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文章标题: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委书记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3月日 送审稿 同志们: 这次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市委十一届八次全委会和市“两代会之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荣生同志和义友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分别就2023年农业农村工作和民政工作作了很好的报告。市委、市政府还将下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假设干意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切实抓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确保我市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下面,我着重就当前“三农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的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
2、深刻领会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今后5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建议展现的亮点很多,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提出的任务很多,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制定的举措很多,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开展规律、开展阶段和开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开展。党的十六大以
3、来,中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根本要求,明确了统筹城乡开展的根本方略,作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开展阶段的根本判断,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根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充分说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开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开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集中表达了广阔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因此,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开展观
4、是指导开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达,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开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开展,是科学开展观的题中之义。坚持科学开展,必须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开展进程、共享开展成果。实现协调开展,必须立足于所有城镇乡村,重视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开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建设好农村这个最大的生态屏障。如果脱离农民群众的愿望,无视农民群众的利益,开展就没有真正表达以人为本;如果农村经济社会开展长期滞后,开展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开展观的内在联
5、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开展尽快转入科学开展的轨道。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但长期形成的工农失调、城乡失衡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十分严峻。据有关资料分析,目前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高达2.6:1;占全市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30左右的医疗资源,假设再加上教育、文化、市政公益设施等方面的城市福利,城乡差距无疑将会更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农村根底设施和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一些地方还通不了路、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喝不上
6、干净水。如果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不能摆脱落后面貌,江津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根本市睛和经济社会开展规律,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协同开展,把农业农村开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让广阔农民群众共同享用现代化成果。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开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目前,我市城镇化率虽已到达45.20,但大局部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即使将来城镇化率到达60以上,全市也还有60余万的农村居民,农民仍然
7、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农民问题解决得不好,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变,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 展的持久动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对于我们这个有着近150万人口的区域性大市来说,扩大内需始终是经济开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立足点。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集中着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们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最有希望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有效地加
8、快农村经济开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广阔农民群众的潜在购置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协调快速增长。特别是加强农村道路、住房、水利、能源、通讯等根底设施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的消费环境,大大释放消费潜力,又可以消化当前局部行业过剩的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开展。所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激活农村的巨大需求,不仅是解决农村经济开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应对之策,更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开展的长久之计。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根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陆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
9、。当前,我市农村总体是稳定的,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无视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土地承包、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农民负担等方面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引发群体事件,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相当数量的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一些农民生存压力大、待遇不公平、心理不平衡,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加大力度,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农村开展,维护农民合法利益,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谐江津打下坚实根底。 目前,我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990年的7.56倍,第一产业的比重从41.16下降到
10、22.20;城镇化率从12.60上升到45.20;城乡居民收入由2.8:1略降为2.6: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开展,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开展的客观要求和紧迫任务。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五中全会和中央、XX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对当前“三农问题的正确分析与判断,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用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求真务实精神,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开展观精神实质和根本内涵的认识,以科学开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和作风上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进一步增强
11、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拓宽和创新工作思路与举措,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部署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进一步创新观念与思路,以科学开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一个“新字。我的初步理解是,新农村建设的“新主要表达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城乡差距越大,农民就越会为了短期的利益而过度采用掠夺式经营,既难以形成我们的食品平安供应,也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加快城市化的倾向,全社会都来更加关注并致力于农村的综合开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其二
12、,农村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农业经济问题相比,农村的社会问题显得更为严峻。一些地方不仅生产靠老弱妇孺,而且出现了不少“三无农民,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的很多矛盾难以协调;再加上一些基层组织松懈、制度松散、文化生活缺乏;农村的治安、社会保障、养老救助等问题日趋复杂。我们应逐步建立起比拟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渐把城市中已经相对过剩的社会文化资源引向农村,帮助农民把各种社会文化组织开展起来。这些工作到位了,才能率先在农村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其三,农村人文传统和自然环境的全面恢复。生产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让农民生活在一种相比照拟和缓、比拟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之中;让一些城里人
13、被田园诗般的农村所吸引。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以新的理念催生新的举措,以新的举措推动新的变化,以新的变化促进新的开展。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思路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贯彻“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和“两个趋向重要论断,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实施“一路三化战略,以推动城乡统筹为根本,以实施“三百工程为抓手,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底,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方向,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强根底设施建设为保障,促
14、进“农业现代化、农民新型化、居住生态化、保障社会化、管理民主化,加快我市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三个结合的原那么。以人为本是科学开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科学开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开展全局,关键在于把以人为本贯穿于经济社会开展的全过程,集中表达在三个方面。首先,一切开展都必须以农民群众为出发点。要求在制定规划、确定指标、新上工程等重大事项时,都必须以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为重要前提,都应充分倾听农民群众的意见,不仅使农民得到眼前利益,而且有利于长远开展;不仅使农民获得经济利益,而且有利于创造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
15、次,一切开展都必须依托农民群众的主动性。要尊重农民,依靠农民群众,把建设新农村这个主题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切实保障他们的各项权利,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实际利益,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第三,一切开展都必须以农民群众为目的,要求把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权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改变农村开展滞后的面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切实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与激发农村内部活力结合起来。在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同时,通过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等措施,激发增强农村自我开展、自我建设的能力。二是要把加快农
16、村经济开展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坚持以经济开展为中心任务,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根底。同时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开展,逐步改变农村社会事业滞后的状况。三是要把遵循客观规律与尊重农民意愿结合起业。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搞好规划,抓好示范,防止出现强求一律、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等问题。要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实行政务公开,切实解决农民关心的问题,使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根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狠下功夫,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的开展。通过新农村建设,要使我市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农民群众的生活有比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