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热点问题 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论点、论述极其活泼,这是良好的开局,这些论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政府文件为核心内容的政策理论; 2、以学术观点为支撑的不同理论模型; 3、参照国外经验的开放式开展理论; 4、农村基层积累的经验与做法。此外,还有各部委主张的一些开展理论、方案和模式。这些不同理论和开展模式各有千秋,需要相互衔接、取长补短、统筹协调、整体运作,才有实效。 政府文件主要是指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政府支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大补贴和投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根底建设和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居住生活环境,完善农村社
2、会保障机制,这是政府的强音,各主要媒体也大力宣传,这种声音有奠定舆论根底和运行骨架的作用,无疑是有政策理论性权威。只是在具体组织路线和技术路线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积累和提炼。需要改良的是各级政府的声音和学者的讨论、农民群众的具体实践和国际比拟紧密结合,不断改良和完善,来不得半点浮夸、虚张和自满。 学术观点和讨论是比拟活泼而有生命力的声音,是以不断论证、分析、批评和矫正为根底和特征,是制定国家政策,指导、矫正社会实践的理论根底和科学依据,是最值得关注和呵护的科学思维和社会实践活动。学者们可以通过新农村建设,转变学风和文风,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正确、务实的科学态度,通过调查研
3、究,以科学研究的成果论证、主张、分析、讨论、比拟和矫正现实做法。问题是政府、媒体和学者坐在一起讨论的平台和时机不多,学者的理论难免学院派痕迹,有些理论还脱离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各种媒体和学者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成为“官民学众积极关注、研究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纽带、裁判和开拓者。 以韩国新农村建设为代表的国外成功的经验、理论和教训为主要参照物的开放式开展理论,具有有效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引起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基层政府和众多学者的关注,对政策理论、学术观点和社会实践产生直接、直观和有效的影响。我国28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在开放的系统中不断改革和矫正才能成功。对广阔农村地区来说学习和
4、借鉴上一世纪70年代韩国新村运动初期的经验和做法,对城市居民来说更多地关注和借鉴90年代和目前的经验和做法是比拟科学、合理而有效的选择。需要加强和改良的是,国外先进经验、理论与国内政策、理论研究和具体实施密切结合。 农村基层的经验是我国珍贵的原创作品,这是政府官员和学者特别要关注的东西,各级政府官员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发现和总结这些真实的经验和教训。对此,也需要专家、学者公正的分析、比拟和检验,再归纳、提炼、升华,通过政府和民间渠道加以推广。有些经验如“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科教结合、“农村绿色证书教育、“播送电视村村通方案、“沼气生态村、“乡村书屋、“村民文化活动站室、“乡村农民运动会
5、、“根据农民意愿改善村容、“邻里互助等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很好地总结,但是一定要防止“大拆大迁、“全民发动和“互相攀比、“一刀切的做法,防范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和花架子,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指导、务求实效。各地的经验和做法越具体、细致,才有参考和借鉴价值,如本钱最低的改厕、建沼气池、住房改善、修筑村路、多种经营、劳动力输出等。各级政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树起的综合典型,有可能对各地攀比、照搬和搞形象工程推波助澜,应防微杜渐。 强调历来的“三农政策不能变,但不是说拒绝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如农村合作组织、新农村建设农民指导员的选举产生、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农科教结合的新体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都要综合考虑、规划和推进,应该有新的试点和突破。国际比拟,只有补贴、投入和保护,没有制度革新,没有城乡居民的积极、主动参与,只是政府一种声音,停留在“下乡式、“注入式、“恩赐式的思维方式是不可能见实效。至于各部委的讨论和主张,虽然有积极推进的声势和作用,但都要逐步归纳和提炼,以防止多头、重复而劳民伤财、折腾百姓、没有实效的做法重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