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干部作风提高政府公信力 第一篇:加强干部作风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干部作风提高政府公信力 对于如何治国理政,孔子曾经讲了三点:足食,足兵,得到百姓的信任。他的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先去哪一项。孔子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孔子的答复,至今仍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政府公信力反映民主、效劳、效率和法治的水准,是比“足食、足兵更重要的力量。而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取决于每一名干部点点滴滴的的作风上。干部作风好,政府就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干部作风差,群众对政府的支持和信任就要打折扣。 我们党一直把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作为立身之本、执政之基、
2、长治久安之道。远的有方志敏、焦裕禄、孔繁森等同志,近的的有杨善洲、张广秀等同志,无论职位上下,无论有名无名,他们都以自己过硬的政治作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诠释着党的优良作风,树立起时代的标竿,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广阔干部要做到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增强“三个意识。一是增强忧患意识锐意开拓进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开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二是增强公仆意识坚持权为民用。为人民效劳,做人民公仆,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的荣耀传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问题。我们党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
3、归宿,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三是增强节俭意识始终艰苦奋斗。成由俭,败于奢,这是一条深刻的历史经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开展壮大的传家宝。无论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个优良传统都丢不得。 第二篇:加强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公信力 1行政“文明加强行政法制化建设 政府讲不讲诚信,有没有公信力,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继续加强行政立法,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政府法律
4、责任机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一步清理、取消阻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继续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分权的改革工作,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强化行政监察,及时处理和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气。 2行政“科学加强行政标准化建设。 要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努力提高
5、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要标准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制度,优化决策环境,强化决策责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和公众性利益的重大行政事项,都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措施的要求和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决策。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推广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制定重要经济社会决策事项公示方法,对事关全局的经济社会开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要强化行政决策责任制。对因违反决策程序和决策失误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增加政府工作的透
6、明度,建立政府与公众对政府有关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响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 3行政“人性加强行政文化建设 政府的公信力,应主要通过其代表公务员自身的行政品性来表现。诚信廉明、公正正派、甘于奉献的公务员队伍,才能很好地代表政府,获得公信力。行政管理需要先进的文化领航,要明确行政队伍的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观、政绩观来标准行动,创立文明有序的行政环境,营造诚信和谐的人文环境,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建设信用政府的思想根底。政府的切工作,都要以维护好、实
7、现好,开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脚踏实地,有诺必践,讲究信用,靠自己求真务实的作风,在群众面前树起良好的诚信形象。要在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中树立诚信观念和责任观念,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其恪尽职守。同时,还要完善政绩考核方法,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开展综合评价体系,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第三篇:加强政府公信力实现政府三大转变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从“被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 西方哲学家史里斯。博克说。“信任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它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一旦受损,我们所居住的社会就会土崩瓦解。如何拯救政府公信力,已成为世界性课题。“被
8、就业、“被小康、“被高速等被字句的出现,以一种更加强烈的方式,表达着民众对政府的数据或说辞的疑心与不信任。 “被和“给力都是近两年大热的网络用语,被主流媒体和广阔网民们争相使用和模仿。这二者的出现有着相似的原因都反映出社会公众的一种期待和诉求;同时又揭示出一种民主的觉醒:由被动到主动,由民众的消极抵抗到寻求政府的积极解决。正是这种觉醒、这种疑心精神,成为扶正公权力、防范各自潜在危险的动力之源,对政府信息的公开、权力的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使政府的举措更加“给力,各级政府应尽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转变一。从片面追求政绩到真正尊重民意。一个政府的威信来自哪里。首先来自于实实在在地为
9、老百姓办实事。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反响,不是听政府怎么说,关键是看政府是不是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些官员为谋求升迁高位,把政绩当作邀功请赏的筹码,浑然不睬客观事实,甚至剥夺民众的权利,造成干群关系的疏远和恶化,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因而,政府要牢记开展为了人民这一根本目的,在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事项方面加大投入,及时将开展成果惠及广阔人民群众,用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果,赢得广阔人民群众的信任。 转变二。从消息封锁、隐瞒不报到信息公开。f省警方在案件处理中采取“不告知的态度,侵犯当事人家属及其单位的知情权,不仅令民众对公权力失去信心,也令法制建设遭到破坏。因此,提高政府
10、公信力,第二项转变就要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各级政府机关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的特点,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和本部门的核心权力为重点,不断丰富政务公开的内容,提升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对每一个行政行为和行政权力都必须明确具体内容、权责范围、负责单位、完成时限、具体标准以及考核监督的方法和途径,以透明促公信。 转变三。从数据虚假、自欺欺人到带头诚信。信用是信任的基石,缺乏信用的政府是无法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的。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政府的信用程度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政府公信力,是用老实守信集聚起来而放射出的一种影响力和号召力。那些冷冰冰的数字、指标,虚假的数
11、据,不能使百姓真正的“富裕和“幸福。政府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能不能遵守规那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定着政府公信力的状况。政府公信力的上下,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直接关系到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用实际行动获得群众的信任;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自信的政府,应该允许公民有不信任的权利、有质疑的权利、有监督与批评政府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正信任,让政府的建设真正“给力起来。 第四篇:提高政府公信力方法大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本周话题) 人民日报(2023年2023月15日2023版) 编者的话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不仅关系政府工作的
12、权威性和有效性,而且涉及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我们党和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政府公信力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并将其作为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府公信力指的是什么。为何如此重要。怎样才能提高政府公信力。本期“本周话题的3篇文章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把握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着力点 南开大学教授朱光磊 一个政府要保证稳健运行并让公众满意,取得公众信任至关重要。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取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如何面对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多样化评价,是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也把政府公信力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2023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13、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提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问题,党的十七大又明确强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的要求,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更是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和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落脚点。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公信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涉及的问题很多,目前可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增强制度创新的自觉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制度建设对政府公信力具有根本性影响。制度法源明晰、构架合理,衍生的行政体制、工作程序才有说服力,政府才有公信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开展,连续上了几个大台阶,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变迁,但制 度创新总体而言相对滞后
14、。这是影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增强制度创新的自觉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特别要处理好政府与人大两院、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首先,人大工作要适时“前移。现在,在重大事项决定、预算、监督等方面,人大发挥更大作用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让人大工作适时“前移,可以分散行政方面的压力。其次,法院、检察院工作要适度“后移。遵循司法工作自身的规律,不宜鼓励法院、检察院过早介入经济活动,以防止公信力问题复杂化。最后,鼓励社会组织“上位。社会组织的积极作为可以分担一些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公信力。应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开展。 变政府的“单边主义为“双向互动
15、,建设效劳型政府。所谓政府的“单边主义,就是一切由政府说了算,很少让其他主体参与到政府工作中来。这很容易导致政府的一些决策偏离公众利益,也容易导致政府工作缺乏连续性、随意性强、工作人员态度粗暴等,从而损害政府公信力。事实上,取得公众信任的公共政策、政府行为等应该是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结果,尤其是在制定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政策时必须提高公众参与度,听取公众意见。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应该变“单边主义为“双向互动,建设效劳型政府。在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政府更多的应该是以议程设定者、重要参与者和促成公共问题解决的中间人身份发挥作用,而不应在“单边主义思维指导下以“单边行动方式面对社会和公众。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既不合理,也会让政府力不从心,因为政府行为也是有本钱的,当政府需要“经营、管理和效劳的内容在数量和投入上超过合理边界时,必然导致政府的低效率,损害政府公信力。当然,变政府的“单边主义为“双向互动,并不是要淡化政府的作用,而是要合理配置政府职责,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建设效劳型政府。这是政府面对社会急剧变迁的能动适应。 改善政府工作流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这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经常性任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政府工作流程的改善那么是每时每刻都 可以做的。政府工作流程的改善也是影响公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