水的宣传力量。各校要组织防溺水义务宣传队,开展防溺水工作社会宣传,将预防溺水宣传材料发放到每个村、组,开展防溺水主题教育宣传活动。 (四)进一步标准办学行为,加强催促检查。一是各校要严格标准办学行为。严禁学校组织学生补课,严禁教师组织学生补课,严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县教育体育局对学校、教师违规补课、办班等行为将严肃查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教师)的责任,还要追究学校领导的责任。二是各校要切实加强对平安工作的领导,强化经常性催促检查,建立健全防溺水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对工作责任未落实、平安教育不到位、防控措

10、施不健全而出现学生平安事故的学校,要依法追究管理责任。三是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中心校将经常性对全镇各小学(幼儿园)防溺水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存在问题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全镇通报。四是各校要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对涉及学校师生生命平安的事故,尤其是伤亡事故要在第一时间及时报告,不得迟报或瞒报。 (五)进一步完善工作档案,标准过程管理。平安工作档案不仅能够展示学校平安工作轨迹,反映学校平安工作成效,还是学校平安目标考核、事故倒查、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各校必须建立健全防溺水教育等相关的平安工作档案。主要包括:宣传教育制度、责任分工与落实、教育工作材料等(如学校会议记录、承诺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及回执、教师备课笔记、班主任工作手册、班级平安教育记录、学生平安教育讲稿、家访记录、家长会签到簿及会议材料、学生实践作业、宣传教育活动图片等)。平安工作档案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完整归档,落实专人长期保管。 香隅镇中心学校2023年5月20日 第6页 共6页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