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展新时期文化馆问题对策 论文提要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局部和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主要机构之一,新时期文化馆的功能只能强化不能削弱;文化馆要突出重围,大有所为,必须以大文化馆的姿态融入群众文化的大熔炉,努力推进各类群众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坚持文化馆的公益性,又要强化市场意识,与时俱进地探索公益性的多种实现形式。 进入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新时期,如何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不断提高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效劳能力,已成为当前文化馆共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之一:功能定位与公共文化 关于文化馆是干什么的争议,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文化馆受到经费
2、、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其效劳方式、效劳内容很难得以及时拓展和强化,对群众的吸引力不断减弱,最终导致公众对文化馆功能定位的质疑:一是认为文化馆政治色彩太浓,依然作为政府意志的延伸物生活在方案经济的怪圈中,主要围绕党委政府的意志开展形而上的仰视效劳,而公众很少能真正享受到普遍的、直接的文化权益;二是局部文化馆在市场经济面前过于激进,盲目地走产业化的道路,最终迷失了自己,淡化甚至丧失了文化馆固有的公共效劳功能;三是随着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公众对群众文化的口味越来越挑剔,拘泥于传统、效劳形式比较单调的文化馆,给人一种作为不到位甚至不作为的嫌疑。 与此同时,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多年来,文化馆的功能定位
3、也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开展。1981年,文化部颁发了文化馆工作试行条例,指出“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阔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综合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1982年12月,文化部在广西XX县区召开全国文化馆工作座谈会,对文化馆的性质和任务又作了这样的强调:“文化馆应该办成既是开展健康、愉快、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又是向广阔人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阵地,也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辅导中心。在2022年的文化馆管理方法(讨论稿)中,对文化馆的表述是:“文化馆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公共
4、文化事业的一个局部,是普及和繁荣我国群众文化的主导性业务职能部门,是人民群众文化权利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文化馆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对社会进行审美教育和群众文化的艺术普及,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开展。前不久,中国文化报又对文化馆的功能进行了进一步厘清,即“提供根本的公共文化效劳,满足根本的公共文化需求;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组织和引导反映主流文化精神的公共文化活动;整理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 由此可见,无论怎样争论,文化馆和图书馆、博物馆一样,始终属于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主体之一。比起博物馆、图书馆相对静止的效劳,文化馆的效劳范围、效劳内容、效劳手段、效劳对
5、象更具普遍性、动态性和互动性,开展的空间也更大。因此,在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文化馆的功能只能强化不能削弱。我们必须以实现人的全面开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障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权益为使命,以完善公共文化效劳体系为第一要务,高度重视文化馆建设,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充分释放文化馆的巨大功能。 关键词之二:整合资源与大文化馆 经费缺乏、队伍薄弱、机制不活,是众多文化馆长期存在的三大软肋。面临国家日益重视公共文化建设的新机遇,文化馆要突出重围,大有所为,必须以大文化馆的姿态融入群众文化的大熔炉,努力推进各类群众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 途径之一:关于文化系统内部资源的横
6、向整合。笔者认为,当前,除去大型的舞台艺术,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彼此的渗透日益明显,界限日渐模糊,这在美术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很多时候只表现为主办单位的不同而已。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兴旺地区的中小城市而言,在书画市场很不景气、博物馆可以承担美术作品展示、收藏等功能的情况下,只有几个专业画师的书画院(当然,那些具有悠久历史和名人效应的书画院除外),其功能逐渐被削弱,甚至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如果将书画院和地方文化馆实行资源整合(书画院可保存牌子),对于美术人才的培养、美术创作的普及与提高、美术考级的开展,应该大有裨益。剧目工作室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方面,剧目工作室面临着戏剧市场日渐萎缩、戏剧创作举步
7、惟艰的为难。另一方面,我国已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而暂时承担保护工作的文化馆明显力量缺乏。面临这样的局面,剧目工作室和文化馆整合(也保存牌子),既可以弥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的缺乏,又可以成为培养文学(不仅仅是戏剧)创作人才和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 途径之二,关于文化系统地域资源的纵向整合。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几乎在每年的重大节庆日特别是“五一、国庆、春节长假期间,文化馆都会按照文化主管部门的要求,安排一些群众性文化活动,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市民时有不满的反响,媒体偶尔也会做出公益文化缘何缺席“五一之类的批评性报道。甚至文化馆人也觉得很委屈,毕竟大家做了一些工作,开展了一些活动,但
8、因为阵地、人力、财力等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却落了个吃力不讨好的结果。笔者认为,在XX县区开展日益一体化的中小城市,如果把市文化馆与政府驻地甚至周边的县区文化馆整合到一起,充分发动辖区的地主优势和民间业余团队的作用,以大型活动带动小型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并形成互动,一定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前不久,XX市已将市文化馆和两个区文化馆进行了整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XX市大文化馆必将焕发勃勃生机。 途径之三,关于社会文化资源的整合与“馆外馆的设想。对XX省XX县区文化馆的“馆中馆模式,媒体誉之为“XX县区文化馆开辟了一条钱路铺就公益文化持续开展的成功之路。诚然,任何一种成功的经验都不能照抄照搬,更何况,多
9、数城市也不具备北京的经济根底和浓厚的文化气氛。但XX县区文化馆的做法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逆向思维的参照:既然XX县区能建立馆中馆,我们能不能建立馆外馆呢。 群众文化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开展群众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群众文化的主体始终是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要实现文化馆的开门办馆,使文化馆实现效劳功能的真正下移,必须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活动的参与范围和程度上做文章,不断提高群文活动的社会化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要大力整合各种社会文化资源。而要实现各种社会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首先需要寻找一个巧妙的切入点。设立馆外馆,就是按照
10、“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原那么,在XX县区主要社区的就近点建立由市文化馆授牌的编外分馆,或依托学校,或依托大型企事业单位,或依托军营,并以此为主阵地辐射周边。通过文化馆经常性的业务辅导和组织引导,培育一批群众文艺骨干队伍,形成几个业务演出团队,定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调动“馆内馆周围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以此聚拢群众文化人才,拓宽群文活动网络,形成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才库和节目源,从而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提供人才、节目与组织上的保证。 关键词之三:公益性与市场意识 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重要组成局部和公共文化效劳体系的主体机构之一,“公益性是指陈文化馆身份的核心标签。淡化或抛弃了这个标签,
11、文化馆必将迷失方向甚至误入他途。面临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文化馆必须在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地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性的多种实现形式。既要不断强化硬件设施,加强文化馆内外阵地建设;更要不断完善效劳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和效劳质量,在更高层面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切实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文化馆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还必须不断强化市场意识。随着文化馆公益性主体定位的明晰,曾经的文化馆“断奶之说已经成为笑谈。而那些将文化馆“钱途放在首位主动下海的激进做法,纵然已掘到无数桶金,但最终只会让文化馆改名换姓,不伦不类。
12、因此,强调市场意识既不是将文化馆推向市场,更不是把文化产业作为文化馆的主业来经营。而是要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功能和资源优势,或通过文企联姻开展群文活动,通过寻求企业冠名、赞助、协办等形式,弥补活动资金缺口,到达宣传企业、群众受益的双赢;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推出低价位的有偿效劳;或发挥文化馆艺术门类齐全、艺术人才相对聚集的优势,探索实践文化艺术培训、辅导的规模化、连锁化之路;或利用场地、人力优势,为各种娱庆活动及企业宣传效劳;或联合文化中介企业引进高质量的演出团体进行商演,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但其终极目标不是铺就钱路,而是弥补群文事业经费的缺乏,增强自身开展后劲,彰显群众文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最终实现文化馆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开展。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