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 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思考对策 一、内部审计成果的内涵 内部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人员按照内部审计准那么、标准,在审计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审计建议书等相关审计资料,产生于工作过程中以电子文档、书面形式记录下来,是内部审计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帮助单位组织实现增值目标、将内部审计成果转化为“效率和效益的载体。审计成果是否充分利用,直接关系审计价值的实现、审计质量的上下及审计免疫功能的发挥。审计成果的运用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被审计部门或组织对审计问题及时纠正,并能真正标准财务行为,防止同类问题重复出现。二是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分析
2、问题产生原因,完善内控制度,标准管理流程,提高组织效率,实现企业增值。 二、内部审计成果转化应用的现实意义 (一)内部审计价值实现的要求。 1999年,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从全新的视角对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修订,将内部审计表述为:“内部审计是建立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确实认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运用标准化、系统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22年公布的中国内部审计根本准那么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
3、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由内部审计的定义可知监督、评价活动是内部审计的工作特征,而提高效率、实现组织增值才是审计的目标。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主要表达在审计成果在未来的管理运营中使单位获得超额收益,即内部审计人员在评价、监督、评估风险的过程中,凭借其职业经验及对单位运营的了解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管理层,后者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运用这些信息,创造出预期之外的超额价值。由此,将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增加组织价值、实现组织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环节,其作用直接关系着审计监督的价值完成与实现。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效劳目标要求。 纵观内部审计定义的历史演变可知,内
4、部审计的对象已经从传统的“以控制为根底转变为如今的“以风险为根底的风险导向审计,审计目标从监督检查向价值增值转移,增值范围从传统的财务领域向风险管理领域、内部控制领域以及公司治理领域增值拓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不同,它具有目标的价值增值性、对象的紧密结合性、职能的开展性等特征。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评价、改进风险管理和控制治理风险过程,通过为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效劳于组织管理、决策活动中,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职能才能履行。因此,建立有效地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将审计信息有效地效劳于组织管理中,对实现内审工作效能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控制的结
5、果。 内部审计质量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工作成果的质量,即指审计工作的标准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应用水平。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率效果、降低审计风险,标准审计行为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那么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容要求。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必然要考虑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程度及水平,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管理机制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之一。 三、内部审计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审计成果质量不高 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决定了审计成果的质量,由于我国内部审计相对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起步较晚,加之内部审计工
6、作内容广泛,从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预决算审计到经济责任审计、建设工程工程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以及计算机审计等,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一些业务水平不高、工作经验缺乏、知识结构贫乏的内审人员,不能较好的胜任工作。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滞后,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同时,内审人员缺乏对审计成果的总结与分析,不能针对组织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针对领导和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及防范措施,只是就问题谈问题,不做深层的原因分析,导致审计成果难以得到认同与关注,也就难以得到重视与应用。 (二)内部审计法制建设有待完善 内部审计法规从上世纪80年代逐
7、渐建立起来,从2022年到202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先后公布了内部审计根本准那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和20个具体准那么及两个实务指南。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级组织所认识,审计模式也依次由账项导向审计、制度导向审计转向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的功能也相应实现从传统监督、评价功能向咨询效劳、价值增值拓展。与之相对应,内部审计法规也有待完善。目前的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的定位不够明确,没有充分肯定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这使审计成果转化应用无章可循,难以真正的实现其增值的目标。 (三)组织管理层对审计成果重视不够 现实工作中,既有单位领导层不重视内审成果的情况存在,
8、也有被审计单位和部门对审计结论或意见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存在。无论是领导还是被审计部门,大多数认识还停留在审计只是查找问题,出具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等,审计成果的运用只是附带产品,不是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因而存在重存在问题的整改,轻制度源头的建立;重审计决定的落实,轻审计建议的采纳;重审中监督,轻后续督查;重审计过程,轻审计成果的运用与转化现象的存在。 (四)工作成果运用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单位普遍没有审计成果运用的工作制度与工作机制,审计成果产生与转化运用之间没有良好和有效地衔接,后续审计监督工作力度较弱。没有制度约束和机制作保障,如果只是依靠领导和部门的自觉,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不可能落到
9、实处。同时也因为利用的随意性而使审计成果无法连续地发挥作用,导致实际运用效果较差。正因如此,本文旨在探索从建立制度入手,为审计成果的转化提供机制保障。 四、建立内部审计成果运用长效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一)切实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内部审计信息的价值“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成果得到转化和应用的前提是审计能为单位提供有价值、有质量、可具操作性的信息。首先必须提高内审人员的能力素质,作为审计人员要更新审计理念,提高审计技术和手段,加强学习和培训,注重综合知识的积累,既要学习业务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加强对审计问题的分析、总结和研究,提高从繁杂的审计资料中提炼出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权威性的有价
10、值信息的能力。其次加强内部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统一的审计质量标准,从审计方案、方案拟定到审计实施、报告撰写、建议的提出,都要使用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使得审计成果更加标准。第三,审计内容向纵深开展。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管理、效益、风险审计延伸,以为组织实现价值增值为出发点,提升审计成果的价值,提高审计成果运用的层次,全面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二)组织内部为审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审计工作相对其他工作,更需要领导的支持与各部门的配合,良好、顺畅的工作环境是审计成果运用转化的前提和根底。首先,领导重视是审计成果得以应用的动力,有了领导层的批示和要求,各部门会认真整改审计问题、改善管理
11、漏洞。其次,加强和被审计部门及其他部门的联络沟通,赢得对审计工作的尊重与理解,是审计成果转化的关键。内审人员对外多做宣传,要和领导、各级部门在审计价值增值的目标上获得一致共识;向领导积极汇报审计要情;对外增加内审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和相关各部门通报审计结果。同时,在履行监督评价职责的同时,充实咨询效劳工作内容,提高效劳意识,做到监督与效劳并重,将监督贯穿于效劳之中来提高审计工作地位。 (三)开展后续审计,监督审计成果落实。 后续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为了检查催促被审计部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整改措施与效果而进行的后期跟踪审计,是保障审计成果落实的关键环节。通过后续审计,可以监督检查被审计部门是否
12、对问题进行了纠正,对建议是否采纳,对管理中的薄弱环境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是落实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重要步骤。内审部门应强化后续跟踪审计,将其作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列入审计方案,这也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树立审计权威的良好时机,通过后续审计确保审计成果得到真正的转化、应用。 (四)建立完善审计成果运用的机制,保障审计成果的运用落到实处。 1、制定审计成果运用系列制度,建立成果运用工作机制。制度是工作的保证,单位应制定关于成果转化应用的相关规定,确定相应主管领导、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制定较为详细的工作流程,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制定责任追究程序,还要建立起审计成果汇报和公告制度、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制
13、度;健全后续跟踪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同时还要建立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分析和案例备查机制,以及审计结果及建议跟踪回访制度。通过制度来进行管理、标准和约束,使其逐渐成为单位的一项常规工作。联合纪检监察、党委、财务等部门,形成审计成果落实的合动力。 2、实施审计成果利用实效考核制度。将审计成果运用的效果效率作为各单位、部门,也包括内部审计部门职责完成情况的年终考核的指标之一,增加领导对成果转化的重视和责任。 3、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作为企业组织,审计委员会由财务、纪检、人力、审计等部门组成,直接受董事会的领导。通过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使审计工作从审前的目标、方案、方案的制定到审计问题的整改、审
14、计成果的运用都能得到纪检、财务、人事等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同时审计委员会也能及时将审计成果反响到最高管理层董事会,及时的运用到企业的经营中,到达改善管理水平、为组织增值的目标。 第二篇:浅谈县级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开发与运用浅谈县级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开发与运用 XX省XX县区审计局陈妙松 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能,实现审计目标产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成果开发与运用的程度。当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远未到达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拟对我局审计成果开发与运用的现状,结合多年的纪检监察办案实践,重点围绕如何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开发审计成果,使其具备更强的时代特征、运用价值和功
15、能,并对如何拓宽审计成果的使用面、时效性进行探讨,让审计成果真正成为宣传审计、开展审计的强有力思想武器。 一、对审计成果及其开发与利用的理解 审计成果是审计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合法的审计活动而取得的直接、预期、有效的最终产品,包括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审计成果可分为微观审计成果和宏观审计成果。微观审计成果通常是指一段时间内完成审计工程个数、查处违纪违规、收缴财政金额的多少;宏观审计成果是指在微观审计成果的根底上,通过提炼、加工,被县委、县政府作为政策、规章、内控制度加以采用,在宏观调控等管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这些审计成果主要是通过审计报告、审计决定 第1页共14页书、审计处分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法律文书和向上级审计机关、本级人民政府报送的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专报、审计信息以及依法向社会公布的审计结果、审计案例等书面材料予以表现。 笔者认为,审计成果的开发与运用应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如何依法去发现问题、收集证据,确保所发现的问题和取得的证据能够为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组织人事等执纪执法部门所使用;二是从加强宏观调控的角度,通过对审计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即审计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再加工,让更多有价值的审计资料与信息能够被党委、政府、检察机关、社会公众、被审计单位以及审计系统内的审计机关和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