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证研究:目前仍为主流的研究范式19世纪末,人们将实证研究范式引入教育研究中,试图通过实证性的研究促进教育学成为科学。20世纪20、30年代,随着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多元数据分析的快速开展,实证研究在西方国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瑞典教育家胡森称之为教育研究史上“量化研究的全盛期1。直到50、60年代,实证研究在教育研究中还处于统治地位。70年代中期,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等学派对实证研究长期处于统治地位极为不满,在方法论上要求实证、在研究方法上以调查加统计为主要手段的实证研究面临危机。在范式大战期间,虽然实证研究受到指责,但是实证研究在研究中仍占主流。以教育研究为例,以定量法研究而完成的硕士、博士
2、论文仍是主要倾向2。尽管实证研究不断招致诟病,但实证研究仍然是高等教育研究占主流的研究范式,因为其标准、严谨、可重复性等显著特点,对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和普适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此外,高等教育研究对象错综复杂,应该从不同层面进行研究,问题层面不同,适合于问题研究的方法也不同。并且,高等教育研究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高等教育研究属于经验分析科学, 而不属于理论思辨科学,空洞的思辨无益于高等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3这需要重视实证研究,反映与解决实践的具体问题。无庸讳言,实证研究应是高等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一、实证研究范式的内涵及其缘起1.实证研究范式的内涵范
3、式这个概念最早是20世纪中叶库恩在科学的革命中提出的。范式是指研究问题、观察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参照框架。它是由一整套概念和假定组成的,反映了研究者看待世界、解答问题的根本方式4。实证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主要是对形而下的事实问题进行考量。学者较为普遍地认为:实证研究就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一种研究范式,强调用可操作、可量化的程序和方法探索变量之间及变量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证实或证伪某些理论假设。实证研究范式的理论基石是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对道德、宗教,甚至哲学的改革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对科学方法改革的影响意义深远。实证主义这个概念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原理,这种原理引起了真正意义上的范式
4、革命5。实证研究获取知识的方法是演绎式,假设论证是其研究的思路。与思辨研究不同,实证研究认为事物是可以被经验感知的,也是可测量的。思辨研究主要是探索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本质,不能被直接感知的,而要通过人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两者是息息相关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实证研究的假设是从理论中演绎出来的,并且也离不开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材料,一切实证研究都是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为根底。因此,我们强调实证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运用,但是也离不开思辨研究,否那么我们的研究只会停留于低水平研究,而不能提升到理性层次。2.实证研究范式的缘起实证研究范式到19世纪在自然科学研究中逐渐成熟
5、。这个阶段,实验方法,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数学方法,逻辑分析的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19世纪20年代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创立,使实证正式成为社会学重要的研究取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强调社会科学要想成为一门科学,必须采用自然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孔德以自然科学的方法为圭臬,把实证研究方法推向高潮,并成为当时各种学科采用研究方法的标准。1879年,冯特心理实验室建立,他主张在心理实验室中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由于自然科学快速开展给人带来巨大福祉,同时受到社会学和心理学开展的影响,教育科学研究也尝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斯宾塞是第一个在教育学研究中坚持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人,尽管他
6、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科学的教育学6。 20世纪20、30年代,实证研究在西方教育科学研究中已占主流。在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长时间停留在传统哲学的思辨水平,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教育研究领域才开始重视实证研究。然而,国际上己经对实证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进行反思,并出现质的研究。二、实证研究的现实境遇实证研究范式对科学开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影响也非常深远。20世纪20、30年代,实证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到达鼎盛时期。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实证研究的价值遭遇到不少质疑。质性研究、行动研究、批判理论都是在批判实证研究范式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实证研究遇到挑战既有自身的局限性,也缘于大家
7、对实证研究的误解。(1)实证研究范式内在的局限性。从辩证的角度看,实证研究不可防止地存在一些缺陷,因为实证研究过度依赖操作性。操作主义非常浅薄,几乎完全依赖于感官的事实,而弃绝了对涵义和意义的探讨5。这容易导致研究流于形式,不能深入,并且用数据量化很难揭示不同教育现象的背景和原因,这也是实证主义受到攻击的主要问题。还有,实证研究强调事物可测量、可量化,但并不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精确化,比方高等教育本质、高等教育属性、高等教育目的等,这些问题既无确定性也不能量化,就无法使用实证研究范式。总之,实证研究范式可以使用的范围是有限的。(2)实证研究的唯科学主义倾向。有些人认为唯有实证的方法才
8、是科学的方法,把实证研究作为衡量教育研究是否客观、科学的主要指标。后实证主义批评实证主义具有唯科学主义倾向,因为它坚持认为所有不能验证的命题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这些知识在实际中是有价值的,如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和道德知识。实证研究的唯科学主义局限性还在于把教育现象等同于自然现象。教育现象是复杂的,它不仅具有科学性,更具有人文性。而实证研究只强调了教育科学性,无视了其意义生成的过程。批判实证研究主要是批评把其作为唯一科学研究的主张,特别是批评“唯科学主义的倾向,但并不否认实证研究的价值。(3)对实证研究存在一些误解。学术界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实证研究只是对教育学常识进行证实,其对问题的研究往往仅仅
9、停留在外表,不能深入实质而流于形式;而且认为实证研究不能开展新的科学理论,只有思辨研究才能进行理论研究。除此之外,很多人认为实证研究仅仅是把重点放在收集资料及技术处理这个层面,所进行的定量是为了数据而数据,而不能开展新的理论。实证研究存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研究者的实证研究方法训练缺乏,导致其不能有效地使用实证研究范式,甚至错误地使用实证研究范式,而并不是实证研究本身的“缺陷。三、实证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研究范式对于实证研究范式,我们既不能认为它是唯一科学的主张,也不能过于夸大其局限性。实证研究在20世纪50、60年代和70年代统领着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不过,随着释义学等的冲击,实证研
10、究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实证研究、质性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并存的格局。(1)实证研究对一些高等教育研究问题具有一定的适切性。每一种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和适用范围,实证研究范式也不例外。高等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范式或方法的多样性。高等教育研究的“问题倾向和“求用取向应该是符合高等教育的特性的,因为高等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高等教育理论主要是一种应用理论、综合理论,只有加强实践研究,才能为理论开展提供丰富的材料7。为此,重视实证研究,对于解决现实实践的具体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本质、高等教育属性比较适合思辨研究,而对于高等学校管理、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本钱回收、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
11、资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大学生就业现状等一些实践性的现实问题,实证研究比较适宜。一般而言,越是具体的、可控制的、可测的研究对象,那么越适合于实证研究;而越是抽象的、不可控制的、无法测量的对象那么越不适宜于实证研究8(P59) 。(2)实证研究是促进高等教育研究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标准、严谨是实证研究范式最突出的特点。在实证研究中,从理论假设的提出、研究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到假设的验证,每一个环节都强调着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标准性。可以这样说,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实证研究要求研究者保持价值中立的观察与测量,排除个人的情感因素渗入,始终做到不偏不倚,消除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和各种倾向的偏见,同时强调用
12、精确的语言客观描述和用事实与数据解释,尽量使研究结果具有客观性。此外,高等教育学要想成为一门科学,也必须走实证研究这条道路。甚至国内有学者认为,实证主义路线是中国教育学走向国际化的唯一路径,也是使教育学“硬起来的根本方法。尽管这种说法有所偏颇,但它代表了相当一局部教育学者的信仰9。(3)实证研究有利于高等教育研究推广。实证研究的可重复性的根本特征决定着研究结论具有普适性。可重复性是指在同等条件下,任何时候得到的结论都是一致的。与质的研究相比较,实证研究得出的结果更具有广泛性和说服力。实证研究认为高等教育现象之间必然存在因果关系,它强调只要对人的行为进行仔细观察,就可以预测它的结果或寻找其原因。
13、因为实证研究往往是建立在大量抽样统计的根底上,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可以探索高等教育现实的一些共同规律,预测高等教育开展的趋势。(4)实证研究有助于开展新的高等教育理论。实证研究构建新的高等教育理论有两个路径:一是提出新的理论假设,这是实证研究范式最难也是最有价值的局部。实证研究首先从文献综述及原有的理论演绎新的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收集资料与分析统计,验证新的理论假设,从而开展新的高等教育理论。二是证伪理论假设。在后实证主义者看来,科学开展应该遵循的“证伪原那么,即科学进步都是通过证明一个结论的错误而使科学理论得到开展8(P60)。从实证研究的适用范围及应用价值可以看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使用实证研
14、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必要性和现实性,实证研究范式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具有不可替代性。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偏重实证研究的论文所占比例达近70%,而国内高等教育研究论文中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比例尚不到5%10。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还要进一步倡导实证研究的运用。参考文献 胡森.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3)C.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526.2 美沃野.论实证主义及其方法论的变化J.教育研究,1998(7):36.3 王洪才.论高等教育研究的特性与学科归属J.高校教育管理,2022(2):10.4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7.5 美尤瓦娜林肯,伊冈古巴.自然主
15、义研究21世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M.杨晓波,林捷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5.6 冯建军. 教育研究范式:从二元对立到多元整合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0):9.7 徐辉, 季诚钧.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现状及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15. 8 潘懋元.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9 王洪才. 教育研究的根本方法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6):26-27.10钟秉林,赵应生,洪煜.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国外期刊高等教育研究论文量化分析J. 教育研究,2022(1):36.(责任编辑 李震声)