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素养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核心素养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张育才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是体现语文课程价值的必经之路,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改革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个体知识的建构与运用,创设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语文情境和实践,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重点,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进而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关键词: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哲学思考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与能力。体现语文的课程价值,实施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
2、中运用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语文实践的问题,并逐渐使学生具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本人感触颇深,可以说每天都在实践,每天都在错误,每天都在觉醒。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经过课程改革后的教学与反思,谈一点个人浅薄的看法。一.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重点。以前,语文教学,往往是按“文本知识”,“中心思想”,“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四个步骤展开,被学生讥称为语文教学的“四大步”。新的教材一改以前旧教材按文体分单元的旧例:按生活分类组织单元,根据学生的阅读规律分单元,且每单元都明确提出了教学重点,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改以前旧的教学套路,紧扣单元教学重点,淡化文体知识教学,从
3、理清思路,把握文章,揣摩语言,分析构思,体味情感等不同的角度,灵活、高效地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重点。二.核心素养下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新课标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正如叶圣陶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正如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利用流畅、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启发式教学,采用
4、情境教学,愉悅教学,多媒体资源的利用(如图文并茂的篇目,课堂讨论,丰富多菜的表演等)。教师要创设和谐学习环境,要面向全体,微笑教学,课堂上要学会宽容和理解学生。根据每一篇课文及学生的实际特点,分层教学,力争关注每一个学生,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可按“分类自学集体授课分层质疑分类指导分类练习集体归纳”的步骤教学。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三.核心素养下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哲学思考。我在实施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在语文课堂中发现,其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1.课程改革的普遍实施,使一些人不敢再提“传统教学”了,于是出现了“一刀切”,用一个固定统一的模式来解决千
5、差万别的问题。应该承认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是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学术合理性的。然而狭隘的理解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新的教学模式的统一推行,于是把传授性学习和讲授法作为课程改革的对立面予以全面否定,把知识教学当作阻碍课程改革的垃圾予以彻底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样板,课堂教学模式由“满堂灌”、“满堂问”改为“满堂闹”。这实际上是搞“一刀切”。应该看到传统教学中那些教学方法和原则有它闪光的地方,如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2.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过于片面强调学生的课堂地位,课堂完全放手,一切都交给学生,甚至断言以讲
6、为主的课绝不是好课。这是一种误区,教师应该把握这种教学的度,掌握好“宽与严”的标准,以及“放与收”,“主体与主导的关系”。3.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不能本末倒置。有些“课改”课,想尽各种方法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看上去学生参与程度很高,对教师的问题都能顺利回答,一节课气氛热烈,场面热闹,但这些课有个通病,那是表面上的热闹活跃,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未能得到真正培养。其实课堂气氛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语文课堂教学讲究的活跃是思维层次上的活跃,是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让他们的情感处于跃跃欲试之中,但外在表现也许是深沉的,恬静的,因此,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我认为:对于讲读课文,教师应力争以精讲为主,赋予学生语文知识探究能力,而对于一些阅读自读课文,教师设置相关问题,以学生的讨论,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组织及时点拨,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讨。突出知识的课堂生成及拓展迁移。(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