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乡土中国后心得体会 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农村人当然对乡村有着极为敏感的神经,只要谁敢侮辱农村人,我一定会站出来给于他最大批评。这就是我朴实的感情,农村人没有任何的不好,只是有点土罢了,对现代社会没有很深的了解罢了,这有什么呢。 当我看到有一本书是描写乡村的时候,我禁不住要去读一下,这是我最起码的准那么。 我怀着对社会学极大的热情读了这本费老的?乡土中国?,读罢,感触颇深。正如费老所说,这本书是一种尝试,尝试答复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
2、个方面。本书从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地缘与血缘、名实的别离、从欲望到需要等方面展开表达,生动全面地展现了乡土中国的面貌。每一章都有很多感触,这里将分开阐述。 1、关于恋爱 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 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 对于正在谈恋爱和憧憬一次轰轰烈烈的恋爱的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策略推陈出新!有何尝不是一种忠告一种过程! 2、乡土本色 关
3、于“土的思考“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那么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根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诚然,当今社会,城里人习惯用土里土气、土头土脑来藐视乡下人,然而只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一种高贵的象征,一种质朴的感觉,一种返璞归真的踏实和厚重。我们的民族与泥土是分不开的,从土里长出过荣耀的历史,土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何尝不该尊重乡土,尊重农民,尊重自己的文化呢? 关于乡土习惯与现代社会“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的着多说吗?这类话是我们形成的乡土习惯,但
4、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个人不知道个人的内幕,所以得讲个明白。乡土社会从熟悉得到信任,而现代社会口说无凭,还要签个字,画押,形成法律。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我想这点体现得很明显,当我们走出那片乡土来到北京这个大城市的时候,我们会有诸多的不适应,我们会爽快的容许别人,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说好了这样却没有照办,不明白为什么不怎么熟悉还要满脸堆笑,因而我们会受骗、会受伤、会被别人说成傻,可是,真的是傻吗,只不过我们的乡土习惯已经不适应这个现代社会罢了。 3、文字下乡 关于“特殊语言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
5、征体系的一局部,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局部。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它常常特别有效。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已经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无可否认,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但要明确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不是处于乡下人的愚,傻,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而其我们单从这一点来了解一个人、批判一个人是不够的,因为语言和文字是表情达意的一种工具,但并不是唯一的工具,在乡土社会中,我们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和交流方式,有时候大可不必使用文字。所以要向农村提倡文字下乡,一定要考虑到语言文字的根底,否那么开几个学校让乡下人多认识几个字也不能使他们“聪明起来,而这一点对现代社会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关于传统
6、传统是社会所积累的经验。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是啊,我常常在想,怎么在家的时候,自己一个眼神,一种动作很能表达出需要表达的意思,而我们周围的朋友和亲人又不会误会,怎么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一个陌生的社会,简单的动作,无意的话语可能会引起别人的误会,还要费尽心机的去解释,去澄清。我们常常感到在家的时候最自由,我想不仅是因为那里有自己的家人,更多的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吧!能把一个陌生的环境尽快的适应成熟悉的环境,乐在其中,从心所欲不逾矩大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吧! 4、差序格局 关于社会类型费老在本章将社会类型
7、分为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团体格局指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个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他西洋社会更像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在西洋社会,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就得给父母膳食费,那是因为大家都成认团体的概念,在团体里的有一定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团体,并不是说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力,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因为我们的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从这一点来讲我们更容易理解西方与东方文化上的不同,更容易明白我们接受不了他们生活方式的深层
8、原因。 费老用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想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在一个水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越推越薄,所谓伦,也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这一段,我感受颇深,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简单的话语后面蕴含了多少费老在实地调查、用心思索之后的彻悟,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的智慧与谦逊。就像一些原理,指引着我们分析许多现实问题,他告诉我们,虽然世殊事异,但我们总能发现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都反映他所处社会的社会属性。 5、血缘与地缘 关于血缘与地缘
9、的思考地缘是从商业里开展出来的社会关系,血缘是身份社会的根底,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根底。契约是指陌生人中所做的约定。在这里,冷静的考虑不是感情,于是理性支配着人们的活动这一切是现代社会的特性,也正是乡土社会所缺的。 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重大转变。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商业是不能存在的,这并不是说这种社会不发生交易,而是说他们的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是相互馈赠的方式,当场算清是陌生人间的行为。 目前为止我所见过的,除了穷苦的老年人摆个摊子,等于是乞丐性质外,大多是外边来的“新客。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开展的。我注意了一下我的家乡的情况,确实如此,在马路前摆摊子多是一些年纪
10、大的老年人,还有就是外来的新客,某家的门婿之类的。毕竟一个村里的当面算清确是不好意思的。 6、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关于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异引起的不同道德观念如果要了解西洋的团体格局中的道德体系,决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在象征着团体的神的观念下,有两个重要的派生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正。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最主要的是“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在这个意义上说,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这种超己的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才能发生。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这样说的话,我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西方的政府工作更透明、更廉洁有效、公民参与程度更高,更重视自己
11、的权利,更强调公平。 7、教化与横暴 关于教化与横暴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从并不征求,也不考虑他们同意与否而设下他们必须适应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方面说,教化他们的人可以说是不民主的,但假设说是横暴却又不然。从这一带你说,父母的规划对孩子来说是十分不公平的,我也更能理解为什么许多孩子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他们讨厌这设计好而自己有十分不适应的社会。 教化性的权利虽然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但凡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文化和政治的区别就在这里:
12、但凡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标准,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标准,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的活动是政治。文化的根底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 8、关于感情与了解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所谓了解,是指接受者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响。熟习所引起的亲密感觉和冲动性的感情是不相同的。它是契洽,发生持续作用;它是无言的,不像感情奔放时铿然有声。歌哭哀号是冲动时不缺的配合。我想这里的感情大概是冲动的意思,与了解相比,冲动体现出的是一时的兴起,而了解那么更给人稳定的感觉。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冲动而是了解,我品着这句
13、话,每次读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夫妻之间,如果多一些了解,就会更能为对方着想,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大概就不会有这么高的离婚率,这是稳定社会关系;朋友之间,设假设大家都能体谅一下,懂得付出,反过来想想,正因为朋友之间这么了解对方,这种关系才能形成并得以延续;恋人之间、亲人之间都需要了解来稳定这种关系。 9、关于其他方面的思考 费老在一些章节里的精辟语言总是不经意间带给我很多思考下面是一些关于某些言语的琐碎感悟。 与?弱者的武器?的比拟 读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依然是经典。与?乡土中国?相比,?弱者的武器?比拟详细地描写了在马来西亚村庄的所见所闻,作者通过对马来西亚农民对抗
14、的日常形式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纵火、暗中破坏等的探究,揭示出农民与榨取他们的劳动、食物、税收、租金和利益者之间的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社会学根源。而相比之下,?乡土中国?就宏观许多,它从大的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基层乡土社会的乡土本质,不同的感觉,同样的经典。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费老从普通乡下人的土气入笔,一反常人对土气这个词的藐视,称赞“土字用的精当,因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依靠的正是土地。也正是因为有了土的滋养,才有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才有了聚村而居、与世无争的传统生活,才有了中国人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根源。乡土社会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正是这种“土气。
15、此等的精辟见地,如果没有一种流淌在灵魂深处的传统文化意识以及乡土中国情结,恐怕是很难抒发出来。?乡土中国?所透露的正是这种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或者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社会学层面的解析。从?文字下乡?到?再论文字下乡?,都是在谈论民族历史、文化对个人根深蒂固的影响。差序格局更为深远的影响仍然是对中国人行为方式、道德观念的传统导向,“公私不分,“私人道德盛行,在现代化的今天也不能说是完全消解。而这对于市场经济的开展,现代化的转型,无疑是起着消极的作用。 时间的流逝总是在不停记录历史的进程,越过世纪的门槛,回首总结上个百年的中国社会学开展,总会有许多名字让人铭刻在心。 费孝通先生作为一代学人的典范,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孜孜以求,为建立中国化的社会学倾其一生心力,可谓著作等身,学问深厚;而其代表作?乡土中国?更是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之作,至今仍嘉惠后代学人,引领探究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质,开掘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 也许以后的时光内,也很少会有如此优秀的关于乡村题材的书了,所以我会珍惜这一次时机,将这本?乡村中国?读懂,吃透。这样的我才会在不远的以后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果我有足够的文采,我也会写出一本乡村题材的长篇小说来,可是我觉得我的能力还是达不到要求。也许在某一天,我会突发灵感写出这样一本书来,可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没有任何的灵感。 我希望中国的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