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关于市人才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了解把握全市人才工作现状,总结工作经验,找准薄弱环节,近日,市委办(政研室)组织相关人员就我市人才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状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人才工作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人才4764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6%。六支人才队伍中,党政人才1964人,占人才总量的4.1%;专业技术人才14667人,占人才总量的30.7%;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276人,占人才总量的4.7%;高技人才2656人,占人才总量的5.5%;农村有用人才26040人,占人才总量的54.6%;社会工作人才40人,占人才总量的0.4%。 从全市人才现状分析,全市人才总量较大,
2、多为党政人才和农村有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所占比重仍明显偏低,高端人才还相当缺乏。这些已成为制约我市实现“十三五战略目标任务,成功打造“四地的重要因素。 二、人才工作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进展供应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是建机制,激发人才工作活力。一是建立了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定期召开会议争辩部署我市人才引进等重大事项,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等小组成员单位亲热协作协调,有效推动了人才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二是建立了人才工作考核机制。将人才工
3、作纳入各乡镇、街道目标管理考核,同时对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强化了人才工作落实力度。三是建立了人才引进机制。在鼓舞企事业单位柔性引才的同时,加大创新人才平台建设,鼓舞企业建立博士后或院士工作站(目前我市已经拥有中鼎、瑞泰、詹氏、司尔特4家国家级和省级博士后工作站,保隆1家院士工作站),并赐予新建站企业一次性嘉奖40万元。四是完善了人才培育机制。连续5年在浙江高校等高校举办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专题培训班;对在职攻读争辩生以上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以上学位的企业人才,在企业报销确定学费的同时,市人才专项经费赐予每人5000元补助;完善职称评审制度,破格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评定学校级职称2635
4、人;高度重视高级能人才培育,实行定单式、联合办班等形式培育外乡技能人才。 二是搭平台,增加人才工作引力。一是高标准建设“英才苑等人才效劳平台。市财政投入340多万元专项资金改造建设了“市英才苑,无偿为我市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供应短暂居住、餐饮等保障效劳。同时,在经开区建设了“松岭人才社区,其中学士苑、专家楼、蓝领公寓等保障性住房762套,总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米。二是大力推动驻外人才工作站建设。先后在合肥、杭州、上海、北京4座城市建立驻外人才工作站。依托驻外人才工作站,与驻地人才中介组织、高校加强联系,为政府、企业、院校间开展人才、项目、资源等合作牵线搭桥。杭州人才工作站与浙江高校连续教育学院合
5、作,在我市举办了首届杭州企业家合作沟通顶峰论坛;上海人才工作站牵头组织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0名专家教授深化我市企业开展了科研项目成果推介和校企合作对接活动。三是不断完善人才政策平台。间续制定出台了市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实施方法、市鼓舞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实施方法、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人才政策的假设干意见等系列文件。在鼓舞高层次人才来宁创业和工作生活、高校毕业生来宁就业等方面进行了补充,提高了相关补助嘉奖标准。五年来,共发放事业单位引进人才补贴177万,企业引进人才补贴99万,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津贴83.5万元。 三是优环境,提高人才工作动力。一是强化了人才工作保障。设立人才专项资金账户,
6、保障人才专项经费。五年来,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人才资源的开发。同时设立人才专项基金账户,鼓舞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形成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二是优化了人才进展环境。开展“进展功勋、拔尖人才和重才单位等评比活动,各类高层次人才在宁均可享受到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供应的优质效劳。大力宣扬我市人才政策和优秀人才先进事迹,营造“敬重人才、创业荣耀的深厚气氛。三是提升了人才效劳力量。构建多元化的人才效劳体系,定期开展企业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调查,编制我市紧缺专业人才需求指导名目和建立高层次人才数据库,通过详实的人才数据为我市人才工作决策供应重要参考依据。 三、存在问题 我市人才工作虽
7、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新时期和新常态,也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人才工作合力缺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存在组织部、人社局、科技局、工商联等部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工作合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二是柔性引进机制不活。人才政策存在局限性,偏重于外地人才引进,而对外乡人才培育和回流缺乏相应政策;偏重于对引进人才的嘉奖,对创业平台建设的扶持力度缺乏。三是企业主体乐观性不强。企业在引进人才方面缺乏信息、缺乏沟通纽带,同时存在用人本钱、是否适岗等多方面的顾虑,导致企业需要高端人才却难以招到适合的高端人才。政府对企业人才需求与企业对政府人才政策缺乏充分沟通,在为企业牵线
8、搭桥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四是县域空间对高层次人才的屏蔽效应。比照江浙地区和大城市,我市县域经济总体进展水平不高,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还不够宽敞,生活、科研等方面的配套效劳不够完善,高端人才难以充分体现个人价值。人才政策在嘉奖和效劳等方面与兴旺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各类高层次(包括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有用型人才短缺,引进困难的现状短时间内难以转变。 四、相关意见建议 面对紧缺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适岗难的状况,为此建议我市人才工作要牢牢把握柔性引才的总基调,创新工作理念,突出工作重点,做到“不求全部,但求所用,努力推动人才工作更好地效劳进展大局。 第一,要突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
9、。一要突出核心产业。围绕全市“4105十大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建设,乐观与企业进行对接,编制完善人才需求库,夯实技能型根底人才,强化中端人才,突破高端人才。二要瞄准重点区域。在稳固提升我市合肥、北京、上海、杭州四地人才工作站的根底上,结合我市“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向东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战略定位,下好先手棋,建立与杭州青山湖科技城对接互动机制上下功夫。 其次,要增加柔性引进的灵敏性。开展柔性引才工作,必需留意营造好引才环境,尤其是创业环境、效劳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是打造成果转化基地。依托我市科技创业效劳中心建设,乐观引进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询问机构,打造“应用研发+
10、技术转移+创业孵化+创业投资的科技效劳链条,形成健全的科技成果转化效劳体系。二是打造养生度假基地。乐观借鉴德清等地先进经验,立足优良的自然生态和区位交通,乐观引进社会资本,建设一批高端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高端人才、社会精英旅游度假的目的地。三是搭建人才创业平台。建立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同时,乐观吸引社会风险投资开展合作,探究建立“政府创业基金+社会风险投资的创业扶持基金模式,力推科研成果准时转化,营造“群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厚气氛。 第三,要强化人才政策的实效性。鉴于目前我市人才政策吸引力不强的现状,需要创新工作理念,借鉴成功经验,对现有政策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优
11、化,调动各方面乐观性。一要坚持政府与企业互动。建议借鉴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经验,乐观与企业加强沟通沟通,找准企业在柔性引才工作上存在的疑虑和问题,进一步找准工作难点,从政策层面分阶段、分层次关心企业解决引才上的难题,真正做到企业主体、企业留人。二要坚持招商与引才并举。要将我市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特殊是要加强创新团队的引进和扶持,依据招商引资甚至更加优待的条件制定政策,吸引其将作为研发和生产基地。三要坚持外引与内培并重。在留意引进外地人才的同时,要大力进展职业教育,加强外乡人才的培育力度。依托党校、材料工程学校等资源为企业供应职工在岗培训等效劳,不断提高职工技术素养。同时,对我市产业进展有重大突破或提升的高级人才,要放开年龄、户籍、专业等限制,试点“一人一议引进策略,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成效。 第四,要增加人才工作的统筹性。一要把机制统筹好。针对目前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状,人才工作领导组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建立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连接。二要把政策统筹好。对各部门现行的人才政策进行整理汇总,准时出台全市统一的人才工作政策,避开消逝部门间“政策打架的状况,更好地指导企业与相关工作人员推动人才引进工作。三要把信息统筹好。建立全市人才信息共享机制,分门别类建立各行各业高层次专家人才数据库,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人才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